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共3页。
    课题: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主备教学目标: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教法三三制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来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具体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知识结构构建(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指导)都市文化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瓦子是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产生的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勾栏是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 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在元朝兴盛起来。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宋词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大发展,成为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宋朝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李清照:两宋之交女词人,以北宋灭亡为界限,以前的作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深沉的忧患情怀。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元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朝最优秀的戏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元朝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朝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阅读教材“繁华的都市生活”一目,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2.瓦子见闻记(角色体验,感悟东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师: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生1:相国寺,那里热闹非凡。生2:瓦子,那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师:在宋代,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那么,请你们说说,在瓦子里,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吃摊点、饭馆、茶楼、商铺,有卖药材、字画的,还有剃头的、算卦的。生2:在勾栏内,我看到了各种艺人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还有表演杂技、舞蹈的。生3:商店门前悬挂的广告旗子迎风飘扬,我是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师:在瓦子内,你会听到什么?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北宋城市的发达,商业市场的繁荣。生2:我想到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的悠闲。生3:我想到了当时文化娱乐的丰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师:热闹繁华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现在,我希望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分小组讨论,然后发言)生1:因为城市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商业贸易繁荣。生2:因为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多样。师生共同总结: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阶层壮大,归根结底,都与当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3.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提示:杂剧。4.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目标导学二:宋词1.经典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2.阅读教材,了解宋词相关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提示: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目标导学三:元曲1.阅读教材,了解元曲相关内容。提示: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2.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提示:(1)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2)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3)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目标导学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阅读教材“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了解其基本情况。提示: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2.学生根据教材回答《资治通鉴》的地位。提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宋元时代感受了气象万千的都市生活。在宋元时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运用拓展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2、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集市     B.瓦子C.勾栏     D.邸店3、背本课重点内容;板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共1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