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01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02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共13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说明了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治机制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分权制约,故C项正确;重文轻武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分散官职职权,不是强化皇权,故B项错误;控制地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2.宋初地方官通常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后来甚至出现了两年一任,不少大臣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然而宋廷却没有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对此,宋廷的考虑主要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保证吏治清明

    C.防止地方割据 

    D.精简官僚队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地方官的任期普遍不长,这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官吏的警惕与防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3.宋朝的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朝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的日益进步 

    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

    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君臣读书风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朝统治者推行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故B项正确;印刷技术的日益进步、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以及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是宋朝君臣读书风气形成的客观原因,故A、C、D三项错误。

    4.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B.通过裁撤官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 

    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庆历新政中,范仲淹严格“恩荫制”主要是为了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故C项正确;严格“恩荫制”并不是改革科举制度,A项错误;裁撤官员不是严格“恩荫制”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也不是严格“恩荫制”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

    5.史学界认为: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虽然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交流、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  )

    A.北宋在边界设立榷场后 

    B.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

    C.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后 

    D.辽占据燕云十六州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选B项。

    6.“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明朝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该诗反映的史实是(  )

    A.西汉初年放弃进攻匈奴,被迫和亲 

    B.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C.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是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批判,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订立的,排除B项;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7.辽的统治者为应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民众,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政治上实行(  )

    A.定期迁徙行营 

    B.猛安谋克制

    C.南、北面官制 

    D.四等人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民众”“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故C项正确。

    8.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云:“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重视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和重阳节风俗习惯的重视,这是女真族吸收中原文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

    9.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  )

    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 

    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弱军事力量

    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在实行兵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

    10.“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朝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元朝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答案:D

    11.宋朝王柏说道:“严不产米,其来已久,每视上游之商舟至否为之丰歉。”庄绰《鸡肋编》记载:“如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由此可知,宋朝(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 

    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解析:宋朝关于粮食仰仗上游商船运输;平江、洞庭等地种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等记载,反映出宋朝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故C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故B项错误;“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2.宋朝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规模商品生产、小规模商业经营、小规模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B.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具有脆弱性的特点。农民兼职其他行业,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活,防止破产,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故选A项。

    13.下图为宋朝钱币。这表明宋朝(  )

    宋钱以年号为主,每种年号钱有多种形式,按字体有楷、隶、草、篆;按钱文有元宝、通宝和重宝,是中国历代货币中品种最多、版别最繁复的钱币。

    A.政府重视对钱币的统一 

    B.商业繁荣影响货币形式

    C.钱文反映当时书法成就 

    D.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货币有多种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较前代有较大发展,这使得宋朝货币担负了更加重要的经济职能,于是出现了多种货币样式,故选B项。

    14.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时间

    官员总数/人

    北方地区官员/人

    南方地区官员/人

    北宋前期

    329

    278

    51

    北宋中期

    429

    274

    155

    北宋后期

    300

    121

    179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入传的北方地区官员逐渐减少,南方地区官员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A项正确;表格材料没有强调北民南迁对南方开发的作用,故B项错误;表格数据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南北方入传官员的对比,无法得出北方总人数减少的结论,故C项错误;北方官员入传的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北宋后期官员减少,故D项错误。

    15.北宋湖湘一带,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据此可知(  )

    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主客户间矛盾激化

    C.北宋商品经济发达 

    D.客户人身相对自由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说明北宋时期客户能够脱离主户,其人身相对自由,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是强调租佃关系的普遍,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是说明主客户间矛盾激化,故B项错误;北宋商品经济发达是这种现象的原因,故C项错误。

    16.《宋史·食货志》记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可知体现了有收成后还公私债务的情境,说明当时借贷流行,故B项正确。

    17.宋朝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交流的主要阵地,自由辩论的氛围空前浓厚。书院的大量出现(  )

    A.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 

    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

    C.说明宋朝官学发展严重滞后 

    D.推动了宋朝理性精神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书院的大量出现有助于推动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自由辩论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推动宋朝理性精神的发展,故选D项;两宋重文轻武格局的出现与当时的统治政策有关,与书院的大量出现无关,排除A项;书院的大量出现并不一定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和官学发展严重滞后,排除B、C两项。

    18.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龙泉青瓷以它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宋朝龙泉青瓷的造型与装饰风格简洁、生动,与文人画的审美思想是一致的。由此可知,宋朝龙泉青瓷(  )

    A.带有商品生产性质 

    B.制作工艺非常高超

    C.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D.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龙泉青瓷的造型、装饰风格等与文人画所显示的审美思想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龙泉青瓷受到了理学思潮的影响,故D项正确。

    19.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有利于考试的实施……纸上书写答卷,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制度创新助力,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20.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人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这折射出宋朝文人画(  )

    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

    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

    答案:D

    解析:文人画中体现了作者的品格和节操,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除此之外,还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是掌管财政的宰相,所以又称为使相。枢密使、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朝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政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摘编自[日]竺沙雅章《宋朝的

    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宋朝中央行政机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是如何促使“君主独裁体制”形成的?(4分)

    参考答案:(1)特点:宋朝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而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政权被分割,丧失了军事和财政的权力。

    (2)影响:扩大了决策部门及决策者的数量,达到互相制衡、加强皇权的目的;能集思广益,却也会降低行政效率;分权过细,导致官员数量大增,导致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官员在处理政务时难以全面掌握,如若未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政策便难以施行。

    (3)形成:中央各常设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于掌管各种政务的官员职级相同,部门之间如有冲突,需要君主介入或仲裁,这就提高了君主在日常决策上的地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士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协定(澶渊之盟)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

    (4)材料三中,黄仁宇是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4分)

    参考答案:(1)“大宋皇帝”:宋真宗。少数民族:契丹族。

    (2)岁币。约定:澶渊之盟。

    (3)说明:材料二说明了宋辽和议的积极影响,它使宋辽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评价: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文学上,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都市娱乐文化非常发达。

    ——摘编自《宋时明月照今世》

    材料二 宋朝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摘编自吴钩《生活在宋朝》

    材料三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朝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朝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朝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朝领导地位确立的因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

    (2)因素:宋朝科技发达,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等;书院发达,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3)原因:政治上仍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统治者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过关检测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