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 题 | 我的金色阿勒泰 | 课时安排 |
|
| |||
教学课型 | 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能力目标: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情感目标: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 ||||||
教学重点 | 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 ||||||
教学难点 | 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 ||||||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演示法、欣赏法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设备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做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新授: 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2、再次欣赏乐曲: (1) 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 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曲,对冬不拉乐器弹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知道了木卡姆这种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在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同时增进了民族团结。 |
| ||||||
作业设计 | 课下利用网络寻找少数民族歌曲,试着去欣赏,同学之间交流。 | ||||||
板书设计 | 《我的金色阿勒泰》: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赛乃姆》: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
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 | ||||||
教学反思 |
| ||||||
音乐七年级下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共2页。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牧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牧歌教案,共5页。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天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天路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教学,拓展学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