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6八音和鸣 教案
展开八音和鸣(二)(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骨笛、古琴、编钟这三件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方式、音色特点及其相
关历史知识;
2、主动体验三首古曲所表达的情感,能对乐器和古曲相关的音乐知识和历史知产生更多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3、通过学习乐器和听赏古曲,能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对古代音乐能产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骨笛、古琴、编钟这三件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方式、音色特点,通过欣赏古曲了解这三件乐器的来历及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
在欣赏古曲的过程中了解古代乐器和古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懂得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1、时间穿越——
我们到了哪个时期?
模拟当时人类的庆祝场景。
2、听赏乐曲《原始狩猎图》
思考:
A、乐曲演奏了什么样的场景?
B、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三、新课教学
1、骨笛
《原始狩猎图》这首乐曲描绘了远古时期人们在夜幕中狩猎的画面, 刻画了先民们从发现猎物时的激动到捕获猎物后的狂喜场面。 | 骨笛是用长腿鸟的腿骨做成,声音像鸟鸣,清脆、悠扬。 |
鉴于骨笛的音色特点,考古学者认为,在原始人的生活中,骨笛首先是用来诱捕猎物,然后在闲暇时不妨吹来取乐。 | 浙江余姚出土的骨笛,音孔少,能发出简单的音,演奏方式为横吹。 |
骨笛是中国最早的吹管类乐器,民族吹管类乐器中的笛、箫都是由骨笛演变而来。 | 《原始狩猎图》这首乐曲的音乐风格古朴、神秘、粗犷,展现了河姆渡远古先祖聪慧狩猎的生活状态。 |
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形制较长,音孔齐全,演奏方式为竖吹。 | 资料证实,到目前为止,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 |
这些骨笛的出土,表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
|
(引导:原始乐器首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其次才是精神需要。)
2、骨笛小结:
① 用鸟的腿骨做成,声音像鸟鸣;
②中国最早的吹管类乐器;
③在原始人的生活中用来狩猎、娱乐。
3、编钟、编磬
听赏《楚商》
编钟小结:
① 音色浑厚且余音较长;
② 由酒杯演变而来;
③ 在古代常用于宫廷演奏,是权利和等级的象征。
5、古琴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在中国汉文化中享有最崇高的地位,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之首。
| 演奏古琴时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此乐器追求的人器合一的艺术境界。 |
《梅花三弄》是著名的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同时,乐曲借物咏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 古琴长约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有13个徽位分别象征十二月,居中最大的徽位代表君,象征闰月。
|
古琴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是由于其音乐的特质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古琴之道是古代有素养的文人和士大夫一生的追求。 |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象征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后来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
古琴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 “圣人之器”。 |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这也是就后人说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
|
四、拓展讨论:
有人认为古琴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高深莫测,难于理解,应该把它放
进博物馆,供音乐史学家研究,对此观点,你如何看?
五、课堂小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与我们每各炎黄子孙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