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成套课时学案
高中地理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二课时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二课时导学案,共12页。
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 |
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 |
核心素养 | 1.通过演示实验、视频等相关材料,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等压面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2.结合生产、生活实例,理解热力环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地观测海陆风(湖陆风)等热力环流现象,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3.热力环流
(1)概念: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近地面空气从B、F地流向地,高空空气从处流向C、E处。
[温馨提示]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风形成的过程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北半球)
类型 | 高空中的风 | 近地面的风 |
图示 | ||
受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
风向 | 与等压线平行 | 与等压线斜交 |
[温馨提示]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5.大气运动的意义
使不同地区热量、水分得以交换,影响各地的水热状况,形成了各种复杂天气现象,也会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影响着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一、判断题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4.低气压中心的数值一定低于高气压中心的数值。(×)
5.一般地,谷风的风速一定小于山风。(×)
6.空气的运动形成风。(×)
7.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8.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二、选择题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大气受热过程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大洋环流
3.下图符合实验模拟的原理的是( )
答案:1.A 2.C 3.B
4.影响近地面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答案:D
5.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 )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无法确定
答案:B
三、填空题
读图,回答问题。
上图表示____(填“南”或“北”)半球的近地面风向,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
答案:南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探究点(一)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诸葛孔明发明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孔明灯里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综合思维)
提示: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热力环流。
2.家乡在山东的小明除夕夜放了一个孔明灯,分析孔明灯升空后一般会飘向哪个方向。为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向东南方向飘。因为山东冬季多吹西北风,故孔明灯会飘向东南方。
3.我国南方有“稻草烧塔”祈求来年丰收的习俗。稻草燃烧过程中塔中心火势猛,静风条件下灰烬会落在火塔的外围。分析稻草燃烧过程中气流运动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提示:地面冷热不均。
———————— 在探究中悟 ————————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凹凸关系: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二、等压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如图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三、热力环流几种常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
(1)城市风的环流方向无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因为城市的温度始终高于郊区。
(2)在城郊地带,绿化带或重污染工厂的布局一定要考虑热力环流的下沉距离。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4.沙漠和森林之间
(1)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图a)
(2)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夜晚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图b)
———————— 到实践中用 ————————
下图为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A、B为等压面。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图中①②③④间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解析:1.C 2.A 第1题,垂直方向上,海拔上升,气压降低,因此气压④>①,③>②;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气压①>②,③>④。故四地气压值排序由高到低为③>④>①>②,故C项正确。第2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①②间气流运动为①→②,③④间气流运动为③→④,A项正确,B项错误。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①④间气流运动为④→①,②③间气流运动为②→③,C、D项错误。
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切大葱或洋葱时点燃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感的原理是( )
A.空气受热加大风速 B.空气遇冷减小风速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D.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4.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中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
解析:3.C 4.A 第3题,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故能缓解大葱或洋葱对眼部的刺激,C项正确。第4题,点燃蜡烛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之后空气在两侧下沉形成环流,故A项正确。
探究点(二)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暑假期间,济南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图示时间是白天还是夜晚?风向如何?(综合思维)
提示:正值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2.分析此时的风对威海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人地协调观)
提示:此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 在探究中悟 —————————
一、形成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 方向 | 大小 | 对风的影响 | |
风速 | 风向 | |||
水平 气压 梯度力 |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使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运动 |
地转 偏向力 |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 不影响风速 | 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
摩擦力 | 与风向相反 |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 使风速减小 |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
二、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 受力 | 最终风向 | 图示 |
理想 状态 |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 |
高空中 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 与等压线平行 | |
近地面 的风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 与等压线斜交 |
三、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其具体方法是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画风向。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南、北半球,然后用左(南半球)右(北半球)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即与等压线平行),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四、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风力:A>B>C>D。
———————— 到实践中用 ————————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B 2.B 第1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第2题,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南半球,故可以判断②表示的方向正确。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P点近地面的风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A 4.D 第3题,读图可知,P点正东方向为低压中心,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判断,P点近地面风为西北风。第4题,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丁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1.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在近地面上,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两侧相对冷却,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2.近地面是高压,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是低压,对应的高空是高压。
3.在高压处等压面向高处凸,在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凸。
4.在水平方向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热力环流中先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后有空气的水平运动。
5.在海陆风中,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在山谷风中,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6.高空中,风基本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7.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一课时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利用热力作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点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