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展开部编八下语文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课题 |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
主备人 |
| 审核人 |
| 使用人 |
| |||
目标 |
| 1.了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内容,把握演讲者观点。 2.揣摩演讲者语言的鲜明,条理清晰和针对性。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 ||||||
教 学 过 程 |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
一、情景导入
二、学习 目标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 谈话导入: 学生们有没有想过以后读完大学,继续考研究生?很好,大家都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但你们是否知道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只有初试过了,你才有资格进入复试,即面试。面试考察你的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能力。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初试第一的考生,却落选了。为什么呢?很简单面试这一关没通过!这就说明他有些方面的能力欠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分低能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哪位同学来说说,什么叫“格物致知”?
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意义。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教师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生公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小结: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活动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与民主战士和诗人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相比本篇演讲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体语句分析。 (1)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具体分析传统中国教育弊端产生的原因。“可能”表猜测,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与严谨。) (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格”字加引号,表否定,表明王阳明“格”竹并非真正的“格物”,不符合科学实验精神,亲切直白,容易理解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幽默生动。) (3)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 (“往往”词限定了频率,可以看出作者用词准确严谨。) 明确:作者的语言平实准确,表达严谨,而又亲切生动。
课堂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 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真正有没有 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 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你的建议和方法,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断作文。 | 收束心思,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齐读目标
划分结构
明确中心论点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品味语言
学生总结 |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明确中心论点
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语言能力
| |||||
板 书 设 计 |
|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
教学反思 |
|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我的想法和构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