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6页。
1、赏析诗歌2、大家来评卷3、扩展延伸
第一部分:赏析诗歌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 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作品看似荒唐,却是一个葬送旧时代的悲剧故事。
【背景分析】 在二百多年前,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
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结构)、修辞手法。⑵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⑶布局谋篇:铺垫、伏笔、照应、悬念⑷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借代、反语、夸张、引用狭义的表现手法即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狭义(写作技巧)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正衬、反衬)、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其中,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角度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4.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1分),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2分)。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1分)《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2分)
第二部分:大家来当评卷老师
请看看下面同学的答案,你能给多少分
黛玉:玉带林中挂; 薄命宝钗:金簪雪里埋; 孤老妙玉:终陷泥淖nà中; 沦落迎春:一载赴黄粱; 早逝晴雯:寿夭多因毁谤生;夭折香菱:致使香魂返故乡;病故探春: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贾元春:虎兔相逢大梦归;薨
第二部分:总结判词
第三部分: 拓展延伸
曹公以花喻人我们看花识人
林黛玉: 荷花的美是晶莹剔透,淡淡清愁的。出水芙蓉,不像牡丹般美得妖艳,也不是小清新般,宜家宜室的美。它外柔内刚,气质脱俗。“花中之君子”
林黛玉: 一是拒霜。木芙蓉又名拒霜花,几乎在所有花都凋零后才开,比菊花还晚,能傲霜。 二是清愁。因其开于秋天,文人常以“风露清愁”四字形容,正配忧郁敏感的黛玉。 《长物志》上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八至十月份花开最盛之时,波光花影,相映生辉,即所谓“照水芙蓉”。
薛宝钗: 牡丹花的花语是:圆满、富贵、吉祥、幸福。牡丹花是百花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宝钗是个冷美人,冷心冷情。但是她的大气端庄,鲜艳妩媚,体贴周到,仍然让人会心动神摇——任是无情也动人。
探春: 杏花是报春花。早春时节,杏花遍地。粉嫩又清丽。她普普通通,安安静静地开着自己的花儿。她不需要渲染,也不需要华丽,就那一抹浅浅的白色也能让人瞩目。 探春是如杏花一样的女子:外观跟内在截然不同、外表柔弱,内心却蕴藏着灵敏的思维及无比的坚强,是经得起风浪的女孩。
史湘云:芍药的花语是“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湘云的美十分大气,恰与芍药相当;史湘云和丈夫卫若兰,度过了美好短暂的时光,最后卫若兰死去,生离死别矣;跟性格有关: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
史湘云:湘云性格活泼豪爽,气量阔大,娇憨潇洒,敢作敢为,没有半点的虚伪和做作。她与宝玉也是青梅竹马,有一种好哥们的感情。她可能也对宝玉有一丝暗恋,但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这样的女子,在大观园中“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湘云如海棠花一般,虽无香,却也绚烂。有自己的美——豪气、才气和率真,从也不哗众取宠,却也让人无法不注意她的存在。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连理枝头花正开”,形容的就是香菱,她渴望美好的爱情,但却处于那样的社会。 《红楼梦》从一开始就指出,香菱小时叫英连,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但却被人贩子拐卖了。虽然保住佳命,却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好去处,而是遇到了薛端这样的渣男。《红楼梦》中有处写香菱与小丫头斗草,其手中章的就是并蒂花,暗指喜結连理之意,充分表现出香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事实是,被薛买回来当了妾,没多久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甄英莲,即“真应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指导,学习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活动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红楼梦》评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背景,史湘云,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苦尤娘赚入大观园,聪明累,秦可卿,红楼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