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第1页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第2页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形成性评价含解析

    展开

    单元形成性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40分)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                   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发展水平高 D.工业发展较早2.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D.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解析】1选B,2选B,3选B。第1题,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甲处位于欧洲,乙处位于南亚,丙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洲内部。南亚形成人类大陆和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第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较差,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包括经济、历史、文化等。  2021年3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中方,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下图为我国贫困村的地形特征分级统计图。完成4、5题。 4.我国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  )A.海拔越高,贫困村数量越多 B.坡度越陡,贫困程度越深C.坡度越陡,贫困村数量越多 D.海拔越低,贫困程度越深5.我国西北地区贫困村地域分异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人口数量 B.能源资源C.水土资源 D.降水变率【解析】4选B,5选C。第4题,海拔越高,贫困村数量越少;坡度越陡,人均GDP越少,贫困程度越深;坡度越陡,贫困村数量越少;海拔越低,贫困程度越小。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戈壁广布,贫困村地域分异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水土资源。人口数量并不是主要制约因素,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西北地区降水变率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出现回流现象。下图示意河南省永城市回流农民工的居住和就业区位。据此回答6~8题。6.促进永城市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  B.东部产业转移C.人口政策调整   D.家庭抚养需要7.永城市农民工回流规模的扩大可能会(  )A.降低农村环境压力   B.加重老龄化的程度C.增加城市经济活力  D.扩大城市服务范围8.永城市低学历回流农民工多选择居住在(  )A.主城区   B.城乡接合部C.乡镇中心区  D.村庄【解析】6选B,7选C,8选D。第6题,农民工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因成本上升问题,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永城市也承接了部分产业,图中回流农民工在城乡接合部和主城区就业的人口占60.16%,部分人从事的就是工业生产;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政策调整、家庭抚养需要都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第7题,农民工回流部分回到农村,导致农村人口增加,从而增加农村环境压力,A错误;大量回流农民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会缓解区域老龄化问题,B错误;回流农民工会增加城市人口规模,进而增加城市活力,C正确;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有关,无法判断,D错误。第8题,低学历农民工收入低,且缺乏必要的技能,相对于城区,农村生活成本比较低,多选择村庄居住。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完成9~11题。9.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河流10.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D.山清水秀,环境优美11.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改善交通条件C.加快农业现代化 D.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解析】9选B,10选A,11选A。第9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东的自然条件较好,比较适宜人类生活,川西多山地高原,自然条件较差,地形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的主要自然原因。第10题,成都市的城市规模较大,其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因而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第11题,在川东丘陵山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可以解决大量农村就业岗位的问题,可以减少该区域农村人口外流的问题,从而利于减少该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改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可以拓展区域联系,对于减少该区域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可能会出现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可以提供人口素质,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思想问题,但并不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021·宁波高一检测)如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13.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浙江省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A.甲 ②⑥  B.乙 ④⑤C.丙 ①④  D.丁 ①③【解析】12选D,13选D。第12题,由图可知,X轴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Y轴表示人口迁移差额率,即人口机械增长率。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说明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D正确;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都在上升,A错误;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B错误;乙地区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在上升,说明新生儿童比重大,不能推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C错误。第13题,当前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大于0,迁移差额率即机械增长率较高,丁符合此种情况,浙江省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原因是经济收入较高,气候条件较为优越,D正确;甲乙丙明显不符合上述情况,ABC错误。  (2021·新疆联考)2020年4月,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2019年度常住人口数据出炉,读部分省份常住人口统计表,完成14~16题。全国排名省份2018年/万2019年/万l广东11 34611 5212山东10 047.2410 070.213河南9 6059 64010浙江5 7375 85014辽宁4 359.34 351.726北京2 154.22 153.614.2019年表中各省常住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广东  B.山东  C.河南  D.浙江15.广东常住人口居全国首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们居住B.实施二胎政策,生育率高C.民营经济活跃,迁入人口较多D.海陆交通便利,人口基数大16.造成表中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严控人口政策  B.房价持续走高C.环境污染严重  D.交通拥挤不堪【解析】14选D,15选C,16选A。第14题,选项所示的四个省份中,用2019年人口数量减去2018年人口数量,再除以2018年人口数量即为常住人口增长率。由此可知,2019年表中各省常住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浙江。第15题,广东常住人口居全国首位主要与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广东省民营经济活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较多;气候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广东经济发达,人们的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生育率并不是很高;广东交通便利,但这不是其常住人口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原因(浙江、北京等地交通也十分便利)。第16题,读表,北京常住人口减少,这主要与北京严控人口政策有关。房价、环境问题、交通拥堵等在其他省份依然存在,不是导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9·浙江4月学考)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17、18题。17.1980-2015年,我国(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18.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17选C,18选C。第17题,由图可知,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总和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数量波动减少,A错;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短时间内的总和生育率关系不大,B错;由于总和生育率降低,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变为负值,D错。第18题,总和生育率是新生儿数量与育龄妇女比值,与女性人口比重高低无关,①错;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子女养育成本高,使得妇女生育率降低,②对;随着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影响人口平均寿命,对总和生育率影响不大,③错;由于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生育观念发生变化,④对。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19、20题。19.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旧城的危房改造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0.“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安徽省  B.四川省C.上海市  D.黑龙江省【解析】19选A,20选C。第19题,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 第20题,“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上海是我国发达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出现这种现象相对普遍。二、选择题Ⅱ(每小题3分,共15分)  读表,回答21、22题。表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 50512 1501浙江36921 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21.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2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解析】21选B,22选D。第21题,表中提及的省区中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多;新疆、云南属于西部经济地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少,所以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2010年与2000年相比较,各省区流入的人口都增加,但是东部经济地带流入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中西部省区流入人口的数量,所以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与新疆相比较,新疆流入人口多于云南;流入人口的增速的计算方法为:(2010年流入人口-2000年流入人口)÷2000年流入人口×10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上海流入人口的增速约为187%,天津约为310%,北京约为187%,所以天津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第2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使人口大量流入。  人口算术密度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人口生理密度指适用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下表所示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根据材料回答23~25题。国家(地区)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7 31344万335703 5033363 05423.以上四国可能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4.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国土范围内(  )A.山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不足C.荒漠广布  D.雨林密布25.以下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④国最接近的是(  )A.中国    B.韩国C.沙特阿拉伯  D.俄罗斯【解析】 23选B,24选C,25选B。第23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新加坡、加拿大、埃及、日本。通过表格可知,②加拿大人口生理密度较小,说明地广人稀,且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最可能为粮食出口国。第24题,③国人口生理密度远大于人口算术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埃及国内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荒漠广布,水源不足。第25题,④国为日本,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与之最接近的是韩国。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中国人口算术密度约为144人/km2三、非选择题(共45分)26.(2021·杭州高一检测)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材料二 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 170.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6%。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1.8万元提高到12.9万元。(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4.117 8亿人,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政策。 (2)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地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会使环境人口容量    (变大或变小)。 (3)根据材料一分析,北京市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    因素。大量人口迁入给北京市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等。 【解析】第(1)题,我国目前总人口是14.117 8亿人,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近3亿人。第(2)题,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地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会使环境质量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变大。第(3)题,北京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北京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大量人口迁入给北京市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治安隐患等。答案:(1)计划生育(2)变大(3)经济交通拥挤 就业压力大 住房紧张 治安隐患 环境污染严重(任答2点)27.(2019·山东冬季合格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1为2017年海南岛人口分布统计图,图2为2012-2017年海南省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1)概括海南岛的人口分布特征。(2)2015-2016年海南省净迁入人口    (增加或减少),说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及交通线沿线,人口分布不均。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2015年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迁入人口增加。人口迁入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为资源的开发提供劳动力,利于资源的开发以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多,内陆少;平原多,山区少;沿交通线分布,海口、三亚等城市人口多。(2)增加 提供劳动力;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份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比2000年增长9.7%。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2)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解析】第(1)题,通过图表折线信息可以分析,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从1900年到2008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成反比。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加上美国本身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将会导致美国总体人口消费水平的增长,一方面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减小,一方面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答案:(1)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寿命不断提高。(2)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将使美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小。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 年,江苏省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2)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3)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图示苏中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第(2)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苏中,则必然省内存在人口迁移现象。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第(3)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答案:(1)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于老年人健康长寿。(2)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