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初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尊长近旁陪坐,有的人,宾语前置,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形作名勇气,胜任能做到,名作动弹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重要文言词汇,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了解四位弟子各自志向及各自性格。3、思考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说法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任务一:通读文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划分层次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摄 比及 毋 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即后文中的由;曾点:字皙,又称曾晳,即后文中的点;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即后文中的求;公西华: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即后文中的赤。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千乘之国,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翻译: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他,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翻译: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天子或诸侯供奉祖先的场所
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端”,礼服;“章甫”,礼帽。名作动,穿礼服,戴礼帽。
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翻译:"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才能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舞雩台,鲁国求雨的地方
翻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叹息说道:“我赞成曾皙的说法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
翻译:“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任务一:分角色朗读完成下面表格,分析揣摩人物形象。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起)
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任务二:四位弟子的话,可以调换顺序吗?
不能调换。这番“侍坐”谈论仿佛就是层层递进的展示,呈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与愿景。
任务三: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点出了孔子的理想与志趣,同时,也暗含着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希望在“礼崩乐坏”的现实里恢复周礼。在《论语》中,“仁”出现了100余次,“礼”出现了70余次。治国以礼,祭祀以礼,庆曲以礼,修身以礼,处事以礼。学习的是礼,尊崇的是礼,维护的是礼,践行的是礼。
任务四:概括一下孔子的形象。
1、侍坐 哂之 鼓瑟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耐心解惑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③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性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任务五:概括本文艺术特色
①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②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蔓不枝,表现力较强。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
…的样子,相当于“然”。
(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何伤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加之以师旅(3)以俟君子
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鼓瑟希可使有勇赤也为之小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不吾知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可使有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图文课件ppt,共20页。
这是一份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夜归鹿门歌,教学目标,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演变,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公西华,孔子的“志”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