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授课时间 4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目标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四首古诗词词,并达到背诵与默写。
2、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体会。
3.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
教
学
过
程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学习过程
作者名片:常建,唐代诗人,其诗常为山林、寺庙为题材。有《常建集》。
活动一:熟读诗歌,结合文中的解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万籁:各种声音。
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活动三: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课堂总结:描绘寺院的清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第二课时《送友人》李白
.直接导入《送友人》是一首叙述诗人李白与友人策马辞行的送别诗,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
活动一:
1.你能说说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表达了诗人李白和友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不舍之情?
明确:诗歌借助“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来表达惜别之情。
3.赏析意象。
师:那么,这些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
(1)青山、白水。
师:我们先来看首联中的意象“青山”和“白水”。“青山”和“白水”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青翠的山峦,纯净的河水,一青一白,色彩清丽;“横”字勾勒了山的静默,“绕”字描绘了流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青山”和“白水”从场景的角度暗示诗人和友人惜别的情境。
板书:青山、白水——场景暗示。
(2)孤蓬。
师:我们再看颔联中的“孤蓬万里征”。教材上是怎么注释“孤蓬”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蓬,即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师:理解意思后,你认为“孤蓬”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即将离别的友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漂泊无依,浪迹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浮云。
师:我们接着看颈联中的“浮云游子意”。关于“浮云”,教材是怎样解释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师:“浮云”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
明确:远行的友人就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行踪不定。这一处比喻尽显诗人的离别情绪。
师:你觉得“孤蓬”和“浮云”在意象的表达方法上有共同点吗?想一想。
明确:“孤蓬”“浮云”都是从“飘忽不定”的形象上来比喻“居无定所”的友人。二者之间形象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难舍的感情。
板书:孤蓬、浮云——形象相似。
(4)落日。
师:我们往下接着读颈联中的“落日故人情”。课文是怎样注解“落日”的?请你找出来并读一读。
明确: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明确:诗人以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来状写自己的难舍之情。
板书:落日——以景写情。
(5)班马。
师:最后,尾联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对于“班马”,课文又是怎么注解的?
明确:班马,即离群的马。
板书:班马——由物及人。
活动二:背诵这首诗。
4.课堂总结。
师:诗人抓住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飞旋的孤蓬、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伤感的班马这一组独特的意象,以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得依依惜别之情贯穿始终。这是一篇难得的送别佳作。
第三课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学习过程:
走进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活动一:
结合注释,体会词的意境。
重点词语: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省:知晓。
活动二:默读诗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上阙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句写了“缺月、疏桐、漏断”三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疏、寂寞、清冷的氛围。为下文幽人、孤鸿和出现做铺垫。
2、首句的末写了哪些物?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联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境?
明确:首句末写了幽人、孤鸿两种物,幽人的特点是独往来,孤鸿的特点是缥缈。它们之间是相似的,体现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境。
3、下句从哪些方面写孤鸿?有什么作用?
明确:下句写了孤鸿的惊起回头,怀抱幽恨,选求宿处,在这里,作者选取孤鸿是托物写怀,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处境,以及自己孤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坚守。这是一种象征的表现手法。
活动三:写作特色: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的手法,抓住“孤鸿”这一特定的审美意象来状物抒情,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官黄州时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课堂总结:
此词上句写鸿见人,下句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第四课时《卜算子•咏梅》陆游
学习过程
写作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活动一:朗读解意。
1、学生自由朗读。
2、词语解释。
卜算子:为词牌名。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 碾(niǎn):轧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3、试译全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 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活动二、文本研读。
1、上阕主要描绘梅花的环境,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有什么目的?
目的(作用):烘托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
2.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当权的投降派。
活动三:背诵并默写
课堂总结小结:
这首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自喻,托物言志,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情调清新,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
播放课件朗读
对照文本解读理解内容
注意节奏
古诗背诵
播放课件
读课文
思考并解决
问题
知识梳理
听课件朗读
读课文了解内容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件播放
读准节奏
了解内容
背诵全文
默写文章
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
激发兴趣
完成学习目标1
疏通文章内容
完成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目标
背诵并默写
疏通文章内容
完成目标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解读,品读,赏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