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案设计
展开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概念: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二、土壤剖面
1.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2.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3.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
4.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2.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
(1)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2)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3)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4.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
5.时间: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判断题
1.土壤与土地是同一概念。(×)
2.土壤水分越多越适合植物生长。(×)
3.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物质组成不同,但颜色相同。(×)
4.土壤淀积层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5.热带地区土壤的厚度比温带地区薄而比寒带地区厚。(×)
6.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的母质风化、侵蚀强度、颗粒组成也有所不同。(√)
7.人类活动如不合理利用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的退化。(√)
8.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单一要素影响。(×)
二、选择题
1.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答案:A
2.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解析:选C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环境有机质积累少。
3.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时间
C.生物 D.成土母质
解析:选D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由题意可知,成土母质是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4.下列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答案:C
5.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一面镜子,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答案:B
探究点eq \b\lc\|(\a\vs4\al\c1(土壤))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社稷坛中,五色土是最引人注目的: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象征东、南、西、北、中五方。坛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又名“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全埋。
二、核心素养培优
1.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区在哪里?(区域认知)
提示:黄土高原地区。
2.土壤的观察除了颜色外,还可以观察哪些方面?(综合思维)
提示: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3.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不同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
———————— 在探究中悟 ————————
一、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养分与酸碱度等。具体分析如下图。
2.生物
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4.地形
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
5.人类活动
二、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
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
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随着土壤逐渐成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
三、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地区、成因及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的土壤也五彩纷呈。
———————— 到实践中用 ————————
下图是几种成土要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成土母质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貌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抢救三峡库区的沃土。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B 2.C 3.A 第1题,成土要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貌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地位于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4~5题。
4.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5.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4.D 5.A 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第5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1.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2.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1∶1;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3.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观察者可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来认识土壤的特征。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一般有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4.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
5.生物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6.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7.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坡向上。
8.时间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9.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加强的。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
1.通过野外实践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造,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说明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因素
主要影响
植物
吸收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制造活体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通过此过程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
可分解动植物的有机残体,促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动物
土壤中的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参与土壤有机体残体的分解、破碎和翻动,并搅动、疏松和搬运土壤。它们死亡后的残体还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影响
具体表现
举例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风化作用强度越大
热带地区的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速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快,土壤的厚度也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潮湿积水和长期冰冻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干旱、高温的地区,则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地形因素
影响
高度
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的母质风化、侵蚀强度、颗粒组成也有所不同
坡度
对局部地形来说,坡度的陡缓控制着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的强弱等,是造成土壤差异的主导因素
坡向
阳坡土壤会比同地区的阴坡土壤干燥,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土壤类型
我国主要分布区
成因及特点
黑色土壤
东北地区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含量高,所以土壤呈红色
青色土壤
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的地区
土壤中铁多以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常呈白色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中图版 (2019)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