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后练习2石油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展开课后素养落实(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近年来,美国国会解除了维持了近27年的近海石油开采禁令。美国近海石油资源丰富,但由于需求量大,一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据此完成1~3题。
1.此材料表明美国石油资源的特征是( )
A.分布的不平衡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资源间的联系性 D.利用的发展性
2.为了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只保护不开发利用
B.开发利用完后寻求替代物
C.坚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D.尽量储备以留后用
3.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 ②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 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A 2.C 3.A [第1题,美国的石油资源大量分布在近海地区,说明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故A项正确。第2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故C项正确。第3题,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是按照资源的自身性质进行分类的,不会随科技的发展而使非可再生资源转变成可再生资源,③错误;资源的蕴藏量不会发生变化,④错误;故A项正确。]
读1850—205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含预测),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曲线表示能源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木柴 B.④曲线表示煤炭
C.③曲线表示石油 D.②曲线表示天然气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是天然气
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天然气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
D.石油所占比重将呈上升趋势
4.C 5.A [第4题,可结合图中横轴表示的时间及对应的能源所占比重分析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②曲线在1 850年占比较大,表示木柴,A错。①曲线在1900年前后占比较大,表示煤炭,B错。③曲线在1950年附近占比较大,且所占比重逐渐超过煤炭所占比重,表示石油,C对。④曲线表示的能源近年来占比增长快,代表天然气,D错。故选C。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④曲线代表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A对。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煤炭,B错。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C错。石油所占比重将呈下降趋势,D错。故选A。 ]
结合中国石油供需平衡图(单位:亿吨),完成6~8题。
6.2010~2020年期间,我国 (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0~2020年期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
A.乙烯 B.电动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8.图中数据表明,为应对逐渐增大的石油供需矛盾,我国应( )
①大力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D 7.B 8.C [第6题,图中数据表明,2010~2020年期间我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迅速。故选D。第7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大。电动汽车与石油工业关系较小,故选B。第8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不宜大规模生产。故选C。]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为保障石油安全,我国将大量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势在必行。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应建在(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0.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形势( )
①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 ④加大能源的调配程度,维持能源生产消费均匀的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B 10.A [第9题,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原则为交通便利,便于从海外进口以及尽快投放到石油消费市场,故应建在东部沿海地区。第10题,目前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量过大,能源的利用率过低,故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等。]
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1990年至2018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
材料二 我国石油进口数量逐年攀升,石油进口来源国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安哥拉、阿曼、科威特等。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进口地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地区。
(2)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3)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石油进口地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石油生产量增长缓慢,而消费量增长快;石油进口地比较集中,需要远距离海运,安全隐患大。第(3)题,可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中东
(2)石油生产量增长缓慢;石油消费量日益增长;石油进口地比较集中,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3)节约用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多种替代能源;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素养培优练]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12~13题。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12.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乙、b B.丁、c
C.乙、d D.丙、d
12.A 13.C [第12题,据图和中国实际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过多燃烧煤炭形成的酸雨对植物具有强腐蚀性。第13题,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是石油。]
在能源消费需求变化和资源流动规模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区域能源供应的平均运输距离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能源供应空间格局的基本变化特征。下图示意我国1980年和2006年矿物能源供应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我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反映我国 ( )
A.能源资源流动规模缩小
B.原油进口规模扩大
C.国内能源自给水平提高
D.石油已成为第一大能源
15.针对我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
A.能源消费结构 B.能源利用效率
C.能源运输安全 D.能源勘探力度
14.B 15.C [第14题,读图可知,与1980年相比,2006年原油的供应距离大幅度增加,2006年原油的供应距离超过了6 000千米,说明我国的原油进口规模扩大。选B。第15题,目前我国能源进口规模扩大,能源运输距离较远,首先要解决的是能源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C正确。]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统计资料绘制的柱状图中(下图),纵坐标表示该国石油生产量减去石油消费量所得的差值相对量。
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 000 万吨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亿吨,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
材料三 某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世界石油的地区生产、消费极不均衡,从材料一中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生产、消费差异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注意明确横坐标代表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类型及纵坐标表示的含义。第(2)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是西亚地区(沙特、也门、伊朗、阿曼合计占我国进口量的46%),因此最重要的输油路线是出波斯湾地区到马六甲海峡。第(3)题,由于我国石油进口量比重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西亚,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因而存在石油安全问题。
[答案] (1)发达国家石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发展中国家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输油路线: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我国石油进口量比重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