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1)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劳动…教学设计 (1),共6页。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悠 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 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2、通过欣赏、演唱、体验、对比、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3、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三类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作出判断。2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多样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听赏不同类别的民歌,掌握它们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民歌的分类,能具备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自弹自唱民歌《又见浏阳河》引领出“民歌”的概念: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解释什么是民歌?活动2【活动】民歌之一——劳动号子 1、播放视频资料《川江船夫号子》视频中图像与音乐的视听感受,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及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明白“一领众和”这种演唱形式存在的必要性。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场面?(船夫们在齐心协力拉纤)(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铿锵有力,旋律简单而多重复,情绪激昂)(3)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一领众和,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教师带领学生简单体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师 生不怕风 (嗨嘿)!不怕浪 (嗨嘿)!努把力 (嗨嘿)!加把劲 (嗨嘿)!冲过去 (嗨嘿)!2、学生朗诵: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精神,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人们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走上了国际大舞台!3师生合作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播放《印象武隆》中“抬石号子”片段,请学生担任“号工”指挥大家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前为号工演唱,括号内为大家演唱)叉路口(嘿咗嘿咗)跟到走(嘿咗嘿咗)之子拐(嘿咗嘿咗)顺道摆(嘿咗嘿咗)有个沟(嘿咗嘿咗)招呼遛(嘿咗嘿咗)有个坎(嘿咗嘿咗)慢慢趱(嘿咗嘿咗)活动3【活动】民歌之二——山歌 (二)山歌离开川江,我们一起去陕北听听哪里的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1、听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曲调自由悠长)《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和毛主席到达陕北这一伟大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事件。 歌曲浓重的西北腔调曲调鲜明,有利于学生把握山歌的音乐特点 。(2)为了更形象的把握山歌的旋律特点,我们来描绘出歌曲第一句的旋律线条。(旋律线条的描绘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歌曲音高、节奏的变化,甚至对于自由的拖腔也一览无余!)是不是所有的山歌都是这样的特点呢?咱们一起去问问对山歌的刘三姐2、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地域性差别。(地域不同,人们生活水平、条件上的差异造成民歌的音乐曲调、风格上都有差异。)3、学生朗诵: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它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教师补充: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等4、实践与创造:请你运用《对山歌》的旋律曲调,自创反映学习生活的相关歌词,深入体验山歌的音乐特点。活动4【活动】民歌之三——小调 (三)小调最后我们在风景秀丽的江南为大家准备了一曲小调《茉莉花》:1、欣赏视频《茉莉花》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歌曲具有怎样的特点?
江苏民歌,歌曲清丽婉转、细腻抒情。(板书)学生朗诵:小调又称“小曲”,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小调的词曲比较明丽婉转、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也较为严谨,感情表达细腻委婉。2、学唱《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与重要的活动中,中国的世界亮相经常伴随着这首《茉莉花》的音调,《茉莉花》几乎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现在我们就来学唱《茉莉花》。注意学生歌唱前的准备工作:坐姿、呼吸、情感表达等。第一遍:师生一起随琴歌唱;教师以美的情感、美的声音感染学生;第二遍:学生随琴演唱歌曲,力求变现出小调的优美流畅、婉转抒情。3、实践与创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1)通过聆听辨别民歌的不同体裁。2)学生展示、交流、合作。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民歌并能简单演唱;课堂拓展:利用简单的课堂乐器改变民歌的表现方式,将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现中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面貌!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多姿多彩的民歌是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抒发着我们浓浓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学习了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希望今后大家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别忘了给我们的民族音乐也留下一席之地,因为越是民族的才真正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