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1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2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3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4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5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6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7页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第8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PPT,共17页。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宋代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写作背景      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朗读指导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倩(qìng):借助。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 诗词理解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理解诗词赏析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样写一是运用象征手法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亡,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清秋”“夕阳”“垂地”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诗词赏析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亡国的沉痛之情; 表达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诗词赏析4.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赏析主旨探究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如梦令李清照作者简介:  李清照, 女词人。号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 ,后期多 ,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 ”。现传《漱玉词》。南宋易安居士易安体悠闲生活悲叹身世 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指导朗读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诗词赏析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夏季 黄昏)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藕花”“日暮”)(常记)(常)(愉快、欢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沉醉)思考与讨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拓展阅读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