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1)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56~57。
2.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类(1)》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的知识。“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和三角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主要内容是:三角形按角分能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常见的角,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为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组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从现实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感知三类三角形角的特征,并能正确进行判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初步培养观察、比较与分类能力。
2.经历探究三角形按角的组成分类的过程,能正确识别各类三角形。
3.通过情境创设,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按角的组成分类的过程,感知三类三角形角的特征。
2.教学难点:掌握各类三角形角的特征,并能正确进行判断。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形学具、三角尺、学习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出示生活情境,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图略)
2.出示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帆船拼图。
(1)请学生尝试说出6个三角形的共同点。
(2)思考: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有关三角形的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三角形角的组成
(1)小组合作探究,判断并交流6个三角形的锐角、直角、钝角个数。
(2)观察学习单,发现秘密: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
【设计说明: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分工明确的好习惯,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与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角的组成。】
2.尝试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1)根据角的组成,尝试将6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并取名。
(2)归纳: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判断自备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同桌分享交流。
【设计说明:通过对6个三角形的分类,经历探究三角形按角的组成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思想。】
3. 揭示这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1)观察同一个三角形的不同位置变化,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和它的位置无关。
(2)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和它的大小无关。
小结: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与它的大小、位置无关,与角的组成有关。
【设计说明:在“变与不变”的辨析中,揭示这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三)练习反馈,巩固拓展
1.猜一猜
(出示装有三角形的信封,根据露在信封外面的一个角,猜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只露出1个直角;(2)只露出1个钝角;(3)只露出1个锐角。
2.说一说
回到生活中,给刚才找到的三角形命名并说出依据。
3.数一数
尝试数出拼图中三类三角形的个数。
【设计说明: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通过辨析让学生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判断的依据。第二层次通过给情境中的三角形命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第三层次是通过数出拼图中三类三角形的个数,再次加深对三类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并感受数学的美。】
(四)课堂小结,升华经验
总结要点:知识方面、学习方法等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总结,再现探究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成功喜悦。】
六、板书设计
按角分:
三角形的分类(1)
七、教学设计说明
《三角形的分类(1)》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在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学习三角形按角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探究三角形按角的组成分类的过程,能正确进行判断。具体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角的组成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纵观整个《几何小实践》单元,学生在本课时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及直角、钝角和锐角,因此,在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复习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记忆,由“三角形都有三个角”引出探究三角形三个角的组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找到了6个三角形的锐角、直角、钝角个数,并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发现三角形角的组成。
2.通过尝试、判断,认识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
《课标》中指出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是知识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初步认识三角形角的组成后,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尝试根据角的组成将6个三角形分类,再让学生自学教材,初步建立按角分的三类三角形的表象。随后请学生先判断自备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然后交流分享,逐渐促进知识的内化、深化与完善。
在探究这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时,我选取了学生带来的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翻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位置的变化,同时不停追问,现在它是什么三角形?引发学生思考与判断,并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和它的位置无关。然后对比学生带来的一大一小两个直角三角形,引发再次思考,并有了新的发现: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和它的大小、颜色等无关。在“变与不变”的辨析中,凸显这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便于学生正确地进行判断。
3.通过多种活动,加深对三类三角形的认识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在巩固练习“猜一猜”环节中,当猜想不正确时,进行反思并验证,主动建构知识。通过辨析让学生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判断的依据。在“说一说”环节中,通过给情境中的三角形命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数一数”环节通过数出拼图中三类三角形的个数,再次加深对三类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并感受数学的美。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直角三角形
1
2
1
钝角
三角形
锐角
三角形
0
4
2
1
直角三角形
0
钝角三角形
3
2
0
1
5
2
0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1
锐角三角形
2
3
0
最多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
0
6
3
0
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分类(1)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授,练习巩固,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1)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三角形的分类(1)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