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
展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考达标】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2题。
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第2题,土地荒漠化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补偿训练】
读世界某环境问题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虽然中国不是首个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但却是全球所有的减排目标中最令人振奋的。读下图,完成3、4题。
3.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4.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
①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率,圆形大小反映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没有呈正相关。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均排放量,中国和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均排放量较小。图中人均排放量大的美国、俄罗斯、日本,都是发达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第4题,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碳,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工业化进程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6.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7.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5选B,6选D,7选B。第5题,根据图例,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危害;③在非洲热带雨林区和我国东北林区、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第6题,②为酸雨危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与扬尘无关。第7题,①为荒漠化,其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2021·浙江联考)图示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盐场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长芦盐场。晒盐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空间资源 D.动力资源
9.目前,该地区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工农业和人类活动的污染
②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8选B,9选B。第8题,晒盐是利用的海洋里的海水,海水中含有矿物盐和其他物质,这种属于海洋当中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指的是海洋当中的生物,盐类物质不是生物;空间资源指的是建设跨海大桥或者航运,建设人工岛等利用的就是海洋的空间资源;海洋的动力资源指的是海浪、潮汐、洋流等。第9题,黄淮海平原人口密集,工农业和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废水很容易污染渤海湾地区,①正确;臭氧层空洞一般在高纬度地区更显著,而且臭氧层空洞也不是海岸带开发引起的问题,②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大的地方,该地区为平原,③错误;海岸带开发可能污染海洋环境,改变海水性质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④正确。
10.(2020·金华高一检测)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西部水量大
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
C.湖泊西部水温高
D.湖泊东部有出水口,水体更新快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而甲湖西部水系稠密,富营养化主要来自湖岸边工农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可推测西部地区由于河流、城市相对较多,因此废水排放量大,导致甲湖营养化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第(1)题,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再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第(3)题,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
答案:(1)土地荒漠化
(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选考提升】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3.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
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解析】12选D,13选C。第12题,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第13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
(2021·衢州高一检测)九段沙(如图)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沙洲。当地进行种青(种植芦苇等植被)以防止鸟类影响附近机场飞行安全。完成14、15题。
14.形成九段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水堆积 D.流水堆积
15.在九段沙种青的主要目的有( )
①缓解上海用地紧张
②吸引鸟类在此集聚
③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④减弱河海水体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4选D,15选C。第14题,九段沙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沙洲,长江携带泥沙入海,地势平坦,加之海水的顶托,流水堆积形成沙洲,所以形成九段沙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受侵蚀作用不会形成沙洲;与海水堆积关系不大。第15题,注意材料信息“当地进行种青以防止鸟类影响附近机场飞行安全”,作为重要的滨海湿地,当地种青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吸引鸟类在此集聚,减少鸟类对附近机场飞行的影响,②③正确;在九段沙种青并不是为了增加建设用地,其目的不是缓解上海用地紧张,①错;减弱河海水体交换不是其主要目的,④错。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6.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专家分析“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以及其他多个因素导致了大规模雾霾天气的产生”。如图示意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
(1)除专家已列出的因素外,甲地霾日数多的自然原因还有哪些?
(2)请你为甲地提出合理的治霾建议。
【解析】第(1)题,雾霾产生的自然原因应主要从大气稳定度、地形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生物措施吸附污染物等方面分析。
答案:(1)由于太行山脉的阻挡,甲地静风天气多,大气扩散条件差;冬季西北地区过来的冷空气将污染物带至此地,使甲地成为重污染区等。
(2)改善能源结构,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要逐渐进行技术改造和搬迁,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废气;进一步提高燃油质量;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数量,尽量绿色出行;建筑工地要采取封闭措施,避免风吹起沙等。(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