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复习练习题
展开地震发生较多、震级较大的时段,称为地震活跃期;地震发生较少、震级较小的时段,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读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相关性最强的是( )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地形破碎的岛屿 D.海陆的连接地带
2.下列关于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程度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程度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程度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程度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图中七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即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面建筑结构等。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程度越大。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地理特征可能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关于滑坡、泥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沟谷中
B.山地丘陵区是滑坡的多发区
C.山区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能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不会诱发滑坡、泥石流
D.滑坡、泥石流会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解析:3.C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成灾频次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①④正确。故选C。第4题,山区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山区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不能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C不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滑坡和泥石流 B.地震和滑坡
C.火山和泥石流 D.地震和火山
6.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解析:5.A 6.D 第5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最高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第6题,甲、乙、丙分别位于武夷山、雪峰山、南岭附近,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 m2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 600 m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鼠一年就要吃掉60 kg的鲜草。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回答7~8题。
7.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A.过度放牧
B.滥捕使鼠类的天敌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存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8.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A.田鼠 B.草原鼠
C.林鼠 D.家栖鼠
解析:7.B 8.B 第7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鼠类的天敌减少,从而使鼠类大量繁殖。第8题,读材料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栖息地为草原,所以为草原鼠。
9.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解析:第(1)(2)题,泥石流的形成条件:①陡峻的地形;②破碎的岩石疏松碎屑物质;③植被覆盖率较低;④短时间产生大量径流的气象条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A、B所在地区进行分析。第(3)题,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可能改变地形,还可能产生大量疏松碎屑物质等。植被覆盖率会因砍伐森林等活动减少,从而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致使暴雨过后的地表径流增大。
答案:(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等级·提升练]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附近海域(北纬37.7度,东经141.8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读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在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地地震烈度最大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解析:1.D 2.D 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一般情况下,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因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3~4题。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4.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 B.位于山区
C.植被覆盖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日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4题,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山区自然灾害,两者的发生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北美一枝黄花曾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生长。其根本原因是( )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一枝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D.一枝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
6.水葫芦入侵我国后,在南方水域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解析:5.C 6.D 第5题,一枝黄花作为外来物种,因为在当地没有天敌,导致其迅速蔓延。第6题,我国南方地理环境更适合水葫芦生长。
7.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地点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与乙村相比,甲村距离震中近,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甲村海拔小于1 000米,且地处洼地,居民点密集,乙村海拔在3 000米到4 000米之间,居民点少;青藏高原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热量相对充足,人口、建筑物分布密集,地震烈度较大。第(2)题,震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气温低,高寒缺氧;震区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落差大,震后山体松动,易引发滑坡等次生灾害。震区有两大断裂带,断裂带附近,岩石破碎,地质结构不稳定,余震多。
答案:(1)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运动,地壳运动活跃。
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土壤: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练习题,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