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检测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习题
展开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太湖平原在宋朝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是由于明清时期该地( )
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B.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
C.人口的膨胀
D.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棉、桑的推广种植,粮食生产退居次要地位,太湖平原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苏湖地区,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人口的膨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是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
2.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明朝后期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并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题干材料“末富居多,本富益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说明商品经济相对发展,故D项正确。
3.下面为明朝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史料 | 出处 |
明中叶以后“则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 | 赵翼等《陔余丛考》 |
“隆庆元年,令民间货鬻值银一钱以上,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 孙承泽《天府广记》 |
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
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夏税一概征银”“令民间货鬻值银一钱以上,银钱兼使”,可知明朝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故A项正确。
4.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天赋的,都是纯粹至善、完美无缺的。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为圣人。这种认识( )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化了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担当
C.挽救了明朝的统治危机
D.打破了传统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
答案:D
解析: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完美的,因此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这一认识认为人在本心和本性上是平等的,打破了传统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故D项正确;王守仁的心学也属于儒学范畴,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个体努力会达到的境界而非社会责任感,排除B项;王守仁的心学并未挽救明朝统治危机,排除C项。
5.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张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顾炎武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A.关注“人伦物理” 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可知两人都强调社会责任,故D项正确。
6.清朝学者钱大昕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可知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推动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故C项正确。
7.下表是明朝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中的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
书名 | 章节标题 |
《喻世明言》第八卷 | 吴保安弃家赎友 |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
《警世通言》第一卷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醒世恒言》第二卷 |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的发展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答案:A
解析:明朝小说体现出市民文化的特点,题干表格中“弃家赎友”“死生交”“谢知音”“让产立高名”都体现出小说对于孝顺廉洁以及重义等观念的宣扬,体现了市民文学的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
8.某歌手对传统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推出单曲《新贵妃醉酒》。这说明( )
A.传统京剧依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B.反串演出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精华
C.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京剧的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答案:C
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新贵妃醉酒》把传统的京剧与现代流行唱法相结合,得到民众的喜爱,说明传统京剧发展要与时俱进,故C项正确。
9.明朝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B
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故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为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简介表(部分)。
人物 | 籍贯 | 思想主张 |
黄宗羲 | 浙江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顾炎武 | 江苏 |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王夫之 | 湖南 | 循天下之公 |
康有为 | 广东 | 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矣 |
梁启超 | 广东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严复 | 福建 | 物竞天择,所存者善 |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示例
信息: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
分析:明清时期,江南沿海地区率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末清初出现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近代中国沿海地区最早遭到列强入侵,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多接受了西方民主观念,所以中国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这表明,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的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 |||||||||||
时间/年 | 1717 | 1733 | 1735 | 1736 | 1740 | 1743 | 1746 | 1749 | 1752 | 1758 | 1768 |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根据种植甘薯的地区,可知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下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记述 | 出处 |
“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 | 《金泽小志·风俗》 |
“上海棉纱成衽……卷之成饼,列肆卖之,名布经团” | 《木棉谱》 |
“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 | 《奉宪禁革索贴扰害碑记》 |
A.棉纺织业出现区域分工
B.长途贩运十分活跃
C.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
D.商人进入生产领域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布成持以易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上海棉纱成衽……名布经团”“城中女红悉力纺纱,售之乡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纺织技术不断进步,有了较细的分工,说明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故C项正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的专业化,不能说明其出现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未体现出长途贩运的活跃,故B项错误;表格信息反映的是纺纱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商人进入生产领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3.有戏曲专家指出,徽商为戏剧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成长的舞台,戏剧给徽商提供了精神的享受;架设了和官员沟通的桥梁。乾隆皇帝是戏迷,虽经常征调戏班到宫中演出却仍不过瘾,还要不远千里六次到扬州看戏。甚至有徽商组织戏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影响巨大。这表明( )
A.乾隆皇帝大力提倡京剧艺术
B.徽剧已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官商积极互动促进戏剧发展
D.徽商致力于推动艺术商业化
答案:C
解析:徽商将戏剧作为与官员沟通的桥梁,组织戏班进京为乾隆祝寿,乾隆皇帝经常征调戏班到宫中演出,并六次到扬州看戏,表明官商积极互动促进戏剧发展,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明朝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单位:%)
年代 | 宝钞 | 白银 | 谷物和绢布 |
1368—1398年(明太祖) | 78 | 12 | 10 |
1398—1402年(明惠帝) | 31.8 | 50 | 18.2 |
1402—1424年(明成祖) | 82.5 | 1 | 16.5 |
1424—1425年(明仁宗) | 66.7 | 0 | 33.3 |
1425—1435年(明宣宗) | 22.5 | 2.5 | 75 |
1435—1449年(明英宗正统年间) | 0 | 64.8 | 35.2 |
1450—1456年(明代宗) | 0 | 90 | 10 |
1457—1464年(明英宗天顺年间) | 0 | 93.9 | 6.1 |
1464—1487年(明宪宗) | 0 | 100 | 0 |
——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总体趋势:纸币虽一度作为重要媒介,但很快趋于消失;谷物和绢布虽作为交换媒介长期存在,但到15世纪后半期也趋于消失;白银逐渐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交易媒介。
解释:从以下任一角度作出历史解释均可。
(1)可从纸币是货币符号,滥发容易导致其信誉降低,导致通货膨胀的角度作答。
(2)可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角度作答。
(3)可从白银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的角度作答。
(4)可从中国政府推行赋税改革的角度作答。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载,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