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化学(广西河池市)精编word版(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广西河池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榨果汁 B. 切西瓜 C. 拉钢筋 D. 酿米酒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榨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切西瓜只是将其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拉钢筋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禁止燃放鞭炮 B. 使用清洁能源 C. 乘坐公交出行 D. 将废电池填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详解】A、禁止燃放鞭炮,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乘坐公交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将废电池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 如图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固体粉末 B. 测溶液的pH C. 读液体体积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测pH值的正确测定方法是: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沾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可得到pH值,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5. 如图为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该微粒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A正确;B、该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B错误;C、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错误;D、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是解答本题关键。
6. 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表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牙膏
桔子汁
厕所清洁剂
鸡蛋清
pH
9
3
1
8
A. 牙膏 B. 桔子汁 C. 厕所清洁剂 D. 鸡蛋清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牙膏水的pH为9,大于7,显碱性;B、橘子汁的pH为3,显酸性;C、厕所清洁剂的pH为1,显酸性;D、鸡蛋清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醋酸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C。
7. 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
A. 苛性钠 B. 纯碱 C. 火碱 D. 烧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B。
8.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是碳的化合物
D.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CO2转变成CO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的气体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化合物的概念,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错误;B、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单质,故C错误;D、在高温条件下,碳和CO2发生化合反应变成CO,故D正确。故选D。
9. 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发现了超级金属“铼”,铼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单晶叶片的关键金属,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名称为铼 B. 元素称号为Re
C. 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D. 原子序数为7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铼,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故B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铼的原子序数为75,故D正确。故选C。
10. 把X、Y、Z三种光亮的金属片分别插入稀盐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无变化;再把X插入Z的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Z>X>Y B. Z>Y>X C. X>Y>Z D. X>Z>Y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题意可知,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盐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X、Z在氢前,Y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再把X插入Z的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是Z>X,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X>Y,故A正确。故选A。
1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B错误;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只有一种溶剂,故C正确;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C。
12. 在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在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故选B。
13. 某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 B. 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糖类由C、N、O三种元素组成 D. 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蛋白质的性质,糖类组成,钙的生理功能进行判断。
【详解】A、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A正确;B、蛋白质能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故B错误;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人体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D错误。故选A。
14.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清除可燃物
C.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隔绝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水汽化吸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故选C。
【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5. 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用水浇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D.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灭火、爆炸的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A、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引起火势的蔓延,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A错误;B、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故不能开灯。故B错误;C、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时,会引起油滴的飞溅,因此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C错误;D、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D正确。故选D。
16.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使质量增加,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质量减少,故B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加,故C错误
D、氯化钠化学性质较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7.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
【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故A正确;B、由反应的图示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1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N2中少量的H2
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
D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也不能确定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论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时,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通过氧化铜时,能够除去氢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浓硫酸时能够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
【点睛】稀释浓硫酸时,可简记为:酸入水、缓慢倒、并搅拌。
19. 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BaCl2 NaCl CuSO4 NaOH B. Na2CO3 CaCl2 HCl K2CO3
C. Na2CO3 KCl CaCl2 H2SO4 D. Na2CO3 BaCl2 HCl K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A、CuSO4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CuSO4,能与CuSO4 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2,没有的明显现象的是NaCl,不另加试剂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B、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得到如下结果:
Na2CO3
CaCl2
HCl
K2CO3
Na2CO3
沉淀
气体
无明显变化
CaCl2
沉淀
无明显变化
沉淀
HCl
气体
无明显变化
气体
K2CO3
无明显变化
沉淀
气体
K2CO3、Na2CO3 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加其他试剂就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C、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一次无明显变化,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Cl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一次无明显变化,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
【点睛】本题为常见物质的鉴别题,不另加试剂,则首先需观察溶液的颜色,根据物质的颜色直接作出判断,若从颜色上无法鉴别,则需要使溶液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鉴别,要求同学们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物质间的反应现象,以便灵活应用。
20. 如图中的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B.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C. 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盐酸反应快;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中氢,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镁片和锌片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在Zn前,所以与酸反应Mg的速率快,与图像相符;B、用等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与图像相符;C、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因此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一开始就产生气体,当碳酸钾反应结束后气体不再产生,与图像相符;D、开始硝酸钾溶液不饱和,还能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所以再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不会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零,与图像不相符。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钠原子__________;
(2)磷元素___________;
(3)铵根离子___________;
(4)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 (2). P; (3). NH4+; (4). 2SO2; (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原子表示为:2Na;
(2)磷的元素符号是P;
(3)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4)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2;
(5)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
22.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氩气 ②硝酸钾 ③肥皂水 ④钛合金 ⑤氧化钙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_;(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_; (4)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
(5)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③; (2). ⑤; (3). ①; (4). ②; (5). ④;
【解析】
【分析】
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常见物质的性质解题;
【详解】(1)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使用的是肥皂水,取样加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氧化钙;
(3)通电时氩气发出有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氩气;
(4)硝酸钾中含有植物需要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硝酸钾;
(5)钛合金耐腐蚀性、稳定性高,它在和人长期接触以后也不影响其本质。医疗上用于“人造骨”的是钛合金。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23. 目前,石油资源的匮乏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的光伏电站在我国山西大同正式并网发电,电站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一定含___________元素。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工业制取单晶硅的反应为:2Mg + SiO2Si + 2Mg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然气; (2). 沸点; (3). 碳、氢; (4). 电; (5). 置换反应; (6). 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以及石油分馏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方法及其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氢气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详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24. 南宁市地铁1号、2号线已经开通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地铁的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答案】 (1). 铝; (2). ③; (3). 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4). 银; (5). 铁。
【解析】
【分析】
依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详解】(1)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易发生锈蚀,盐溶液能加快金属的锈蚀;洁净的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部分浸入食盐水中容易生锈,浸没在植物油中铁没有与氧气、水接触,不易生锈。故选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置换出硝酸银中银,再去置换硝酸亚铁的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说明硝酸亚铁没有被完全置换,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点睛】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2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M________N(填“=”、“<”或“>”);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A.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无法判断”)。
【答案】 (1). 在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2). 甲=乙>丙。 (3). >; (4). A。 (5). 无法判断。
【解析】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2)据图可以看出,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丙;
(3)M、N分别是乙溶液t3℃时的两种状态,M是饱和溶液,N是不饱和溶液,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M>N;
(4)若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其溶解度增大,溶液组成不变,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溶解度,故选A;
(5)现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故填:无法判断。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中,曲线上的点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相对应,曲线下方的点与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相对应。
三、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乙醇(C2H5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___。
(4))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 空气污染。 (3). 有机物; (4). 水。 (5).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醇燃烧产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原子6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反应后现有碳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2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缺少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分布在2个X分子中,所以每个X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X的化学式为 CO2;
(2)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3)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溶液中只要有水存在,水是溶剂,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水;
(4)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
27.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物质含Na元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F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干冰; (2). 红; (3). Na2CO3, (4). Ba(OH)2; (5). 2NaOH+CuSO4=Cu(OH)2↓+Na2SO4。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Ba,Na,H,C,O,S,Cl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A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是二氧化碳;C物质含Na元素,C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是碳酸钠;E的溶液呈蓝色,E和F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E是硫酸铜,F是氢氧化钡;D和碳酸钠可以互相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是氢氧化钠;B能与碳酸钠反应,B能与氢氧化钡反应,B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或硫酸钡)和水,所以B 是盐酸或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A是二氧化碳,固态叫做干冰;
(2)B 是盐酸或硫酸,B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C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F是氢氧化钡,化学式是Ba(OH)2;
(4) D和E反应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通过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A (3). (4).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5).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6). b c a (7). 测量水的体积
【解析】
【详解】(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并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应选用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O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装置C是固—液混合不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将块状固体放于多孔隔板上,液体从长颈漏斗加入,打开活塞,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关闭活塞时,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使用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氢气难溶于水,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进气应从短管进,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bca;进入集气瓶氢气的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量筒的作用是:测量水的体积。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9.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_________
杂质已除去
方案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方案三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___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杂质, 选用试剂应考虑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要适量。
【答案】 (1). OH-。 (2). 2NaOH+CO2═Na2CO3+H2O。 (3). 有气泡产生 (4). :三。 (5). 产生白色沉淀。 (6). 密封。 (7). 只和杂质反应。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碱、盐的化学性质和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
【详解】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OH﹣;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方案一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三,方案一不正确,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也发生了反应,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也将原物质除去,方案二不正确,是因为带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
杂质没有完全除去,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存在碳酸钠,只要检验碳酸钠是否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能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2、根据实验一、二可知,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只和杂质反应、试剂要适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共6分)
30. 食用小苏打含有NaHCO3外还含有少量NaCl。为了测定某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到104.4g溶液,再向其中滴加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3.1%的不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计算:
(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3)该食用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4;(2)4.4g;(3)96%。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食用小苏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详解】(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1:4;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4g+100g﹣200g=4.4g;
(3)设:该食用小苏打中 NaH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4.4g
x=8.4g
y=5.85g
则该食用小苏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96%
答:(1)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2)生成CO2的质量为 4.4g;
(3)该食用小苏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96%。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求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解题的基础。
精品解析:2023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Fe-56, 《天工开物》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