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练 化学反应与热能-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0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练 化学反应与热能-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0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练 化学反应与热能-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0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2练 化学反应与热能-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
展开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
第12练 化学反应与热能
1.(2022·北京顺义·二模)土壤中微生物将大气中的H2S氧化为SO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H2S(g)和1/2mol O2(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S(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
B.H2S(g)+ 2O2(g)=SO (aq) +2H+(aq) △H=-806.39kJ/mol
C.H2S和SO中S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不同
D.1 mol H2S完全氧化为SO转移8mol电子
【答案】C
【解析】A.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H2S(g)+O2(g)=S(g)+H2O(g) =-221.19kJ/mol,反应放热,则1 mol H2S(g)和1/2mol O2(g)的总能量高于1 mol S(g)和1 mol H2O(g)的总能量,A正确;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I:H2S(g)+O2(g)=S(g)+H2O(g) =-221.19kJ/mol ,反应II:S(g)+H2O(g) +O2(g)= SO(aq) +2H+ (aq) =-585.20kJ/mol, 则反应I+II可得反应H2S(g)+ 2O2(g)=SO(aq) +2H+(aq),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221.19kJ/mol)+( -585.20kJ/mol)=-806.39kJ/mol,B正确;
C.H2S和SO中S原子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分别为:2+=4,4+=4,则均采用的sp3杂化,杂化方式相同,C错误;
D.已知H2S中S为-2价,SO中S为+6价,则1 mol H2S完全氧化为SO转移8mol电子,D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2·广东广东·二模)研究表明:MgO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的转化过程,图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MgO与作用最终生成Mg与的物质相对能量-反应进程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甲烷被氧化
B.中间体比更稳定
C.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对应的活化能是29.5kJ/mol
D.转化为的焓变为-145.1 kJ/mol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为,反应过程中CH4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故A正确;
B.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中间体的能量比更低,则比更稳定,故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能最大的步骤,由图可知,该反应中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是HOMgCH3到过渡态2的步骤,该步骤的活化能为299.8kJ/mol,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转化为的焓变为-149.4kJ/mol-(-4.3kJ/mol)=-145.1 kJ/mol,故D正确;
答案选C。
3.(2022·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二模)顺−2−丁烯、反−2−丁烯分别与氢气加成制备丁烷的焓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
C.1mol顺−2−丁烯转化为1mol反−2−丁烯放热4.2kJ
D.发生加成反应时,顺−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高于反−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上述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得到1mol顺−2−丁烯所含能量比1mol反−2−丁烯所含能量高,因此反−2−丁烯更稳定,故B错误;
C.两者都为放热反应,且顺−2−丁烯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反−2−丁烯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得到1mol顺−2−丁烯转化为1mol反−2−丁烯放热4.2kJ,故C正确;
D.发生加成反应时,两者成键释放的能量相同,顺−2−丁烯发生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因此顺−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反−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2022·广东惠州·一模)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ΔH1+ΔH2
B.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总反应的ΔH=-226 kJ·mol-1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甲,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N2O(g)+CO(g)=CO2(g)+N2(g) ΔH=ΔH1+ΔH2,故A正确;
B.总反应为N2O(g)+CO(g)=CO2(g)+N2(g),不需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故B错误;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34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360kJ·mol-1,故C正确;
D.根据图乙,总反应的ΔH=(134-360) kJ·mol-1=-226 kJ·mol-1,故D正确;
选B。
5.(2022·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已知:白磷、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P—P、O=O、P—O键的键能分别为200kJ·mol-1,498kJ·mol-1、351kJ·mol-1
则反应P4(g)+3O2(g)=P4O6(g)的ΔH为
A.-1518kJ·mol-1 B.+1518kJ·mol-1 C.-1918kJ·mol-1 D.+1918kJ·mol-1
【答案】A
【解析】1个白磷分子含6个P-P键,1个P4O6分子含12个P-O键。反应热ΔH=断裂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化学键的总键能,所以ΔH=(200×6+498×3-351×12)kJ·mol-1= -1518kJ/mol,A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6.(2022·湖南湘西·三模)1,2-丁二烯(CH2=C=CHCH3)与1,3-丁二烯(CH2=CHCH=CH2)之间进行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条件下,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稳定
B.曲线a对应的活化能高于曲线b
C.1,2-丁二烯转化成1,3-丁二烯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反应的反应热(△H)减小
【答案】D
【解析】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在相同条件下,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的能量更低,故1,3-丁二烯比1,2-丁二烯更稳定,A正确;
B.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条件下发生,因而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图示可知曲线a对应的活化能高于使用催化剂时曲线b的活化能,B正确;
C.由于1,2-丁二烯比1,3-丁二烯的能量高,故1,2-丁二烯转化成1,3-丁二烯时会放出热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
D.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应的反应热(△H)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7.(2022·重庆·模拟预测)我校辅导小组在Pd/SVC催化剂上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应及其活化能Ea(kJ·mo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NH3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B.生成N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2NON2+2H2O
C.由图可知,H2还原NO为N2和NH3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H3
【答案】C
【解析】A.由图示知,生成NH3的过程为:NO→HNO→NH2O→NH2OH→NH2→NH3,化合价由变化为+2、+1、0、-1、-2、-3,每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均是降低被还原,A正确;
B.由图示知,NO和H2反应生成N2+H2O,故总反应方程式为2H2+2NO N2+2H2O,B正确;
C.=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根据表中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未知,无法计算反应的,故无法判断H2还原NO为N2和NH3的反应是否都为吸热反应,C错误;
D.由图示知,NO被氧化为N2的活化能明显大于氧化生成NH3活化能,故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O更容易被还原为NH3,D正确;
故选C。
8.(2022·浙江宁波·二模)工业合成尿素以NH3和CO2作为原料,其能量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2NH3(l)+CO2(g)=H2O(l)+H2NCONH2(l) △H=—103.7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S1>0,△H4>0
B.△H1=—10.0kJ·mol-1
C.H2NCONH4比H2NCONH2能量低,更稳定
D.过程③反应速率慢,使用合适催化剂可减小△H3而加快反应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液态二氧化碳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故A错误;
B.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得反应2NH3(l)+CO2(g)=H2O(l)+H2NCONH2(l),则△H=△H1+△H2+△H3=△H1+(—109.2kJ·mol-1)+(+15.5kJ·mol-1)=-103.7,则△H1=—10kJ·mol-1,故B正确;
C.反应③为吸热反应说明H2NCONH4比液态水和H2NCONH2的总能量低,无法比较H2NCONH4比H2NCONH2的能量高低,所以无法判断两者的稳定性强弱,故C错误;
D.过程③使用合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H3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2022·浙江金华·二模)如图表示氯自由基与甲烷反应生成氯甲烷的两步链反应的势能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步链反应的
B.第二步链反应决定了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C.第一步链反应还存在一种可能的反应,产物为,该反应之所以未发生可能是因为其活化能相对过高
D.由图可知,两步链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反应进程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第二步链反应的,A错误;
B.多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活化能大的慢反应决定。根据图示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因此第一步链反应决定了总反应的反应速率,B错误;
C.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就越不容易发生,根据物质反应方式可知第一步链反应还存在一种可能的反应,产物为,该反应之所以未发生可能是因为其活化能相对过高,C正确;
D.第一步反应中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高,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见两步反应中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步为放热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2022·上海闵行·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H=-19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B.2SO2(g)+O2(g)2SO3(s) ∆H=-Q Q>196kJ/mol
C.反应中若使用催化剂,放出热量小于196kJ
D.若投入2molSO2(g)和1molO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196kJ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H=-196kJ/mol,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A错误;
B.SO3(g)→SO3(s)放出热量,则2SO2(g)+O2(g)2SO3(s) ∆H=-Q,Q>196kJ/mol,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始末过程,则放出热量等于196kJ,C错误;
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投入2molSO2(g)和1molO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96kJ,D错误;故选:B。
11.(2022·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二模)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科学家研究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可合成二甲醚,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循环过程中,催化剂参与了中间反应
B.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1.31kJ·mol-1
C.制约总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基元反应方程式为→CH3OCH3+H+
D.总反应方程式为2CH3OHCH3OCH3+H2O
【答案】B
【解析】A.整个过程中是催化剂,先参与第一步反应,最后一步生成,故A正确;
B.判断反应历程能垒时,注意纵坐标采用科学计数法,由图可知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131kJ·mol-1,故B错误;
C.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活化能或能垒最高的基元反应,由图可知,该基元反应为:→CH3OCH3+H+,故C正确;
D.整个过程消耗甲醇,生成二甲醚和水,故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B。
12.(2022·北京·模拟预测)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历程中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
B.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HO+O2CO2+H2O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由HCHO和O2共同提供
【答案】C
【解析】A.反应HCHO→CO2,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A项正确;
B.根据题干所示,反应物为HCHO和O2,生成物为CO2和H2O,HAP做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HCHO+O2CO2+H2O,B项正确;
C.该反应与甲醛和氧气燃烧:HCHO+O2CO2+H2O能量变化大致相同,甲醛燃烧为放热反应,故题中反应也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
D.根据图示反应时HCHO中C-H键均断裂,连接O2提供的一个O原子形成CO2,则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由HCHO和O2共同提供,D项正确;
答案选C。
13.(2022·重庆·二模)环氧乙烷()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的灭菌剂。工业上常用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其原理是:2CH2=CH2(g)+O2(g)2 (g) ∆H。己知下列两个反应,则为
①
②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2-②×2得到反应:2CH2=CH2(g)+O2(g)2 (g),则其焓变为(-1323kJ /mol)×2-(-1218kJ /mol)×2=;
故选B。
14.(2022·重庆·模拟预测)氢能被称为未来能源,利用乙醇来制取氢气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I:CH3CH2OH(g)+3H2O(g)=2CO2(g)+6H2(g) △H1=+173.5kJ·mol-1
反应II: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1
则lmolCH3CH2OH(g)与H2O(g)作用生成CO(g)和H2(g)反应的△H为
A.+255.9kJ·mol-1 B.-255.9kJ·mol-1
C.+132.3kJ·mol-1 D.-132.3kJ·mol-1
【答案】A
【解析】CH3CH2OH(g)与H2O(g)作用生成CO(g)和H2(g)反应方程式Ⅲ为:CH3CH2OH(g)+H2O(g)=2CO(g)+4H2(g);由盖斯定律可知,I-2×II=Ⅲ,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g)+H2O(g)=2CO(g)+4H2(g) ΔH=ΔH1-2ΔH2=(+173.5 kJ·mol-1)-2×(-41.2 kJ·mol-1)=+255.9 kJ·mol-1。
故选A。
15.(2022·内蒙古·包钢一中一模)已知:①2Na(s)+O2(g)=Na2O2(s) ΔΗ1=-akJ·mol−1
②C(s,石墨)+O2(g)=CO2(g) ΔΗ2=-bkJ·mol−1
③2Na(s)+C(s,石墨)+O2(g)=Na2CO3(s) ΔΗ3=-ckJ·mol−1
④CO2(g)+Na2O2(s)=Na2CO3(s)+O2(g) ΔΗ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的燃烧热ΔΗ=-bkJ·mol−1
B.C(s,石墨)+O2(g)=CO(g) ΔΗ>-bkJ·mol−1
C.反应④中,ΔΗ4=(c-a-b)kJ·mol−1
D.若将①设计成原电池,则32gO2在正极反应转移2mol电子
【答案】C
【解析】A.燃烧热指在101kPa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即石墨燃烧热指1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根据②推出,石墨的燃烧热ΔΗ=-bkJ·mol−1,故A说法正确;
B.石墨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C(s,石墨)+O2(g)=CO(g) ΔΗ>-bkJ·mol−1,故B说法正确;
C.由盖斯定律,③-②-①得出④,ΔΗ4= (-c+a+b)kJ/mol,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反应方程式,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则32gO2在正极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2mol,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6.(2022·陕西宝鸡·三模)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C2H4(g)+H2(g)=C2H6(g) △H=akJ·mol-1]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2H4(g)与1mol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1molC2H6(g)的能量
B.过渡态物质的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C.该反应的焓变:ΔH=—129.6kJ·mol-1
D.相应的活化能:催化剂AuF<催化剂AuPF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过渡态1的相对能量高于过渡态2,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过渡态1的稳定性小于过渡态2,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的焓变ΔH=—[0—(—129.6kJ·mol-1)]=—129.6kJ·mol-1,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催化剂AuF、催化剂AuPF的活化能分别为109.34 kJ·mol-1、26.3 kJ·mol-1,则催化剂AuF的活化能大于催化剂AuPF,故D错误;
故选C。
17.(2022·河南河南·二模)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H=-620.9kJ·mol-1。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306.6kJ/mol B.三个基元反应中只有③是放热反应
C.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 D.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CO+2NO=N2+2CO2
【答案】D
【解析】A.图中ΔE=△E=248.3-【-620.9-(199.2)-(-513.5)】=554.9kJ⋅mol-1,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三个基元反应中,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正反应活化能最大的是反应③,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整个反应由最慢的一步决定,则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③决定,故C错误;
D.由始态和终态可知,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CO+2NO=N2+2CO2,故D正确;
故选:D。
18.(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一模)研究表明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总过程
B.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
C.总反应若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Fe+后,反应的活化能相较于未加入Fe+低,故B正确;
C.温度高时,Fe+会失去催化活性,因此温度较高时,反应速率可能减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两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均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均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C项,故答案为C。
高考化学小题必练9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小题必练9化学能与热能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练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 这是一份第15练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2022年高考复习化学考前20天必练小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6练 离子反应-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 这是一份第06练 离子反应-2022年高考化学复习考前20天必练小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I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