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1讲土壤学案
展开第11讲 土壤
必备知识 | 知识体系 | 学科素养 |
1.土壤的概念、质地、颜色和剖面构造。 2.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 1.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 2.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 |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观察
(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②壤土: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①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②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如下图所示:
③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如下图所示: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 | 作用 |
成土母质 |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
生物 |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
气候 | 其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
地貌 | 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时间 |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
人类活动 | 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本身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2.养护
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点拨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百分比
理想物质组成 | 相态 | 体积百分比 | 作用 |
矿物质 | 固相 | 45% | 矿物养分主要来源 |
有机质 | 5% | 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水分 | 液相 | 20%~30% | 影响热量 |
空气 | 气相 | 20%~30% | |
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协调程度的好坏,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求 |
点拨 不同气候影响下的土壤类型
气候环境 | 土壤状况 |
高寒环境 |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
湿热环境 |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
干旱环境 | 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
冷湿环境 |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
拓展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特点
(1)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2)山脊: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
(3)迎风坡:降水多,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
(4)高原: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5)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水、气组合较好。
(6)平坦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土壤。
点拨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的改良措施
土壤的组成、质地和剖面结构
【命题情景】
材料一 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的明代社稷坛,最上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为青土,南为红土,西为白土,北为黑土,中为黄土。
材料二 下图为森林、草原及耕作土壤剖面图。
【问题探究】
探究1 黑土、黄土和红土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这三类土壤的典型分布区在哪个地形区? 这些不同颜色的土壤主要与土壤的哪些组成物质有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探究2 分析图中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垂直分层的差异及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探究3 分析耕作土壤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提示] 1.黑土:东北平原;黄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红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与有机质、矿物质含量有关。
2.差异:森林土壤剖面最上层为有机层且土壤剖面厚,而草原土壤表面无有机层,土壤剖面较薄。
原因:森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层较厚;而草原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稀疏,土壤发育条件差。
3.耕地土壤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中间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最底层为自然土层,未经熟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1.土壤的物质组成
组成 | 特征 | 作用 | 关系 |
矿物质 |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出一些养分元素(K、P、Ca等),供植物吸收 |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 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
有机质 |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 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 |
水分 |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 流动性 |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 |
空气 |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四大肥力因子
3.土壤质地分类——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比较
| 砂土 | 壤土 | 黏土 |
成分 | 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 黏粒占优势 |
通气、透水性 | 强 | 良好 | 差 |
蓄水、保肥能力 | 弱 | 强 | 强 |
对农业的影响 | 易耕作 | 理想的土壤质地 |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
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图中A、B、C、D分别表示( )
A.空气、矿物质、水分、有机质
B.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C.水分、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D.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
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具有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定是土壤 ③土壤矿物质的含量通常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B 2.C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据此回答1~2题。
1.推测黄土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作用 B.冰川作用
C.河流作用 D.风力作用
2.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
A.盐渍化显著 B.地表湿度大
C.植被发育差 D.风力作用强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可知,该地黄土层与流水堆积作用无关;结合材料中信息可知,该地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与黄土高原的风积黄土高度相似,据此推断,该地黄土应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在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第2题,该地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说明钠元素被淋溶迁移,即该层形成时淋溶作用明显,地表湿度大。
答案:1.D 2.B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命题情景】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问题探究】
探究1 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
探究2 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综合思维]
探究3 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
[提示] 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比较贫瘠。
1.土壤的形成过程
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的粒级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气候
(3)生物
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图解如下:
②土壤有机质形成的过程
(4)地貌
(5)人类活动
土壤保护的主要措施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3)增施有机肥。
(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 m2)内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的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2题。
草地类型 | 面积(104km3) | 土壤有机碳储量(1982—1988年) | 土壤有机碳储量(2011—2012年) | ||
土壤有机碳密度(kg·m-2) | 碳储量(pg) | 土壤有机碳密度(kg·m-2) | 碳储量(pg) | ||
草甸草原 | 17.25 | 5.80 | 1.00 | 6.65 | 1.15 |
典型草原 | 28.96 | 3.31 | 0.96 | 3.41 | 0.99 |
荒漠草原 | 12.56 | 0.70 | 0.09 | 0.27 | 0.03 |
总计 | 58.77 | 3.48 | 2.05 | 3.69 | 2.17 |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贵州省 D.西藏自治区
2.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 )
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A 2.D
(2021·辽宁实验中学月考)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完善水利设施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故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影响较小,A错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主要造成土壤污染,B错误;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导致耕地减少,与黑土肥力下降无关,D错误。第2题,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A正确;农业发展要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黑土地上发展畜牧业,不利于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B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C错误;黑土肥力下降主要与人类过度垦殖有关,完善水利设施,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D错误。
答案:1.C 2.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1节植被与土壤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第1节植被与土壤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植被,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植被与土壤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植被与土壤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植被,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导学案,文件包含第二节土壤docx、第一节植被docx、章末整合docx等3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