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展开
《驿路梨花处处开》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愿今天的课堂能像课文中的梨花一样,优雅绽放。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师:我们今天跟着课文学点写作知识。来看屏幕。【屏显】学点写作知识宏观看全篇结构中观看细节描写微观看意象选择(学生齐读)宏观来看全篇结构 师:我们先从宏观来看全篇结构。【屏显】知识卡片一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包括: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学生齐读)师:我们平时常说“结构”,其实就是文章骨架和安放运用材料的方法。我们先来略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出示略读要求。【屏显】快速阅读了解内容大意;
根据重点,筛选信息;
跟略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
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可以扫读。(学生齐读。)出示要求。【屏显】略读全篇,梳理文意文章主要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展开,请梳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概括他们和“小茅屋”的关系。 “我” 、“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梨花、解放军 生:文中“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茅屋送粮食,“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解放军修建小茅屋,而梨花则是照料小茅屋。师:条理清晰,人物与小茅屋关系明确。大家看小说是不是按这样的顺序呈现事件的?【屏显】①“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②“瑶族老人”为小茅屋送粮食③“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④解放军修建小茅屋⑤梨花照料小茅屋 生:是的。师:但,这是故事的“本来面目”吗?或者这个小茅屋安排的吗?生:不是。师:请梳理一下故事本来的发展顺序。生:④解放军修建小茅屋⑤梨花照料小茅屋③“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②“瑶族老人”为小茅屋送粮食①“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师:这样“顺序”不挺好的?为何要故意错落呈现呢?生:这样写,会使故事充满悬念,将结局最后展示出来,会让读者有一直读下去的念头。师:这就是谋篇布局的好处。 【屏显】技巧一 悬念丛生的谋篇布局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很有特色。【屏显】开头: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生:以写景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还有一种格外迷茫的气氛。生:青山连绵,暮色迷茫,“我”和“老余”才会为深山露宿着急,而小茅屋的出现才格外暖人心。师:短短两句话,作用可不小。结尾呢?生:结尾作者用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师:没有直接赞美,抒情,而是用诗句含蓄表达。本文主题本来就极为鲜明,赞美雷锋精神,如果结尾再说,就太浅了,所以用含蓄的诗句表明态度,更有韵味。【屏显】技巧二 简洁隽永的开头结尾 中观看细节描写师:下面我们从中观角度看文章细节描写的精妙。来看屏幕。【屏显】知识卡片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无关紧要,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师:请大家品读文中那些细微的描写,从语言、动作或其他用词细微处发现其美妙。注意,你的发现不能是“套话”而应是从文字的深处细处发现的玄妙。生:“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连用两个“不要谢我们!”反复手法,表现小姑娘的淳朴。师:有道理。结论正确,可以更细致些:两个连用为什么就“淳朴”呢?因为她自觉不是主人,对这样的致谢感到惭愧,言语之间的急切辩白,反而显示人物的淳朴。我们还是应该从细腻处品析。我推荐一句语言描写。大家来看。【屏显】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快看,有人家了。” 师:这两处语言,谁试着来说说。生:第一处“看,梨花!”用感叹号表现出惊喜之情。师:很难得,关注到了标点的作用,这就是细腻处。还有,大家看它的句式,句子很短,一个字,两个字,就构成了句子。生:短句更能写出惊喜,一个“看”,比“老余你来看”更能写出发现梨花的惊喜。师:惊喜到用一个字脱口而出,这就是表达的功力。后面“有人家了。”为何又成了句号?这里不惊喜吗?生:虽然也惊喜,但因为“老余”已经点出有梨树就会有人家,所以在情理之中,就没那么惊喜了。师:这就是文字的细微之处。同样的语言描写,学问可大着呢。再来看这一处。观察构成,说说发现。【屏显】 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生:每一句话都是独句成段的。生:而且我发现,“瑶族老人”说“我是……的”,显得比较悠闲,这是吃过饭后的轻松。而“我”和“老余”急于知道主人是谁,问得就比较急切,句子短,还直接问,没有客套语,反映人物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师:所以,读文和写作,一定要关注到细微之处,句式,标点都要和人物心情相连接。我们接着来看动作描写。【屏显】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师:一个“提”一个“扛”,人物的身份出来了,人物的性格也出来了——“扛”表明?生:表明背得多,把老人想为小茅屋做点什么的厚道写出来了。师:你还关注到了哪些动作描写?生:“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一个“抓”,一个“抢”,把我们的感激和急切写出来。师:也正是因为我们的“抢”,老人才抽不出时间解释,使悬念得以继续保持。别看书,我们接着来补写一个字,【屏显】“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___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生:冒,跳,跑,闪。生:“跳”和“跑”都能体现小姑娘活泼欢快的个性。生:但“闪”更能写出她们的灵巧。师:不仅如此,“闪”还将梨树梨花的浓密和繁茂写出来,可谓一笔双写。再来看一些看似平凡的词语的表现力。【屏显】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一个“粗大”就将主人的细心展现出来。我们再来补填一个词。【屏显】一 ____新月升起了。 生:轮。师:“轮”好还是“弯”好?生:“轮”是圆的,新月应该用“弯”。师:“新月”是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月亮,自然该用“弯”,不仅如此,文中还用这个字来写人,发现了吗?生:“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用“弯”来描写哈尼小姑娘的眉毛,格外有美感。师:是啊,弯弯的新月,弯弯的眉毛,美丽的新月,美好的小姑娘,互为映衬。接着做笔记。【屏显】技巧三 精巧入微的细节描写 我们接着从微观看意象选择。 微观看意象选择【屏显】知识卡片三
意象,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师:简单说,意象就是用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外界的物体对象。大家思考,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的好处?生:“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的助人为乐,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生:“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师:大家说得好!有没有想过为何会选择梨花,而不是别的花?比如,桃花,狗尾巴花?生:狗尾巴花太搞笑了吧,和文章意境不吻合。生:桃花一般是不是象征着隐居生活,像“世外桃源”。师:我们还从文字中找答案。来品读文中写梨花的句子。【屏显】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这里不仅写到梨花的美,还多次点出梨花的白。白色象征着纯洁,和雷锋精神的无私,忘我是一致的。师:梨花的颜色本身就包含着寓意。我工作室的朋友卢望军老师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屏显】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意象联想是有其固定性的。由洁白而无瑕而无私,这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联想。因此,洁白无瑕的梨花,就能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无瑕的、无私的心灵美好的茅屋“主人”们——以梨花象征人、象征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可谓水到渠成。 师:不仅梨花,“驿路”的“传递”作用也被赋予了多样的寓意。正因如此,“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雷锋精神代代传”。师:刘老师将咱们七年级学过的几首诗词拿来做了个改变,体会一下有何不同。【屏显】枯藤老树喜鹊,
古道西风胖马。不知何处吹唢呐,
一夜征人尽望乡。
晴空一雀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生:“喜鹊”和“胖马”太搞笑了,把离乡人的悲苦思乡之情全都搞没了。生:“唢呐”是嘹亮的,高亢的,和思乡的悠长缠绵大不符合。生:“晴空一鹤”的“鹤”能显示一种力度,高度,而“雀”则不能。师:不仅如此,“鹤”还是高洁的写照,古人“梅妻鹤子”,是说把梅花当妻子,将“鹤”做子女,是很有讲究的。这是诗人品格的映衬。意象选择,大有学问啊。我们来总结一下今日所学。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谢谢,下课。【屏显】技巧一 悬念丛生的谋篇布局技巧二 简洁隽永的开头结尾技巧三 精巧入微的细节描写技巧四 独具匠心的意象选择 作业:驿路梨花处处开,维护公德你我他。寒风里,医护人员不辞辛苦核酸检测;冷雨中,热心路人帮老人扛起重物……我们每天都被温暖着,感动着,请运用今天所学的写作技巧,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人或事。自拟题目,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