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练习11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7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练习11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7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练习11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707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成套基础练习含解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基础练习11化学反应的限度含解析
展开化学反应的限度(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过关练]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的限度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 [反应限度主要取决于反应的本身;温度可使化学平衡移动;延长时间不可以改变反应的限度;达到平衡时,v(正)=v(逆)≠0。]2.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正、逆反应速率均为0C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同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3.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B.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之比是2∶1∶2C.二氧化硫与氧气不再化合生成三氧化硫D.降低温度,原化学平衡状态未被破坏A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三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A项正确;平衡时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是2∶1∶2,还与物质的初始浓度以及转化率有关系,B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平衡时二氧化硫与氧气仍然反应生成三氧化硫,C项错误;降低温度,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D项错误。]4.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消耗2n mol NO2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C.NO2、NO、O2表示的浓度数值之比为2∶2∶1的状态D.NO2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D [O2的生成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而NO2的消耗表示的也是正反应速率,两者速率方向相同,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同样,NO生成表示的也是正反应速率,B项也不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组成成分浓度关系与是否平衡无必然联系;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不变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在下列四种状态下,可逆反应2X(g)Y(g)+3Z(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反应速率ABCDv(正)/(mol·L-1·min-1)v(X)=2v(X)=1v(X)=1v(X)=2v(逆)/(mol·L-1·min-1)v(Y)=2v(Y)=1.5v(Z)=1.5v(Z)=2C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可以将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若二者相等,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将A、B、C、D四项中的逆反应速率均转化为用X表示的逆反应速率,分别为4 mol·L-1·min-1、3 mol·L-1·min-1、1 mol·L-1·min-1、 mol· L-1·min-1,只有C项v(正)=v(逆),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A.X为0.2 mol·L-1B.Y为0.1 mol·L-1C.Z为0.3 mol·L-1D.Z为0.1 mol·L-1时,Y为0.45 mol·L-1A [若将0.2 mol·L-1的Z完全转化为X和Y。此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X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小于0.2 mol·L-1。]7.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C [因Z为固体,若未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A项可作为平衡标志;C项中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才达到平衡。]8.对于反应A(g)+B(g)3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述为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A、B生成C的分子数与分解C的分子数相等 ②外界条件不变时,A、B、C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体系温度不再变化 ④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 ⑤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变化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D [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浓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③如果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则反应要和外界有能量的交换,必然导致体系温度改变,现在体系温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④、⑤由于该反应是一个体积改变的反应,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压强是改变的,分子总数也是改变的,只有平衡了,二者才不再改变,故①②③④⑤均正确。]9.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mol SO2和足量的O2反应,必定生成2 mol SO3B.当v(正)>v(逆)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C.正反应速率之比为v(SO2)∶v(O2)∶v(SO3)=2∶1∶2时,反应达到平衡D.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B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论条件怎样改变,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A项错误;v(正)>v(逆)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反应掉的物质的量比生成的物质的量大;在可逆反应里,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此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平衡一定发生移动。]10.在200 ℃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而v(逆)________。(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_。[解析] 可逆反应发生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都将保持不变。[答案] (1)mol·L-1 mol·L-1 0 v(正) v(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3)相等 保持不变1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如图所示的反应,看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 Ⅱ(1)图中,反应物:Ⅰ是________,Ⅱ是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方程式: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Ⅱ中,以0~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t=6 s时A的浓度是________mol·L-1。 [解析] 在图Ⅰ和图Ⅱ中,都是A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至不变,B、C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加至不变,所以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不同的是图Ⅰ中A的最终浓度为0,图Ⅱ中不为0,所以图Ⅰ中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而图Ⅱ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图Ⅱ中,10 s时,变化的c(A)=1.2 mol·L-1-0.8 mol·L-1=0.4 mol·L-1,所以6 s时变化的c(A)=6 s×=0.24 mol·L-1,此时c(A)=0.96 mol·L-1。[答案] (1)A A (2)3A===2B+C AB+2C(3)0.96 12.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850 ℃时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1)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 mol·L-1·min-1。(2)如图中4~5 min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v(CO)===0.03 mol·L-1·min-1。(2)平衡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答案] (1)0.03 (2)是 c(CO)和c(H2O)不随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拓展培优练]13.在373 K时,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如下反应:NO2+SO2NO+SO3,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O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②NO2和SO2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③体系中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总物质的量 ④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A.①和② B.②和③C.①和③ D.③和④C [①充入的是NO2和SO2,又NO和SO3的系数之比为1∶1,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②充入NO2、SO2的量不知道,平衡时不一定相等;③反应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则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④充入SO2、NO2的量不确定,则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不一定相等。]14.(易错题)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D [由曲线可知,N物质的量减少,是反应物,M物质的量增加,是生成物,A不正确。横坐标t2对应纵坐标数值为4,纵坐标是物质的量,不是速率,B不正确。t3时刻以后,M、N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C不正确。t1时刻N的物质的量为6 mol,M的物质的量为3 mol,D正确。]15.(素养题)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D.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B [NH3和CO2均为生成物,故2v(NH3)=v(CO2)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错误;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项正确;因为反应物是固体,所以整个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个定值,始终不变,C项错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容器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即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16.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在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小B.c点处反应达到平衡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一样D.e点处反应已达到平衡D [由图可知,a点时n(H2)比b点大,即反应物浓度大,所以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A项不正确;c点时n(H2)、n(NH3)二者的物质的量仍在随时间发生变化,故c点并没达到平衡,B项不正确;由于在t1、t2时,n(H2)、n(NH3)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两点处n(N2)相等,C项不正确、D项正确。]17.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反应达平衡时,c(H2)为_______________。(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填序号)。①CO减少的速率和CO2减少的速率相等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解析] (1)由图分析10 min达到平衡,CO2浓度增加了0.03 mol·L-1,则CO浓度减小0.03 mol·L-1,所以v(CO)==0.003 mol·L-1·min-1,由于起始时,H2浓度为0,所以达到平衡时c(H2)为0.03 mol·L-1。(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不是停止反应。CO减少的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速率是逆反应速率,当二者相等时,v正(CO)=v逆(CO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 (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