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由于区域间① 发展水平 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② 不匹配 。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少;而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赋存量多。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需要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一)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
3.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二)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
1.南水北调
(1)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③ 东、中、西 三条调水路线,把④ 长江 、淮河、黄河和⑤ 海河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2)工程线路
(3)意义: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特别提醒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供需矛盾突出:
(1)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4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
(2)北方地区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4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0%,并且季节分配极度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
2.西气东输
(1)工程线路
Ⅰ.主体工程(一线工程):西起新疆⑨ 塔里木盆地 的轮南,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区,三次跨越⑩ 黄河 ,一次跨越⑪ 长江 ,最后到达⑫ 上海 。
Ⅱ.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⑬ 中亚 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2)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⑭ 东部地区 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⑮ 大气污染 ,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⑯ 生活质量 ,拉动西部地区的⑰ 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⑱ 社会稳定 ,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提醒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是新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 × )
解析:(1)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2)“南水北调”工程将湘江、长江、黄河与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 )
解析:(2)“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3)“南水北调”工程只会对北方地区产生影响。( × )
解析:(3)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源调出区和沿线地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西气东输”工程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 )
解析:(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将调出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探究活动一 南水北调
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6年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394亿立方米,“南水”成为沿线多个城市的主力水源,受水区超过1.2亿人直接受益。“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超过52亿立方米,使沿线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社会经济获得良性发展。下面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 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及长江武汉段流量示意图。
(1)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 。“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工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3)结合北京的气候和长江武汉段流量资料,分析如何解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自然原因:全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径流量小;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增加。
(2)丹江口水库 区别:中线工程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工程穿越黄河前需要逐级提水。中线工程的有利因素: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3)由于北方地区的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所以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进行调水。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探究活动二 西气东输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1)根据图甲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
(2)根据图乙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并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根据图丙回答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答案:(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总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是西气东输的原因。
(2)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原因: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落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落后,市场需求量有限。
知能整合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一)
(一)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2.“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线路比较及影响
(二)西气东输
1.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拓展延伸 “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条件
(1)有利条件
①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
②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
③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广阔。
(2)不利条件
①管线长: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工程量大。
②地形障碍: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
③河流障碍: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
④环境脆弱:经过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素养培育
综合思维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底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线贯通。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共同影响。
(3)推测“西气东输”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2)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
(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解析:(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3)“西气东输”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②人口少
③水资源利用率高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华北地区土地和耕地面积广大,而且耕地多是旱地,需水量大,①正确;华北地区是我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②错误;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剧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③错误;华北地区降水少,水资源有限,④正确。
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东线工程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C.西线工程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在明确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特点。“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中仅东线和中线的南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线工程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由所学知识可知,西线工程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不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只能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读“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3.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答案:D
解析:因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主要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主要目的是缓解输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4.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酸雨D.水资源短缺
答案: A
解析:因为该工程经过山区,该地降水多,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不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酸雨问题。
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该工程能够增加福建省天然气的消费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对输入地的农业机械化影响不大,也不利于输入地煤炭工业的发展。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资料,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因、路线。(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认识“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线路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起点
扬州(江都)
⑥ 丹江口 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⑦ 京杭大运河 输水
基本可以⑧ 自流
需开凿输水隧洞
调水
线路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长江下游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扬州
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优点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最小;调水量大
可基本自流供水;供水稳定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水质差;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调水成本高
水质较差,工程量较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可利用设施极少
有利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
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加大;等
目前处于规划论证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显现
策略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影响
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与就业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高中地理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46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的问题,必~~~填内容!,征集中,欢迎投稿,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