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七下 12化腐朽为神奇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31794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岭南版美术七下 12化腐朽为神奇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31794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美术12 化腐朽为神奇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12 化腐朽为神奇教案设计,共4页。
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以“美术-人文-科技”于一体的创新美术教育理论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为指导。运用练评讲教学法,通过分组助教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欣赏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变废为美”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努力为学生创设竞争与合作相融合的开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然后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选自广东版美术教材《化腐朽为神奇》这一课,这节课属综合·探索课,1课时。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的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欣赏和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教师可充分利用欣赏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懂得利用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创作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都很有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不同形态的材质,启发学生的立体造型感受力、判断力和想象力。
(2)使学生获得造型思维、方法、技能的基本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心灵手巧、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意识观念。
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以及查找有代表性的变废为美的作品图片。
课堂中通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竞争与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论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变废为美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材质在立体形态中形式美的表现和立体形态的构成形式,及其成型方法,学会“化腐朽为神奇”。
学习难点
如何让制作的作品达到造型美观,材料运用巧妙,立意新颖。
5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很聪明,思维活跃,喜欢开动脑筋,动手能力强
6教学方法
1、启发式、导学式、列举法、讨论法等。
2、打造美术高效课堂,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尝试练评讲教学法以及分组助教模式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教学效果好。美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美术的热情更加高涨。美术课堂上,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助教成为美术老师的助手、课堂上的小老师,而美术老师更多的成为课堂幕后的总策划、总导演。这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化腐朽为神奇
课前准备
学生助教与教师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1、 课件。
2、 形式多样的“变废为美”的作品及学生作品图例。
3、 示范作品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检查各小组同学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工具情况。
课堂引入
由学生助教主持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变废为美”作品。
观看课件,感受作品的造型美。通过欣赏造型精美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发展一:
1、 提出问题:这些“变废为美”的作品有哪些特点?然后引入新课。
2、 展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变废为美”作品,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发展二:
学生助教简单示范一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对学生助教在课堂中讲得不够的、不足之处,美术老师再进行补充。作品制作步骤:
A、确定主题。
B、选择材料。
C、精心制作。
观看作品的制作过程,了解作品制作的步骤。
学生助教主持课堂,由学生助教先讲,教师再补充,师生互动,这也是练评讲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课堂发展三: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新构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制作。
1、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优势能力,合力进行作品制作。
2、各小组学生助教出来检查帮教该组同学,发现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与建议和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竞赛中成长,因为有了竞赛,也把每一节美术课堂都推向了学习的高潮。所以一节好的美术课需要适当组织比赛,这也是练评讲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团结协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表现及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
1、教师点评。
2、助教学生根据各小组在美术课堂中的表现和竞赛成绩,公布最后的优胜小组。各小组展示代表作品,然后以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论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巩固与拓展延伸:
本课堂教学设计与本次新课程学习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上完了这节美术课,感触很深。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从生活中发现并创造神奇的过程。收获:
1、 让学生重新认识垃圾,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2、 让学生利用垃圾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
3、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最后的展示过程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学生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表现,也让学生对自已的成果渴望获得认可的情绪得到充分展现。课后的集体展览也是老师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肯定,使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体验创造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准备切合实际的教案、备好学生,特别是在备课时就做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最后,引导学生课后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制作一些美观实用的教具模型。各小组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构想。既是对本课知识的迁移,又巩固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创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发现与创造12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岭南版12 化腐朽为神奇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发现与创造12 化腐朽为神奇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