![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2.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4/131534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2.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4/131534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案设计
展开基本信息 | 名称 |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 ||||||
执教者 |
| 课时 | 1 | |||||
所属教材目录 | 七年级上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在第一课介绍信息及信息活动的内容后,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是在小学教材第一章的基础上更具体深入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介绍。 | |||||||
学情分析 | 通过调查、观察发现,知识上,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齐,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多,有的学生接触较少,而本节课和第一课基本上都属于纯理论课,内容有些枯燥,以往教学经验显示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所以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心理上,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处于高发展时期,达到实际组装微机所要求的状态。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学会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解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能说出机箱后面板板各个接口作用; 4、实地观察并掌握主机内部各硬件的名称及基本功能。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初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掌握外设连接,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工具性的正确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 2、通过组装微型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养成良好使用习惯。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 ||||||
难点 | 各主要部件的作用,能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以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组装升级电脑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及功能,同时结合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任务驱动为主,穿插有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学环节1 | ◆提问:1、一台新买的电脑是不是能完成各种硬件的连接; 很少有同学可以独立完成。 ◆2、旧电脑如何来通过硬件升级来变的快一些。 “有的同学回答要升级某些部件,这个忙帮的好,可是要帮好这个忙大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首先 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外部组成,展示电脑外观的图片提问学生各个部分名称。
| 自由发言,说出方法
回答教师所指各外设名称
| 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 |||||
教学环节2 | ◆ 介绍硬件及硬件系统,让学生了解输入输出设备。 学生回答出各部分硬件的名称,复习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内容。
◆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及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并且了解冯诺依曼和他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 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进行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同时让小组内的学生反复练习,让所有学生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解决了课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 教师讲解提出问题与学生回答相结合。
通过教师讲解及观看PPT资料。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掌握主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技能。
| 由浅入深,加深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了解中国计算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熟悉的事物,加强与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连接过程中熟悉外设,理解机箱后面板接口作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意识。
| |||||
教学环节3 | ◆ 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图。明白什么是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主要部件,解决课堂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 让学生拆解机箱,亲手接触CPU、主板、硬盘、内存、电源、声卡、显卡、网卡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及作用,学会简单的拆卸和安装,对简单的故障会处理。
◆ 了解存储器的容量的进制和单位,学会计算,了解主存和辅存的区别。并对存储容量试题进行练习。
◆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功能应用,说明计算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并连接了一部分中考试题。 ◆ 知识归纳和总结 | 倾听、记忆、观看 大声读出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掌握主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技能。
倾听、记忆
倾听、思考、回答
|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的强大,帮助学生树立对计算机功能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养成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意识
帮助学生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通过演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检测学习效果。
由浅入深,加深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熟悉的事物,加强与知识的联系。 | |||||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微课的展示,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分享自己的心得:本节课你学到什么?有什么感想? | |||||||
布置作业 | 通过多种方式设计出一台3000——4000元的电脑配置清单。 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键盘、鼠标、显示器、机箱、声卡。 品牌 型号 性能指标 价格 说明原因 | |||||||
板书设计 |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发展过程 了解原理 认识硬件 动手组装 了解系统 | |||||||
教学反思 | 以前的授课实际中,对于本课通常采用教师直接讲解的面授法进行,内容枯燥,学生没兴趣,考虑到学生家里一般都有电脑,但多数只是简单应用,没有连接和组装的体验,所以决定开展此教学活动。 最开始设计的把外设的连接和零件组装都作为基本任务来完成,高级任务是设计升级配置清单,由于学生的年龄、课堂环境因素的制约,决定把外设连接作为基本任务,零件组装为高级任务,最开始活动时由于年龄等因素,学生被零部件吸引,没有认真观看微课,致使没能正确组装零件,走了弯路,挤占了其他过程模块的时间。 亮点: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甚至说是超强,原因在于研究了学生心理,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2、小组合作效果好,基本任务人人完成;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甚至有的学生还参与其他小组,生生互动达到高潮,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3、例证法、微课演示等方式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不足:准备过程时间长,考虑不足,没有为每个学生提供手套,有的学生手划伤;学生情绪过于高涨造成课堂秩序维护不便;组装过程时间分配过长挤占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课堂语言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口头话过多。 | |||||||
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优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定义,硬件系统的组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小结并布置作业,帮助和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信息技术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优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信息技术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