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二年级《滑轮》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1669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二年级《滑轮》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1669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二年级《滑轮》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1669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滑轮组,滑轮组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滑轮》课程标准要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滑轮组”两部分构成。要引导学生完成好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加深对滑轮的认识并为学习滑轮组做好知识储备。教学目标1、会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2、通过实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要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学具,也要及时将具体知识抽象化,形成一般规律,促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由于学生对动手操作兴趣浓,但深入思考的习惯未形成。因此必须在保持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有目的、有深度、有程度的思维训练,既学习知识,也形成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使用特点;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难点:探究定滑轮及动滑轮的使用特点;认识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会根据要求使用并组装滑轮组。教与学的媒体选择定滑轮、动滑轮若干、细线、铁架台、带格子的背板、弹簧测力计、可拆卸滑轮、多媒体课件和动画课程实施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序号 1一、引入新课2二、探究新知3三、巩固练习4四、课堂小结5五、布置作业…………教学活动详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 新课展示图片:提问: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点火仪式上,运动员是借助什么装置实现自我提升的? 观察、回答从学生熟知的残奥会入手引入滑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体会到滑轮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二、探究 新知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一、滑轮展示:滑轮实物讲授: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探究活动1:如何组装滑轮?有几种组装方法?有何区别?二、滑轮的类型1.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三、滑轮的使用特点◆探究活动2: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上有何区别?引导:组装滑轮,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1)方向:注意观察并比较,在竖直提升钩码时,钩码运动方向和拉力方向的关系。(2)力:在匀速竖直提升钩码时,钩码重力和绳自由端拉力的大小关系。(3)距离:在竖直提升钩码时,钩码移动距离s跟绳自由端移动距离h的关系。总结:1.定滑轮的使用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相等,即 s=h2.动滑轮的使用特点(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 ,s=2h。四、滑轮的实质提问: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就可以省力呢?展示:可拆分滑轮讲授:1.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五、滑轮的应用展示:flash课件:旗杆顶部的定滑轮展示:图片:固定在底部的定滑轮——帆船中的定滑轮。演示:利用固定在侧壁的定滑轮拉动小车。展示:图片: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展示:图片:利用动滑轮在水平方向拉动小车 六、滑轮组提问:残奥会上侯斌实现自我提升,既需要改变拉力方向,又需要省力,简单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无法完成,那么侯斌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探究活动3:如何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从而提升钩码?总结:一动一定的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引导:通过受力分析得到滑轮组的拉力及物重和动滑轮重的关系。演示:滑轮组在距离上的关系总结:(1)使用滑轮组时,忽略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重,物体和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2)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物体被几段绳子吊起,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引导:分析两动两定滑轮组在力和距离上的关系引导:分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奇动偶定七、滑轮组的应用展示:电梯、健身器械、起重机、高压电线上的滑轮组 观察 观察 思考、实验 思考、实验 交流、总结 思考 观察 观察 思考、回答 思考、实验、展示、交流、观察 思考、讨论、总结 观察 介绍生活中的滑轮,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滑轮的不同绕线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提高研究效率。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总结实验数据,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培养学生根据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及归纳能力。 通过自制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滑轮的实质。 运用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各种使用方式,加深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理解。 通过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增强学生对滑轮组绕线的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滑轮组的使用特点,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使学生认识到滑轮组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愿望。三、巩固 练习1.汽车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甲、 乙两种方法来拉汽车,甲方法没能将汽车拉动,是由于甲是____滑轮,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法将汽车拉动,是由于乙是____滑轮,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一名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起了一头小象,已知小象重为3 000 N,若忽略滑轮、铁笼和绳的重力及轮轴间摩擦,问该生至少需多大拉力才能提起这头小象? 思考、回答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滑轮和滑轮组的认识。四、课堂小结一、定滑轮、动滑轮及其使用特点二、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三、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及使用特点 思考、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84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给出滑轮的种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论,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设计,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