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13 文字描述类推断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13 文字描述类推断题(含答案解析),共16页。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C的水溶液pH 7(选填“>”“=”“”“=”“;CO2;Fe(OH)3
(2)Fe2O3+6HCl=2FeCl3+3H2O或CaCO3+2HCl=CaCl2+H2O+CO2↑
(3)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Ca2+、Na+
(5)CuO;Fe2O3和CaCO3;由反应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含有碳酸钙,由反应⑤产生红褐色沉淀可知含有Fe2O3
【解析】(1)气体C的水溶液是氨水,其pH>7,气体G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沉淀M是氢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OH)3。
(2)实验②中发生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或CaCO3+2HCl=CaCl2+H2O+CO2↑。
(3)沉淀D是氢氧化铜,步骤④向沉淀D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N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溶液E中含有氯化钠,溶液F含有氯化钙、氯化铁,所以溶液H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Ca2+、Na+。
(5)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CuO。固体混合物B的成分为Fe2O3和CaCO3,由反应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含有碳酸钙,由反应⑤产生红褐色沉淀可知含有Fe2O3。
2.某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B、C两种物质,其中B为无色气体,C为白色固体,将点燃的D放入B中会燃烧的更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若向A中加入一种紫黑色固体F,开始时产生气体迅速较为缓慢,接着产生气体迅速大大加快,而且产生的气体量也大大增加,经实验,这种紫黑色固体F在反应过程中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请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A、C的名称为 、
(2)G在上诉反应中的作用
(3)写出D在B中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4)写出F生成D的化学表达式
【答案】(1)氯酸钾;氯化钾 (2)催化作用 (3)S+O2点燃__ SO2
(4)2KMnO4Δ__ K2MnO4+MnO2+O2↑
【解析】某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B、C两种物质,其中B为无色气体,C为白色固体,将点燃的D放入B中会燃烧的更剧烈,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由硫在氧气燃烧生成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D为硫,B为氧气;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在二氧化锰(黑色固体)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A为氯酸钾,C为氯化钾,G为二氧化锰;若向A中加入一种紫黑色固体F,开始时产生气体迅速较为缓慢,接着产生气体迅速大大加快,而且产生的气体量也大大增加,经实验,这种紫黑色固体F在反应过程中也能生成无色气体B,F为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1)A、C的名称为氯酸钾、氯化钾;(2)G是二氧化锰,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3)D在B中燃烧,即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__ SO2;(4)F生成D,即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Δ__ K2MnO4+ MnO2+ O2↑ 。
3.为探究某化工厂固体废物的成分,以便回收有用物质,除掉有害物质。已知固体废物可能含有NaCl、KCl、Na2CO3、K2SO4、NH4NO3、MgSO4、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以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取固体废物,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无色溶液A和一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甲。
探究二:另取固体废物,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得到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气体乙。
探究三:另取固体废物,74.5g加足量的水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后称量143.5g。
(1)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
(2)生成气体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探究一、探究二可以获得的结论是:原固体废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4)探究三中,稀硝酸的作用是 ,由探究三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NH3
(2)BaCO3+2HCl=BaCl2+H2O+CO2↑
(3)碳酸钠、硝酸铵;硫酸钾、硫酸镁、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钾
(4)除去碳酸根离子;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钾
【解析】(1)探究一:取固体废物,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无色溶液A和一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甲,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固体废物中不含硫酸镁和氯化铁,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气体甲为氨气,固体废物中一定含硝酸铵,故填:NH3;
(2)探究二:另取固体废物,加水溶解,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得到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硫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气体乙,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固体废物中含碳酸钠,但是不含硫酸钾,生成的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故生成气体乙的反应为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废物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硝酸铵;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铁、硫酸镁、硫酸钾;由探究一和探究二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氯化钾,故可能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钾;
(4)探究三中,加入稀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作用是:除去碳酸根离子,防止对氯化钠、氯化钾的检验产生干扰;
假设74.5g固体废物中只含氯化钠,设74.5g氯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x
AgNO3+↓143.5x+NaNO3
x≈182.7g
假设74.5g固体废物中只含氯化钾,设74.5g氯化钾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
AgNO3+↓143.5y+KNO3
y=143.5g
由于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铵,故要想得到143.5g沉淀,固体废物中一定含氯化钠,可能含氯化钾。
4.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H、O、C、Cl、Ca、N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C与A、B、D均能发生反应。为确定A、B、C、D的成分,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其中有三支试管反应现象如图所示,甲试管中有气泡生成,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甲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向丙试管中滴加的 (填数字序号)。
①一定是B溶液 ②一定是D溶液 ③是B溶液或D溶液
(4)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溶液仍然呈红色,则(4)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③ (4)H+ (5)NaCl、Na2CO3、NaOH
【解析】解: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H、O、C、Cl、Ca、N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C与A、B、D均能发生反应,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甲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根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C是盐酸,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钙,D是氢氧化钠;
(1)甲试管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2)乙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向丙试管中滴加的是B溶液或D溶液,是因为氯化钙不能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填:③。
(4)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5)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4)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过量的Na2CO3、NaOH。故填:NaCl、Na2CO3、NaOH。
5.有A、B、C、D、E五种元素,由A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个电子层。
(1)在横线对应的元素符号:A ;B ;D ;E 。
(2)画出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C+: 。
【答案】(1)H;O;Cl;S (2)
【解析】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由氢元素组成,A是氢元素;
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B元素的原子次外层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电子总数是 2÷14=8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为氧元素;
C的阳离子C+比B原子多2个电子,C+核外电子数为8+2=10,该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个,核内质子数为10+1=11,C属于钠元素;
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氩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D-核外有18个电子,其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1个,核内质子数为18-1=17,D属于氯元素;
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个电子层,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6=16,其核内有16个质子,属于硫元素。
(1)根据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B为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D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E为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
(2)钠离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第一次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6.有A、B、C、D、E五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并生成能使空气污染的气体C;D是黑色固体,在A中燃烧生成气体E;将燃烧的B放入E中可熄灭。请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化学符号:A 。C 。E 。
(2)D与A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物质C的物理性质 。(写一点即可)
【答案】(1)O2;SO2;CO2
(2)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3)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一点即可)
【解析】(1)各物质化学符号:A:O2。C:SO2。E:CO2。
(2)D与A发生反应为木炭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常见物质A、B、C、D间的关系为:A+B→C+D.
(1)定性
①若A、C均为碱,D为碳酸钙,则B、C分别为 (填化学式,下同)、 。
②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和D不含氧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定量
①若16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44gC和36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②若3.2g某纯净物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答案】(1)Na2CO3;NaOH;HCl+NaOH=NaCl+H2O
(2)1:4;C、H、O
【解析】(1)定性
①D为碳酸钙,又有A+B→C+D.,则A为氢氧化钙,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因此B、C分别为Na2CO3、NaOH。
②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和D不含氧元素,B可为盐酸,D可为氯化钠,A可为氢氧化钠,C为水,因此反应可为HCl +NaOH=NaCl+H2O ;
(2)定量
①若16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44gC和36gD,根据几组数据可猜测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H4+2O2点燃__CO2+2H2O16644436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6:64=1:4。
②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3.6g×218×100%=+0.4g=1.6g与该物质的质量不相等,故一定含氧元素。
8.有A、B、C、D、E五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并生成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C;D是黑色固体,在A中燃烧生成气体E;将燃烧的B放入E中可熄灭。请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推断物质名称: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
(2)写出上述过程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A+B:
A+D:
(3)试完成以下常见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磷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1)氧气;硫;二氧化硫;木炭;二氧化碳
(2)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氧气+碳→点燃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3)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化合反应;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解析】因为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C,所以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因为木炭是黑色固体,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而D是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E,将燃烧的硫放入E中可熄灭,所以D是木炭,E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无误。
(1)根据分析,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D是木炭,E是二氧化碳。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硫→点燃二氧化硫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碳→点燃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是: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是: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9.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如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根据实验,写出各物质的名称:D ,F ;
(2)写出黄色粉末E在B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从环保的角度,你觉得在进行E燃烧实验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处理生成的气体F: 。
【答案】(1)水;二氧化硫
(2)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B是氧气,加热无色液体A,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二氧化锰,D是水。把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E是硫,F是二氧化硫。
(1)物质D是水,F是二氧化硫;
(2)黄色粉末E在B中燃烧,即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硫燃烧生成污染物二氧化硫,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0.将某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请先推断出有关物质,再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加热暗紫色固体A时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答案】(1)KMnO4→Δ K2MnO4 + MnO2 +O2 (2)C+O2→点燃CO2
【解析】(1)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ΔK2MnO4+MnO2+O2 ;(2)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点燃CO2 。
11.现有A、B、C、D、E、F、G七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白色晶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会生成无色气体C,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气体E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无色液体F与黑色固体B混合也会生成气体C,同时生成另一种无色液体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
A C D F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填空
①A与B混合加热生成C: ,B是此反应的 ;
②黑色固体D在C中燃烧: ,此反应属于 反应;
③气体E通入澄清石灰水: 。
【答案】(1)氯酸钾;氧气;碳;双氧水
(2)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催化剂;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解析】 气体E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 则E为二氧化碳, 白色晶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会生成无色气体C,黑色固体D能在C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 则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氧气,D为碳, 无色液体F与黑色固体B混合也会生成气体C,同时生成另一种无色液体G ,F为过氧化氢,G为水;
(1)A的名称为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C为氧气,化学式为O2;D为碳,化学式为C;F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 A与B混合加热生成C ,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B是此反应中的催化剂; 黑色固体D在C中燃烧,即为碳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气体E通入澄清石灰水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12.将白色的固体A和一种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黑色固体E在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试回答:
(1)写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F 。
(2)写出下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写出其反应基本类型:
①白色的固体A和一种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加热 ( );
②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 ( );
③黑色固体E在B中燃烧 ( )。
【答案】(1)KClO3;O2;S;SO2;CO2
(2)2KClO3MnO2__Δ2KCl+3O2↑;分解反应;S+O2点燃__ SO2;化合反应;C+O2点燃__ CO2;化合反应
【解析】将白色的固体A和一种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白色固体氯酸钾在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因此A是氯酸钾,B是氧气;取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因此C是硫,D是二氧化硫;黑色固体E在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黑色的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E是碳,F是二氧化碳。
(1)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分析可得,A为KClO3;B为O2;C为S;D为SO2;F为CO2。
(2)白色固体氯酸钾在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MnO2__Δ2KCl+3O2↑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点燃__SO2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黑色的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点燃__CO2 属于化合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练习专题10 物质的推断(五大类)(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06讲 中考化学推断题的解法与技巧(专题集训)(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加餐练 专题05 物质或元素推断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