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第1页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第2页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内容分类,评价主旨类,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一、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从题材角度分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从设题角度分、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悲苦、洒脱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2) 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庄《台城》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A、抒情手法: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3、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4、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5、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二)、具体手法简析——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12、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13、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如何赏析描写景物的角度写景抒情诗更是常见“大餐”,所以,在教学中,关于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就成为重要内容。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得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更有效果。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六、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2、常用术语有:质朴?? 淡雅 ? 自然???苍凉???低沉??? 苍劲???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生动形象淡笔勾勒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清新明快平淡有趣简洁巧妙语言凝练生动传神雄浑豪放属对工巧、声韵和谐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庄谐杂出明白晓畅自然宏丽饶有风骨音节流畅语极工整朴实无华淡雅含蓄悠扬轻快行云流水含蓄隽永精巧蕴藉委婉含蓄清而不淡简洁洗炼雕饰清新淡雅沉郁顿挫浑厚豪迈3、同时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诗歌名家风格特色隋唐五代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   陈子昂:古朴雄浑   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   白居易:流丽坦畅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晴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幽静谐和   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宋金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疏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范成大:清新妩媚   杨万里:浏亮晓畅   周邦彦:富丽精工   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文天祥:沉郁悲壮 元明清马致远:清隽流畅   关汉卿:泼辣清新   于谦:朴直浅近   顾炎武:苍劲沉郁王士祯:含蓄清远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龚自珍:清奇瑰丽古诗鉴赏十大规律(节选)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语言技巧的答题术语分类鉴赏用语遣词技巧善用叠词或拟声词,既有形象美,又富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②十分注重炼字(或推敲字词),有力地表现了……造句技巧句子长短相间,整散交错,既有整齐匀称之美,又有流动变化之美,使行文自然流畅,音韵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②善于运用XX=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句,……地表现了(突出了)……(句子的主要内容)修辞技巧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拟人亲切感人,感情鲜明;拟物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形象代抽象,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气势酣畅;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双关表意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鉴赏术语特点、作用托物言志(象征)借此言彼,生动形象;巧妙寄托,耐人寻味;委婉含蓄,引人联想借古讽(喻)今借古人古事针砭今人今事,委婉含蓄,发人深省以……自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善于联想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虚实相济,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李二①,四句表现出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这是一份专题07 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文件包含专题07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解析版docx、专题07诗歌鉴赏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最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9诗歌表达技巧(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9诗歌表达技巧(含解析),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