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成套教学PPT课件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认知·自主学习,经济社会,因地制宜,不平衡,2具体,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地缘相接,文化一脉,非首都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区域发展战略:(1)概念:指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它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特点。(2)制定原则:尊重自然、按经济规律、_________、扬长补短、生态优先、__________。2.我国经济宏观发展格局:人口数量___、区域差异大、发展_______。3.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的演变:(1)总体:从_____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_____等省市。(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___%。(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___%。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_____经济带。(2)我国___________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我国_________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1)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2)总人口已超过1亿,生态环境恶化。(3)_________失衡。(4)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_____。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_________、人缘相亲,地域一体、_________,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3.措施: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_____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4.重点:疏解北京___________,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以_____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要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5.内容:以_____型都市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市_________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2.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
【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2.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3.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4.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
【实践探索】结合长江流域示意图和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比一比二者有什么不同。提示:长江流域是自然区划,指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汇水区域,以分水岭为界。长江经济带是人为划分的区域,以行政区划为界,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流域的面积小于长江经济带。
能力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思维导引】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条件有哪些?2.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
【能力形成】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空间格局: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
【知识拓展】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情境探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
【探究】(1)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有利:长江水运能力大,且与海洋运输衔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等。不利: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
(2)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提示: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3)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提示: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
【典例示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根据材料判断是否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解析】(1)选B,(2)选B。第(1)题,题干中提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属于“大开发”, 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2)题,长江上游经济圈主要为重庆与四川,土地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较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较低。
【易错点睛】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经济圈的地理优势。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经济圈的地理优势,大体上可以借鉴我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
【补偿训练】 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 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1)、(2)题。(1)“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①交通运输建设②生态环境保护③经济发展④自然灾害防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文本信息“根子还在岸上”,岸上的泥沙和污染物排入长江,都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第(2)题,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能力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思维导引】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能力形成】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出发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2)三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3)四个立足: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4)五项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
(5)六个着力: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6)落脚点: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1)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治理道路,为全国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2)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推进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4)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
【知识拓展】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四大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归纳如下:
【典题训练】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图,完成(1)、(2)题。
(1)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两地的优势有( )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解析】(1)选D,(2)选B。第(1)题,京、津是我国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和科技、人才;两地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第(2)题,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能盲目迁入重型工业;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超越京津地区;河北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的优势,应依托人力优势,发展适合当地经济的产业。
【补偿训练】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京津冀地区( )A.2013—2014年城镇化速度最快B.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C.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D.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2)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C.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据图判断,2009—2010年城镇化速度快于2013—2014年;图中没有城镇化率的相关信息;由图可知,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大规模蔓延的现象。第(2)题,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人口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等因素可以推断第三产业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但是第一产业产值受到多方面因素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的影响,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产值是否不断下降;根据从事三次产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可
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京津冀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工业发展早,工业体系较完善,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提升,重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大,趋向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水平1、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轴”是指京沪铁路B.“两翼”中的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C.“三极”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D.“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地级市的支撑作用2.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B.上游资源丰富C.宜宾以下可通航D.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一轴”是指长江黄金水道,“两翼”中的“南翼”是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市的支撑作用。第2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沿途特别是中下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社会经济发达,货流量大,人流量大,对运输需求大。
(水平1、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3、4题。
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解析】3选B,4选A。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属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4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一方面会加大河北省污染,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5.(水平1、2)李同学在自主学习“长江经济发展战略”时将笔记做在了图旁边(如图所示)。请你仔细阅读笔记,找出其中至少五处错误信息,并加以改正。
【解析】仔细阅读文本材料,找出关键词的错误,地名的错误,叙述的错误。至少找出其中五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性,可持续性,经济规律,生态环境,优惠政策,外向型,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获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国宏观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四大地区协调发展,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ONE,PARTTWO,国情1人口数量多,国情2区域差异大,国情3发展不平衡,探究3,PARTTHREE,交通便利,长江大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