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课内阅读及参考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课内阅读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课内阅读原卷doc、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课内阅读参考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卷——课内阅读
1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zhì chì)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 (yōng sú)。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 (dú chū xīn cái),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②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给选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3.第①段中加点的“处处”说明灯的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与“都”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4.元宵节的时间的是_________,选文主要通过 、放花炮、 这三个习俗来写元宵节。其中详细写了 这一习俗,目的是:
。
5.有人认为,传统节日的习俗太繁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要不要舍弃?为什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焉知非福”的意思是 。
2.句中“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是指鲁滨逊 ,这是消极的东西;“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指的是 。3.请用恰当的词语说说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4.鲁滨逊在不幸的处境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下列对鲁滨逊获得的经验教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鲁滨逊能孤身在荒岛生活二十八年的根本原因。
B.鲁滨逊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C.它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D.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二)课外链接。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要是读者知道我是怎样制造这些陶器的,一定会为我感到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能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②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他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他们破裂,我想以后就可以用来装粮食了。
③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④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yòu)。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在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小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减得太快。
⑤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⑥这次试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短文的第①~③段写的是 ,第④~⑥段写的是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句中“吃”的意思是承受,支持。( )
(2)“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是比喻句。 ( )
(3)“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意思是说工作了不到或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 )
3.第③自然段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4.留意文中描写鲁滨逊烧制瓦锅、瓦罐时表示动作的语句,以及“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的心理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鲁滨逊
的性格和品质。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外链接)
①“我要去游泳,马上就去。你想去吗?可你还要干活——是吗?这是肯定的!”
②汤姆仔细看了一下他,然后说:“你说这叫干活?”
③“怎么,你那还不叫干活?”汤姆一边继续刷着篱笆墙,一边漫不经心地答道:“嗯,你认为可能是干活。我只知道,这很适合汤姆的胃口。”“哦,算了,算了,你不是真的喜欢干这活吧?”
④刷子继续在移动。
⑤“喜欢?嗯,我为什么不喜欢啊!有哪个男孩子每天都有机会粉刷篱笆墙呢?”
⑥这么一来,事情果然出现了转机。贝恩不再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贝恩仔细地观看着汤姆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被吸引住了。后来他说:
⑦“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
⑧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
⑨“不——不行,贝恩——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哦,是吗?哎,就让我试一试吧。我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试的。”
⑩“贝恩,我倒是愿意,说真的。可是,波莉姨妈——唉,吉姆想刷,可她不叫他刷,希德也想干,她也不让希德干。现在,你知道我该有多么为难?要是你来摆弄这墙,万一出了什么毛病……”
⑪“啊,没事,我会小心仔细的。还是让我来试试吧。嘿——我把苹果核给你。”
⑫“唉,那就……不行,贝恩,算了吧。我就怕……”
⑬“我把这苹果全给你!”
⑭汤姆把刷子让给贝恩,脸上显示出不情愿,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⑮当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在阳光下干活,累得大汗淋漓的时候,这位离了职的艺术家却在附近的阴凉下,坐在一只木桶上,跷着二郎腿,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一边暗暗盘算如何再宰更多的傻瓜。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
(2)课文中节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
( )
2.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大密苏里号”指的是 ,“离了职的艺术家”指 。
3.汤姆“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是因为( )。
A.想把他的苹果骗到手。 B.怕波莉姨妈不答应。
C.想让贝恩感觉机会来之不易,勾起他的兴趣。 D.想让吉姆刷墙。
4.读画“ ”的句子,想象一下汤姆心里是怎么想的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段内容,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 匆匆(节选一)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 níng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茫茫然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空虚——( ) 伶俐——( )
- 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的字词。
- 用直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根据划线句仿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 过去了。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5.选文第二段连用了“遮“跨”“飞”“溜”“闪”等多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6.“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掩着面叹息”是因为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7.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
8 匆匆(节选二)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huí 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áo 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音节。
2.《匆匆》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紧扣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之情,告诉我们 。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和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的是
,“赤裸裸地回去”指 。一连串问句流露出作者心灵的自我斗争,他不甘心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过,不甘心生命就这样毫无痕迹地逝去。最后一个问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他 的精神。
9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一声不吭,盼着”,“我”盼着 。
2.选文中,作者借助蹲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洗衣服,以及 、 、
想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出作者当时盼的心情。
3.选文中,词语“一声不吭”先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4.下列对画“ ”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B.“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C.“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D.“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作者明白了母亲习惯如此,总是不能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3.下列属于“我”这一天心情经历的变化一项是( )
A.高兴激动——伤心失望——悲伤绝望——喜悦自豪
B.期待兴奋——耐心期盼——急切无奈——失望委屈
C.开心兴奋——期盼喜悦——激动高兴——失望悲伤
D.期待喜悦——焦急期盼——悲伤失望——委屈难过
3.对这位母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B.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C.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她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D.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
4.“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父亲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 猛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 粗鲁)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1.用“√”画出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
2.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李大钊神态的词语是“ ”,并且通过 描写,侧面表现出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 。
3.“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两方面?
4.在严峻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多次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精神?
12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西汉史学家 的《 》,
意思是: 。
2.“死得其所”的意思是 , 作者认为 才是“死得其所”。
3.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使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B.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等方法逐层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有说服力。
4.李明同学认为:“学张思德、学雷锋已经过时了,当今社会要更多地为自己着想,不然就吃亏了。”针对他的言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到括号里。
(1) 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 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 “!”指的是 。 这样写的好处(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中,你知道的“这样的事例”还有:
(举一例)
5.下面所列举的人物和事件与选文观点不吻合的是( )
A.阿基米德——洗澡时,由澡盆溢出的水引发思考,最终发现了浮力定律。
B.牛顿——由树上掉落的苹果引发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
C.乔布斯——通过改良产品、优化体验,让苹果公司大获成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 07课内阅读(所有课内片段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册阅读方法盘点,课文片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项复习】专题 07课内阅读(本册所有课内片段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册阅读方法盘点,课文片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 07课内阅读(所有课内片段阅读)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册阅读方法盘点,课文片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