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成套教学PPT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辐射带动,2高级,3集聚,4辐射带动,5影响,6依存,集聚作用,7产业基础,8生产成本,9交通阻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概念: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①_@1@__________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②_@2@______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集聚与辐射作用的发展历程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③_@3@______,然后才是④_@4@__________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⑤_@5@______、相互⑥_@6@______的良性互动关系。
4.辐射带动作用 (1)概念:经济发展水平⑪_@11@______的地区与经济发展⑫_@12@______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表现:大都市以高水平的⑬_@13@__________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成⑭_@14@______________、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3)联系模式:通过⑮_@15@________、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概念辨析 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的辐射功能 有些城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辐射功能较小,但这种单一的城市功能的服务范围却有可能非常广,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服务功能突出,可影响到国外,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特别提醒 距离衰减规律与空间近邻效应 距离衰减规律即随着距离的增加,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由于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有节约成本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一般倾向于按照就近的原则组织相关资源和要素,即空间近邻效应促使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就近扩散。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地位: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0#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形成“㉓_@23@______________ ”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一核”:上海。 (2)“五圈”: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拉动了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 (3)“四带”:上海强化了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 2.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产业带。 3.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上海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城市辐射是指资金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 @24@ )
#25#[解析] 城市辐射不仅指资金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还包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
(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是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6@ )
#27#[解析]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以上海大都市为核心,向外分为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对长江经济带也有明显的影响。
(3)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减弱。 ( @28@ )
#29#[解析]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上海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
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往往有显著的辐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关于大都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30@ )A. 大都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展B. 周边中小城市不会对大都市产生影响C. 大都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相互依存D. 地价上升不会阻碍集聚
#31#[解析] 大都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3. 受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周边地区( @32@ )A. 自然资源会增加B. 会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C. 会发生气候变化D. 交通运输条件不会发生变化
#33#[解析] 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影响不大,对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有改善作用。
探究主题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探究活动一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之一)上海站赛车场位于嘉定区,该赛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是嘉定的支柱产业,当地集聚了多家汽车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上海市的各个卫星城和新区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如宝山的钢铁工业、金山的石化工业,而位于浦东新区的外高桥则汇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产业。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局部简图。
材料四 保税物流中心是在海关监管下设立,由物流企业经营保税货物仓储、转运、简单加工、配送、检测维修和报关,并为出口企业和加工贸易型进口企业提供退税、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等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保税场所。
(1) 据图分析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条件。
#34#[答案]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以上海为依托。
(2) 简述嘉定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35#[答案] 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捷;F1赛事对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劳动力丰富而且素质较高。
(3) 请指出图中哪三处最有可能成为上海市保税物流中心,并说明理由。
#36#[答案] 外高桥、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港。原因:外高桥集聚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产业,国际贸易发达;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港交通便捷,对外联系密切。
探究活动二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下图为1998—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GDP变化图,上海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材料二 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1) 说明上海对苏州、无锡等城市GDP增长的作用。
#37#[答案] 上海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苏州、无锡等城市,带动苏州、无锡等城市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市GDP增长。
(2) 与南京城市圈相比,苏锡常城市圈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38#[答案] 距离上海更近,与上海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联系更密切,受上海辐射作用更大。
(3) 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9#[答案] 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4) 为顺利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0#[答案] ①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②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③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④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拓展延伸 1.结合城市化发展特点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2)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型城市、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等新型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伴随一批超级城市、巨型城市的相继出现,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加强,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2.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大小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读1990年和2004年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 下列关于2004年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特征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41@ )A. 辐射强度只受距离影响B. 辐射强度大致随距离增加而减小C. 辐射强度只受城市等级影响D. 距上海越近受影响越大
#42#[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4年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大致随距离增加而递减,但并非均匀递减,因此距离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2. 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不同,原因是( @43@ )①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提高②快捷交通的发展③通信网络的发展④人口的增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44#[解析] 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辐射强度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快捷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60科创走廊是G60高速公路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即“产城融合”)的科技走廊。G60科创走廊的发源地为上海松江区,该区域有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被称为G60科创走廊的“桥头堡”。G60科创走廊依托交通廊道,打造跨区域高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自扬长避短。未来开通沪苏湖合高铁后,沿线将联结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覆盖面积约7.62万平方千米,成为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的“引擎”。
图1为G60科创走廊交通区位图,图2为上海市松江区产业布局示意图。
(1) 分析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
#45#[答案] 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集聚;距高速公路、虹桥机场近,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
#46#[解析] 临港松江科技城发展的主要优势从科技、交通、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临港松江科技城位于上海市松江地区,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距松江大学城较近,人才集聚;距高速公路和虹桥国际机场近,交通便捷;高科技产业园区,有政策支持;周边多风景区,环境优美。
(2) 简述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从G60科创走廊中获得的利益。
#47#[答案] 提高区域开放程度,提高科技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外联系;增加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48#[解析] 芜湖、宣城、金华等城市从G60科创走廊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对外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3) 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_@49@____个,请推测上海至合肥的高铁开通后,对安徽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50#一影响: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
#50#[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4个(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由于安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并且距离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故上海至合肥的高铁开通后,会使更多的产业向安徽转移,安徽人口迁出数量逐渐减少。
1. 关中平原城市群( @51@ )A. 具有一定的形状、范围B. 各城市功能完全相同C. 各市的边界过渡性明显D. 内部经济联系规模小
#52#[解析]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范围。
2. 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是( @53@ )A. 宝鸡市B. 西安市C. 渭南市D. 天水市
#54#[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西安市,因此其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我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下图为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 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55@ )A. 交通联系不便B. 信息交流较少C. 产业部门类似D. 产业联系较弱
#56#[解析] 所谓“大都市阴影区”就是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较少的大城市周边区域。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比较方便;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大不相同;由于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产业部门差别较大,故产业联系较弱,形成“大都市阴影区”。
4. 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57@ )A. 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B. 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C. 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D.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58#[解析] 京津冀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人口、资金等高度集中于发达城市,因此该地区缺少较发达型城市,该区域中等城市间并不存在竞争严重的状况。该区域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规模较大。该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内外联系方便。
5. 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 @59@ )A. 服务范围拓展B. 服务功能转移C. 服务职能增加D. 服务对象转变
#60#[解析] 由于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中心城市的一些服务功能进行转移(建设卫星城等),来减轻本区域的压力。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61@ )A. 产业转型升级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D. 交通拥堵加重
#62#[解析] 通过材料“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
7.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63@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64#[解析]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
8.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65@ )A. 资源密集型产业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D. 知识密集型产业
#66#[解析] 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成果研究 浦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的成立,与1980年建立的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一起,形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为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奠定了基础。2020年,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1)本活动以研究小组形式开展。(2)活动内容
① 查阅有关资料,填写下表内容。
长江入海口处,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黄浦江以东
地形平坦、河渠纵横、气候暖湿,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土地面积大,开发成本低;与上海繁华闹市只一江之隔,易于和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海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强经济基础;国家政策支持
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新能源、抗体药物、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
2020年浦东新区GDP为1.3万亿元,约占上海市的三分之一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创新转型;增加高质量就业,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形成“一轴四带”城市发展总体格局,构建以“主城区—新城—新市镇—村庄”为架构的四级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② 最后整理资料,制作PPT,为同学们介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成果。
#68#[答案] 略。
下图为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 @69@ )①地理位置优越,上海辐射带动强②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③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④水系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70#[解析] 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地理位置优越,距大都市上海近,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位于沿海平原,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①②对。图示区域内矿产资源贫乏;水系河网密布,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③④错。
2. 为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 @71@ )A. 环杭州湾城市群B. 浙中城市群C. 温台沿海城市群D. 同步发展
#72#[解析] 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缩小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发展的差异,故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浙中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73@ )A. 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B. 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C. 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D. 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74#[解析] 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4. 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75@ )A. 京津冀城市群B. 山东半岛城市群C. 辽中南城市群D. 长江中游城市群
#76#[解析] 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城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 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77@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镇化问题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
#78#[解析] 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
6.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79@ )A. 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B. 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C. 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D. 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80#[解析] 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
如果要成立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你会选择把它建在哪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据此完成下题。
7. 借鉴国际上流行的“搬回市区”的做法,上海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 @81@ )A. 基础设施良好B. 租金、税收优惠C. 水陆交通便利D. 劳动力丰富廉价
#82#[解析] 高新技术企业得以用较低成本回流大城市,是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完成的,所以是政府采取了租金、税收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
8. 上海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竞争力。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包括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和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 材料二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材料三 目前,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占据首要地位。
(1) 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评价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
#83#[答案]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但价格也高,土地资源有限且地价高昂;对环保的要求高;市场需求大,消费能力强,追求产品高质量。因此上海产业调整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要求,可以实现高利润、无污染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因此是合理的。
#84#[解析] ,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环保要求、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为什么上海市具有较高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
#85#[答案] 上海市有众多大学和研究所,人才充足;与发达国家科技交流频繁;信息通达;基础设施好;国家政策支持;重视基础教育;经济水平高;等。
#86#[解析] 从大学众多、政策、开放交流、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 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87@ )A. 地形B. 资源C. 交通D. 政治
#88#[解析] 巴黎一直是法国的政治中心,因此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政治。
2. 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89@ )A. 服务门槛B. 服务种类C. 服务等级D. 服务范围
#90#[解析] “平衡城市”的建立,能够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人口和产业,进而维持其服务范围,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共9个,即北京、天津、上海、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和广州。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有( @91@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92#[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行政中心,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4. 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93@ )A. 优化产业结构B. 辐射带动区域发展C. 缓解人口就业压力D. 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94#[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能够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归纳总结 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从区域经济和城市体系角度看,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与一般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集聚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2)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区域进行互动,实现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也会不断增强。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自治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 材料二 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表。
(1) 简述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95#[答案] 主要位于20°N附近热带地区;地处华南,近傍港澳,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位居北部湾经济圈东岸。
#96#[解析] 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该城市群所在的纬度多为23.5°N以南地区,为低纬热带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南海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隔东海与台湾相望,容易受港澳台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西部、南部邻近东南亚,位居北部湾经济圈东岸,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2) 与北部湾城市群相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特点。
#97#[答案] 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交通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协作关系密切,出现企业集群现象;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性更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也较强。
#98#[解析] 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澳门等国际大都市,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及一般的地市级城市,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公路、铁路、城际公交等交通设施完善,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发达,信息技术合作广泛;各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协作关系密切,形成企业集群现象,规模效益好;粤港澳地区中心城市的开放性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也较强。
(3)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同,试分析原因。
#99#[答案]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地处低纬,热量充足,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且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开放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大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100#[解析]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为热带特色农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原因是:海南地处低纬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温带地区,海南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好;海南为岛屿,四面环海,海岸线绵长且环境优美,应充分开发其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多,科技发达,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条件好;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起步早,已有了较好的产业升级基础;粤港澳地区经济发达,大城市众多,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需求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备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都市,周边地区,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作业课件ppt,共41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完整版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虹桥枢纽中心,上海港,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世纪50年代后期,世纪70年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