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的全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初步渗透函数思想。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发现、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案1.复习导入,探究新知揭示课题口算比赛(1)6×2 = (4) 20×4=(2)6×20 = (5) 10×4=(3)6×200= (6) 5×4=师:两组算式的积分别得多少?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积的变化规律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看来,这三个算式中可能隐藏着某些联系、某些规律,为了便于发现,我们就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1)6×2 = (2)6×20 = (3)6×200= 师:整体看这三个乘法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因数怎么变的,积怎么变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师:从上向下观察这三个乘法算式,从(1)式到(2)式,一个因数怎样?另一个因数怎样?积呢?看来(1)式和(2)式间有这种关系,还有哪两个算式之间存在这种关系?从(1)式到(3)式,因数和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2)式到(3)式呢?两人互相说一说。师:你们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了吗?(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我们通过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算式间的联系与变化,这个过程叫“观察发现”。随后,我们根据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师:两人一组举例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回忆一下,我们归纳这条规律经过了哪几个环节?(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2.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师:由此你能猜到,在乘法算式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两人一组,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个猜想。师:通过验证研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刚才举例验证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都行吗?除以0行不行?为什么?这条规律还要补充什么?(板书:0除外)3.归纳小结最开始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吗?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就乘几或除以几。)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 完成P51页“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2. 完成P51页“做一做”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如何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布置课后练习教学板书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教学反思课堂上,我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新知探究,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新知,拓展提升,课堂练习,归纳新知,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