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
展开课题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
2.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铁锈除盐酸:Fe2O3+6HCl = 2FeCl3+3H2O。
(2)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
(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CO2=CaCO3↓+H2O。
(4)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2、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3、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即酸红碱蓝)。
【新课学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
蚊虫叮咬之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使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中和反应
仔细阅读课本,观察演示实验(或视频),完成学案。
1、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
2、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往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仔细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
【思考】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
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3、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随着滴加盐酸,颜色逐渐消失至无色。
讨论:(1) 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结论:中和反应实质:H++OH-=H2O。
4、归纳总结
(1)定义: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注意事项:
①任意酸与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
②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放热反应还有:CaO+H2O=Ca(OH)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任务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仔细阅读课本,观看PPT,完成学案。
1、农业: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
思考1:是否可用NaOH代替熟石灰?相较于与熟石灰,NaOH不实惠且腐蚀性更强。
思考2: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CaO+H2O=Ca(OH)2。
2、工业: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
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Ca(OH)2+H2SO4=CaSO4+2H2O。
3、医疗:治疗胃酸过多。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2)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Al(OH)3+3HCl=AlCl3+3H2O。也可用Mg(OH)2中和胃酸:Mg(OH)2+2HCl=MgCl2+2H2O。
4、其它。
(1)改善生活:食醋去除皮蛋的涩味、食醋去除热水壶上的水垢等。
(2)中和蚊虫叮咬时“注射”的蚁酸,可以用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稀氨水。
【跟踪练习1】
【重点题型】本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判断溶液pH变化情况、根据溶液pH判断过量溶液等。
【解题秘籍】本类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反应的实质(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氢氧化钠和盐酸量的多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解答】(1)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金属氧化物=水+盐)。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3)中和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但是中和反应属于其中的复分解反应。
【基础过关】
1、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没有发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利用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答案】B
【解析】
A、碳酸钠是盐不是碱,盐酸是酸,虽然会反应,但不是酸和碱的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两者反应生成了盐硫酸钠和水,符合定义,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氢氧化钠是碱,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不符合定义,故C错误,
D、锌属于金属单质,硫酸铜属于盐,反应物不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
【答案】
【解析】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B、石灰水和稀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C、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成黄色,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D、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故选B。
4、人被蚊子、蜂等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此时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桔子汁 D.米醋
【答案】B
【解答】蚁酸(甲酸)的物质,最好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这样可以中和蚁酸.
肥皂水显碱性.故选B.
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c点表示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图示可知,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减少,碱性减弱,故pH值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逐渐升高,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b点温度最高,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b到c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c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Cl和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6、 和 生成 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 与碱电离的 生成水.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酸;碱;盐;H+;OH﹣.
【解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即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7、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下列应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硫酸) ;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工业产品中的残余的盐酸 .
【答案】(1)Ca(OH)2+H2SO4═CaSO4+2H2O;(2)Al(OH)3+3HCl═AlCl3+3H2O;(3)HCl+NaOH=NaCl+H2O.
【解答】解:(1)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2)胃酸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8、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HCl和CaCl2;<。
【解析】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a(OH)2+2HCl=CaCl2+2H2O。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的pH<7,即盐酸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CaCl2。由图像可知,7.4g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的pH=7。
Ca(OH)2+
2HCl=CaCl2+2H2O ,
NaOH +
HCl = NaCl + H2O
74
73
40
36.5
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则盐酸有剩余,故所得溶液的pH<7。
【能力提高】
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和中和反应无关,此项符合题意;
C、胃酸中含有盐酸,碱性药物常用氢氧化镁为一种碱,与中和反应有关,此项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为碱,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溶液pH值越来越大,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图中b点所示溶液pH=7,酸碱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NaCl;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B。
3、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滴入溶液”指的是盐酸
B.m点所示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同样成分固体
D.P点所示溶液pH小于n点
【答案】C
【解析】A、图中pH的变化是由小于7逐渐增大到等于7,大于7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碱溶液加入酸中,故图中“滴入溶液”指的是氢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m点pH<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m点时已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故m点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及过量的盐酸,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n点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此时n点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钠,故m点和n点所示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同样成分固体,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n点的pH=7,p点的pH>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p变化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
【答案】(1)①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②H2SO4、Na2SO4; (2)氢氧化钙。
【解答】解:(1)①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Na2SO4。 (2)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中考链接
1、【2021天津】下列为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2.9~3.3 B.橘子:3.0~4.0
C.葡萄:3.5~4.5 D.玉米粥:6.8~8.0
【答案】D
【解答】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苹果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柑桔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葡萄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粥的pH为6.8~8.0,呈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1广西玉林】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有些人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涂抹下列厨房中的某物质能明显缓解不适,该物质是( )
A.食醋 B.花生油 C.酱油 D.面粉
【答案】A
【解答】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有些人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所选的物质应是能与碱性皂角素反应的酸性物质,且对皮肤无副作用,厨房中的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符合要求。
故选:A。
3、【2021山东潍坊】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 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1-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但中和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故A错误;
B、P点所示溶液pH>7,观察曲线可知,盐酸已经被完全中和且氢氧化钠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1和NaOH,故B错误;
C、n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n点的溶液中的微粒有Na+、C1-和H2O ,故C错误;
D、观察溶液pH变化可知,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D正确。
故选D。
4、【2021湖南娄底】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Al(OH)3,最不科学的理由是( )
A.KOH与胃酸不反应 B.KOH易溶于水
C.KOH有强烈的腐蚀性 D.Al(OH)3的来源更广泛
【答案】C
【解答】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物不可以使用KOH替代Al(OH)3,是因为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故选:C。
5、【2021江苏苏州】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答案】D
【解答】A、该图像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法正确;
B、a点到b点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发生反应,说法正确;
C、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故
HCl+NaOH=NaCl+H2O
36.5 40
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说法正确;
D、c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l﹣个数,说法错误;
故选:D。
6、【2021黑龙江牡丹江等】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__________,过一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写一条)。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①. Ca(OH)2+2HCl=CaCl2+2H2O ②. 可能是CaCl2和HCl ③. 溶液不变红色 ④. 先有气泡产生 ⑤.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⑥. 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⑦. CaCO3
【解析】Ⅰ、该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Ⅱ、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三种可能,一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aCl2,反应物只有氯化钙,这就是猜想二;还有就是反应物有一种剩余,猜想一是氢氧化钙剩余,猜想三应该是盐酸剩余,故填:CaCl2和HCl;
步骤1中入几滴酚酞溶液,是为了验证氢氧化钙的有无,根据猜想一不正确,可知不含氢氧化钙,故填酚酞溶液不变红;
步骤2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是为了验证HCl的有无,先发生的反应是HC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后发生的反应是CaCl2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先有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
烧杯中的溶液含有盐酸,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故填: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就是除去盐酸,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碳酸钙,把盐酸转化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碳酸钙过滤即可除去,故填:CaCO3。
【学霸必背】
中考必背考点32:碱及其性质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1、氢氧化钠:纯净的氢氧化钠具有:①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③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因此可做干燥剂;④强腐蚀性,故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是因为: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②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钠。
3、氢氧化钙:纯净的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为石灰水。有腐蚀性,是熟石灰、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4、氢氧化钙的制取:从石灰石到生石灰再到熟石灰:CaCO3 CaO+CO2↑;CaO+H2O=Ca(OH)2
5、如果不慎将强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水+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碱与酸反应:碱+酸=水+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2)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4、碱与部分盐反应: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不溶性碱: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1)2NaOH+CuCl2=Cu(OH)2↓+2NaCl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2)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3)Ca(OH)2+MgCl2=Mg(OH)2↓+CaCl2 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5、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差异性是因为阳离子不同。
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1.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用作干燥剂。
(2)化工原料:造纸、印染、炼油、制造化学纤维、生产橡胶;
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检验二氧化碳体存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酸,与蓝矾、水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等。
考题举例:【2020山东潍坊】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答案】A
【解析】A、甲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硫酸铜等盐,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②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③,是非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020四川雅安】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Na2CO3 D.FeCl3
【答案】C
【解析】A、HCl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钙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KNO3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均能发生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21内蒙古赤峰】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两支规格相同且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插入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如下图所示:
【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无浑浊现象。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
(1)甲同学根据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认为:由此实验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可以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角度,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他发现实验台上有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硝酸钡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试剂,帮助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化学反应(填“发生”或“不发生”)
【拓展应用】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参考小资料,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完成下面问题:
小资料: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
【答案】 ①. Ca(OH)2+CO2=CaCO3↓+H2O ②. 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 发生 ④.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⑤.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讨论与交流]
(2)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理由是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气体减少B试管内液面上升,故填: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可将B试管液体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填:发生。
[拓展与应用]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因为反应有现象,故填: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解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故填: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2021山东烟台】)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答案】【实验分析与结论】(1)B。(2)有气泡产生。(3)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与假设】NaOH。
【现象与结论】①碳酸钠、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除了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也显碱性,使溶液呈红色。
【解答】【实验分析与结论】(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加入酚酞后都会使溶液显红色,所以加入B无法判断是否发生变质反应;
故答案为:B。
(2)碳酸钠存在的话,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看到气泡;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3)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与假设】溶液显红色,说明呈碱性,因此除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也会使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NaOH。
【现象与结论】①加入氯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溶液仍为红色,此时显碱性,而碳酸钠存在,则氢氧化钙不存在,因此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溶液中若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除了氢氧化钙外,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也显碱性,使溶液呈红色。
2021学年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新课学习,跟踪练习1,重点题型,解题秘籍,易错解答,基础过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新课学习,跟踪练习1,重点题型,解题秘籍,易错解答,基础过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新课学习,跟踪练习1,重点题型,解题秘籍,易错解答,基础过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