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下册二泉映月 Mong Dong(片段)教案
展开《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课:
为学生示范演奏《二泉映月》主题音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此环节有两个目的:1、熟悉乐曲主题音乐。2、感受音乐要素的魅力)
二、作者介绍: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1岁,父亲去世,阿炳继而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34岁患眼疾,双目失明,为谋生计,拿起二胡,走上街头,边拉边唱,成为街头艺人。
关于《二泉映月》的故事: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随师父来到泉边赏月,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师傅静静的听着泉声,突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阿炳摇摇头,因为除了宗宗的流水声,他什么也听不到,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以后长大了,你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阿炳看着师傅饱经风霜的脸,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十多年过去了,师傅早已去世,阿炳也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每天戴着墨镜,操着二胡,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么好生活的向往,他是多么的希望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啊!又是一年中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了,只有宗宗的流水声萦绕耳畔,他想起师傅的话,想起自己这一生坎坷的经历,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不禁拿起二胡,要通过琴声,把这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明月,那阿炳是如何倾诉的呢?
三、完整的聆听《二泉映月》
思考: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四、分段聆听,现场示范。
分段聆听乐曲,讲解每一段音乐所表达的阿炳不同的心情
引子部分:引子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主题音乐a: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也仿佛像一位老艺人行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这一乐句与阿炳踌躇街头,边走边奏的步伐相吻合。
主题音乐变奏b:音乐上行,仿佛像阿炳向苍天提出悲愤的疑问:生活为何这样艰难?人生为何这样坎坷?下一句突然下跌八度,进而两小节过门,使高昂的情绪暂时平静下来。
主题音乐变奏一:这一次较第一次更为激昂,在高音上持续时间更长,在“6”上的颤弓形成乐曲第一次小高潮,生动表下了阿炳在苦难中奋力挣扎的场景。这一段与抗争主题第一次呈示一样,都结束在“5”上,这种合头合尾的形式,是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结构形式之一,2+4的过门,此处更为宽阔,体现了阿炳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主题音乐变奏二:这是全曲高潮乐段,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灵魂的呼喊,是对命运的抗争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旋律两次爬高以后,曲调越来越高亢激昂,用最强音演奏全曲最高音,仿佛阿炳要将这个吃人的社会砸个粉碎!
尾声:抗争主题第六次呈示,轻盈而富有幻想,表达了阿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束音耐人寻味,然后逐渐远去。
五、完整聆听全曲。
六、学唱主题音乐。
1、聆听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
2、用琴分句教唱乐谱。
3、填歌词演唱主题音乐。
六、讲解曲名来历。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邻居叫他《依心曲》,我给他随便起了个名字叫《自来腔》。杨教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当年,杨教授跟阿炳说,你再好好准备一下,我过一段时间再来给你录制。但是很遗憾,过了一个多月,阿炳就去世了。
七、带图片聆听阿炳原声录音。
八、对比聆听弦乐合奏版《二泉映月》。
九、课堂小结。
一曲《二泉映月》奏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音乐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阿炳内心的悲鸣,音乐也奏出了阿炳的坚强与顽强。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学习阿炳这种顽强的精神,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热爱和弘扬民族音乐,相信民族音乐会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绽放自己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二泉映月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二泉映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听辨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三单元 美丽的村庄德涅泊尔 美丽的村庄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 美丽的村庄德涅泊尔 美丽的村庄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七年级下册音阶 调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音阶 调式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