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一、城镇与乡村
| 概念 | 区别 |
城镇 |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
乡村 | 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土地类型:
类型 | 含义 | 组成 | 利用主体 |
农用地 |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 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 农村 |
建设用地 |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 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 城市 |
未利用地 |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
2.土地利用:
(1)城镇土地利用。
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
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城市主要功能区:
类型 | 特点 |
居住区 | 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工业区 |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
商业区 | 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
3.中心商务区的特征:
(1)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2)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
(3)商贸服务业发达。
(4)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5)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4.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1)存在不同层次、功能各异的发展核心,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
(2)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3)城市空间结构受限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策等因素,随着城市发展而变化。
5.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1)土地利用方式简单,村镇驻地以建设用地为主,外围以农用地为主。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
(3)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6.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四、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影响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 | 对城镇区位的影响 |
气候 | 城镇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
地形 | 城镇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城镇较为稀少 |
水文 |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城镇稠密 |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3.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军事、宗教的影响已经很弱。
(2)自然资源、交通等一直影响巨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城镇较乡村人口密集。(√)
2.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而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3.城镇土地利用中工矿用地比重均较绿化用地比重多。(×)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城市一般都是单一核心,围绕该核心形成各种功能区。(×)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乡村可封闭发展,也可完全依靠城市来解决乡村问题。(×)
4.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该县城的空间结构呈现什么形态?什么样的地形适合这种形态?
提示:该县城呈同心圆状,则修建的前提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
结合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写出下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范围。
提示:O和A之间为商业区,A和B之间为居住区,B和C之间为工业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城镇的形成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自然地理条件关系不大。(×)
2.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3.乡村聚落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
4.影响城镇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孤立存在的,互不影响。(×)
能力 城乡空间结构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公共空间 | 居住区 | 生产区 |
位 置 | 常位于乡村中心 | 一般位于公共空间外围 | 一般位于乡村的外围 |
特 点 | 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 |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
组 成 | 包括公共建筑、街巷、水井、池塘和广场等 | 由房屋和院落组成 |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 |
2.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
形 成 | ||||
功能 区 | 商业区 | 工业区 | 住宅区 | |
形态 |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 集聚成片 | 占地面积一般最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 |
特征 |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 |
位置 |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 中高级住宅区 | 低级住宅区 |
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知识拓展】“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示意图。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
提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等。
(2)如果B功能区是高级居住区,请说明该居住区的主要区位优势。(综合思维:时空的综合)
提示: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邻近风景区和大学区,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从以下两点入手:
(1)利用区域认知充分认识交通、金融、医疗、文化设施的分布状况,才能推断功能区的类型。
(2)根据中心城区呈西北—东南的条带状形态,判断影响因素。
【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虚线圈内区域交通设施、金融设施、文化设施大都为高密度区,医疗设施属于中密度区,说明交通便利、文化设施齐全,金融、医疗设施密度较高,最有可能是商业和住宅区;工业、仓储和物流区不需要有高密度的文化、金融和医疗设施;旅游和休闲区不需要有高密度的金融设施;行政区不会有高密度的金融设施。第(2)题,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呈西北—东南的条带状形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受地形的影响,该城市布局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
【易错点睛】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有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等,团块状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组团状是由于城市受到河流等的分隔而形成不同的组团,条带状主要位于河谷地区。图中城市空间形态为条带状,是两侧地形约束限制其发展造成的。
【补偿训练】
下图示意南亚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为 ( )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2)位于M地的楼盘售价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远离市中心 ②交通不便
③地处河流下游 ④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乙位于城市外缘,应为工业区,则丙为居住区。第(2)题,由图可知,M地远离市中心,且位于河流下游,可能会受到沿岸工业生产影响,产生水污染。M地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M地不在盛行风下风向。
能力 城乡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 影响 | 发展变化的影响 | 典型事例 |
经 济 水 平 | 水平越高,城市数目越多、规模越大 | 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较少 |
资 源 (矿 产) |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 |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 | ①英国阿伯丁(石油),中国鞍山(铁矿)、大庆(石油)、大同(煤炭);②德国鲁尔区20世纪50-70年代城市的衰落与世界煤炭地位下降有关;③我国许多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
交通 | 交通便利与否: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 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影响不同。如车船时代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会合处出现城市,现代交通时代在交通枢纽和沿线出现城市;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 ①依据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等;②以扬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市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运、铁路的开通,发展速度放缓 |
政治、 宗教、 历史、 军事 | ①政治中心使得首都成为大城市,另选新建城市作为首都;②因宗教兴起城市;③军事要塞兴起城市 | 政治中心消失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 ①许多国家的首都为大城市,有些国家把新建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②我国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③麦加等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宗教 |
科技 与旅 游 | ①因科技而兴起科学城;②因旅游而兴起旅游城 |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城市的区位因素 | 日本的筑波、台湾省的新竹;安徽省的黄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等 |
【知识拓展】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对于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如下图所示:
武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下图为武汉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角度分析武汉的自然地理区位。(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
提示: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从资源、交通两个角度分析武汉的经济地理区位。(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
提示: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市区,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
(2020·浙江1月学考)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区面向中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各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健全。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分布在( )
A.河谷地区 B.河口地带
C.陕西省境内 D.山麓冲积扇
(2)该城市群的主要变化是( )
A.城镇经济联系弱化 B.中心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C.城镇融合发展减弱 D.城镇分布密度降低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据图中地形区分布可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分布在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河谷地区;河口是河流入海口;城市群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山麓冲积扇应该多位于河流上游,图中城市多分布在干流平原地区。第(2)题,据材料中“近年来各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健全”判断,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大和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健全都会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城镇经济联系会加强,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城镇分布密度增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M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 B.地形
C.运河 D.气候
(2)N城市分布在山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B.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C.位于国土中心,便于管理
D.陆路运输发达,国防安全需要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城市位于中美洲,M城市附近的运河为巴拿马运河,该城市(巴拿马城)的形成主要受运河的影响。第(2)题,N城市位于北纬10°附近且靠近海洋,平原地区气候湿热,而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更适宜居住。
【补偿训练】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回答(1)、(2)题。
(1)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2)下列城市的区位与甲相同的是( )
A.拉萨 B.大庆
C.华盛顿 D.郑州
【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是由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其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必然是自然资源;乙城市是由集市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则商业贸易是其兴起的主导因素;丙城市是由渡口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则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是其兴起的主导因素。第(2)题,拉萨是在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庆是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甲相同;华盛顿是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郑州是在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图形1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图形2 城镇内部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
1.图形实质:试题中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城镇内部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等,实质都是“某城市各类地租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的变式图。主要考查地租的影响因素、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划分等知识。
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某城市各类地租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思考:
(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相同: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不同:价格不同、分布范围不同。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提示: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理由:该变化是由付租能力决定的。OA距市中心距离近,地租高,而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工业的付租能力最低,因此在距市中心较远的BC之间;住宅付租能力介于二者之间,在AB之间。
(水平1、2)下图为浙江省某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最可能是居住用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 )
A.居民就业方式的改变
B.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
C.人口从分散到集聚
D.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城市功能区中,居住用地占地面积最大,据此,图中甲最可能是居住用地。第2题,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从而促进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水平1、2)下图为我国某城镇某功能区沿街道垃圾桶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功能区最可能为(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居住区 D.工业区
4.图中能够反映该功能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B,4选A。第3题,根据楼房层数,该功能区建筑物高大密集,说明该功能区地价高;高大建筑物和垃圾桶沿交通主干线密集分布,交通便利,最可能为商业区。第4题,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付租能力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付租能力越低,能够反映商业区付租能力的是①。
5.(水平1、2)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约为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 。
(2)影响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3)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地。原因是 。
(4)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居住区的是 地,理由是 ;为低级居住区的是 地。
【解析】第(1)题,影响地租的两大因素: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从整体来看,城市地租从中心向四周减少,在交通线会合处出现次高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第(3)题,形成商业区最需要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等条件。第(4)题,A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应为低级居住区;而D居民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靠近风景区,环境条件较好,应为高级居住区。
答案:(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3)C 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
(4)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A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易错易混点,要点导学,知识点一,考点:土地利用类型,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