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导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导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导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导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3.1 城市的辐射功能 导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质学案
展开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辩证地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1)主要表现: 、 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2)典例: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如 。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 ,却发展得很好,如 。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 ,谋求人地和谐:如水利工程都江堰。
(2)如果人类活动 ,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美国大平原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而出现了“黑风暴”。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 不同。
①农业社会: 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工业社会: 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 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 ,如沙特阿拉伯因盛产 而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之一。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 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图瓦卢等小岛国因 而经济发展水平低。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 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 ,如澳大利亚因丰富的 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值。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 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如20世纪50年代的荷兰。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如瑞士利用 等优势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松花江 D.钱塘江
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 B.甜菜 C.茶叶 D.甘蔗
3.如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③图示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c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5.下列关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区域可继续划分出次一级的区域 B.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
C.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D.各区域差异较大
秋季,银杏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气温降低而分解,绿色褪去,叶黄素等留下来,树叶呈现黄色。下图是某年11月18日我国部分地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等物候线(同一日有同一物候的地点连成的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时间最早的城市最可能是( )
A.长沙 B.福州 C.南宁 D.广州
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河网密度 D.地形地势
2020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自然资源专家张教授带领下考察某岛(见下图),发现该岛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所属国家是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该岛的自然资源中,占比较大的是( )
A.水能和森林资源 B.煤炭和地热资源
C.石油和铁矿资源 D.风能和耕地资源
9.该岛所属国家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优良海港多 B.人口素质高
C.科技水平高 D.平原面积广
10.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
《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区域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唱词描绘的劳动场景处于(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12.该阶段的人地关系是( )
A.依赖环境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可持续发展
13.我国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二、综合题
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水稻 | 油菜、棉花等 |
乙 | 春小麦、玉米 | 甜菜、大豆等 |
(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____?该如何解决____?
(3)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____?
参考答案
一、1.(1):地理位置、自然要
(2)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1)孟加拉国。
(2)比较优势、日本。
3.(1)遵循自然规律,
(2)违背自然规律,
二、1.物质基础
(1)种类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2)丰富程度
①根本性改变、石油
②制约、矿产资源缺乏
(3)分布与组合、支撑作用、自然资源
2.关键
(1)过度依赖
(2)科技、金融
1.C 2.B
【解析】1.从河流的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可以看出,该河有两个汛期,分别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大气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应该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小麦是粮食作物,不符合题干要求,A错误;该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等,B正确;茶叶和甘蔗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东北属于温带,不适合栽培。C、D错误。故选B。
3.C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地是新疆,b地是青海省,c地是四川省,d地是西藏,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①错误;b省区受沙尘暴危害较轻,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②错误;图示省区除四川省外大部分省区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草场广布;我国西部省区大多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域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③正确;c省是四川省,该省有成都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4.C 5.C
【解析】4.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划分的,即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C项正确,故选:C。
5.四类主体功能区可继续划分出次一级的区域,如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发展基础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区域间差异较大,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域内部特征不会完全一致,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6.A 7.A
【解析】6.由材料可知,银杏树叶变色主要与气温下降有关。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银杏树叶变色时间越早。从图中信息可知,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长沙所处纬度最高,其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时间最早。故选A。
7.由材料可知,银杏树叶变色主要与气温下降有关。珠江三角洲纬度较长江三角洲低,气温较长江三角洲高,其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时间较长江三角洲晚,因此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A。
8.A 9.D
【解析】8.根据经纬度、岛屿轮廓判断其所属国家为日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多山地,少平原,森林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较小;地形崎岖,降水较多,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短缺,BCD错误,A正确。
9.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包括:优良海港众多,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较高。日本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A对。四川盆地为季风气候,没有绿洲农业,B错。准噶尔盆地属于内流区域,C错。四川盆地缺少煤炭资源,D错。故选A。
11.B 12.B 13.A
【解析】1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应发生在农业文明时期,处于农业社会阶段,B项正确。采集和狩猎阶段是狩猎文明,A项错误。工业社会阶段以工业生产为主,C项错误。后工业化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D项错误。故选B。
12.由上题分析可知,唱词描绘的劳动场景处于农业社会阶段。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表现为改造自然,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人地关系矛盾不突出,B项正确。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是采猎社会阶段,A项错误。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是工业文明时期,C项错误。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后工业化时期,D项错误。故选B。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耕地类型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4.(1)主要自然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较差,适宜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 热量不足 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等。
【解析】(1)甲图中的A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甲图所示区域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的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乙图所示区域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较差,适宜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
(2)C平原(松嫩平原)和D平原(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
(3)甲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经济发达,农业技术水平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导学案,共15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共1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