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B.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的必然性
    C.山柳菊与豌豆相比缺点之一是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并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母本未成熟时去雄→套袋→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统计(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
    A、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
    B、孟德尔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了性状分离比都是3∶1,B正确;
    C、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C正确;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等位基因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配子存活率和子代存活率相同等等,D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自交
    B.孟德尔提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C.测交实验证明,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D.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融合遗传是早期的一种遗传理论,与颗粒遗传相对。融合遗传是1868年由达尔文提出的。它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
    【详解】
    A、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测交,A错误;
    B、孟德尔提出位于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没有提出非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测交实验证明,杂合子Aa产生的A的雌配子和a的雌配子的比例是1∶1或A的雄配子和a的雄配子的比例是1∶1,而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没有可比性,C错误;
    D、孟德尔定律支持的是颗粒遗传,不支持融合遗传,D错误。
    故选D。
    3.动物毛色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比例



    黄色(♀)×黑色(♂)
    全黄
    全黄

    黑色(♀)×黄色(♂)
    黄:黑=1:1
    黄:黑=1:1

    乙组的黄色F1自由交配
    黄:黑=3:1
    黄:黑=2:1

    A.杂交组合甲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可能为AA
    B.杂交组合乙的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
    C.丙组子代中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比例为1:1
    D.雄性个体中AA基因型可能存在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丙组黄色自由交配,后代黄∶黑=3∶1,说明黄色是显性,且黄色亲本为Aa。雄性中黄∶黑=2∶1,说明AA的黄色致死。
    【详解】
    A、杂交组合甲的后代全为黄色,说明黄色是显性,且双亲纯合,正确甲为AA,A正确;
    B、杂交组合乙后代为黄∶黑=1∶1,说明乙为黑色(aa♀)×黄色(Aa♂),B正确;
    C、结合表格可知,丙组子代中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比例为4∶3,C错误;
    D、丙组雄性个体黄(Aa)∶黑(aa)=2∶1,说明AA基因型可能存在致死现象,D正确。
    故选C。
    4.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如表所示。进行下列两种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容器中小球的种类及个数
    E字母的小球
    e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甲容器
    12个
    12个
    0
    0
    乙容器
    12个
    12个
    0
    0
    丙容器
    0
    0
    12个
    12个
    丁容器
    0
    0
    12个
    12个

    ①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开记录子母组合,重复100次②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A.操作①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B.操作②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操作①重复100次后统计纯合子,概率为25%
    D.操作①中甲、乙容器内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用不同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
    A、由于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所以操作①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A错误;
    B、由于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操作②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B错误;
    C、①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EE、ee组合概率分别为50%、25%、25%,纯合子概率为25%+25%=50%,C错误;
    D、由于雌雄配子数目不等,所以操作①中甲、乙容器内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D正确。
    故选D。
    5.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品系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基因型
    显性纯合子AABBEEDDGG
    白色(aa)aaBBEEDDGG
    短节(bb)AAbbEEDDGG
    甜(ee)AABBeeDDGG
    矮茎(dd)AABBEEddGG
    白色(gg)AABBEEDDgg
    所在染色体
    Ⅰ、Ⅳ、Ⅵ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高度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⑤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⑤和⑥作亲本进行杂交
    C.选择品系③和⑤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短节高茎的植株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3
    D.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③和⑥作亲本进行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①高茎显性纯合,⑤矮茎隐性纯合,因此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高度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以①和⑤做亲本进行实验,A正确;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组合作为亲本,而⑤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可选择品系⑤和⑥作亲本进行杂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只考虑节长和茎的高度,则品系③和⑤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和BBdd,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BbDd,自交得F2,F2短节高茎(bbD_)中纯合子占1 × 1/3=1/3 ,故杂合子为1-1/3=2/3,C正确;
    D、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③和⑥、②和④、②和⑤等作亲本进行杂交作亲本进行杂交,D正确。
    故选B。
    6.已知某品种油菜粒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黄粒品种甲与黑粒品种乙杂交,子一代全是黄粒,子二代中黄粒:黑粒=9∶7。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子一代黄粒测交,后代黄粒∶黑粒=1∶3
    B.子二代黄粒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9,黑粒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7
    C.子二代黑粒的基因型有5种
    D.通过对子二代黄粒测交,发现子二代黄粒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子一代全是黄粒,子二代中黄粒∶黑粒=9∶7,为9∶3∶3∶1的变式,因此子一代黄粒的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为A/a和B/b)。黄粒为双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_B_。
    【详解】
    A、子一代黄粒测交(与aabb杂交),后代黄粒(AaBb)∶黑粒(Aabb、aaBb、aabb)=1∶3,A正确;
    B、子二代黄粒植株(A_B_)中纯合子为AABB,占1/9,则杂合子的比例为8/9,黑粒植株中纯合子占3/7(1/7AAbb、1/7aaBB、1/7aabb),杂合子的比例为4/7,B错误;
    C、子二代基因型一共有3×3=9种,黄粒A_B_有2×2=4种,因此黑粒的基因型有9-4=5种,C正确;
    D、通过对子二代黄粒测交,发现子二代黄粒(9A_B_)中纯合子(1AABB)的比例为1/9,D正确。
    故选B。
    7.若哺乳动物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现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

    黄色×褐色
    全为黄色
    黄色:褐色=13:3

    全为褐色
    黄色:褐色=1:3
    A.第二组亲代表现为黄色的个体与F2子代表现为黄色的个体基因型相同
    B.第一组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组合二中则为aaDd
    C.第二组F1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第一组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结合题干和表格分析,F2黄色∶褐色=13∶3,为9∶3∶3∶1的变式,因此第一组的F1的黄色为AaDd,第一组的F2的褐色的基因型为A_dd,黄色的基因型是A_D_,aa_。第一组的亲本为黄色(aaDD)×褐色(AAdd),第二组的亲本为黄色(aadd)×褐色(AAdd)。
    【详解】
    A、第二组亲代表现为黄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dd,F2子代表现为黄色的个体基因型为aadd,A正确;
    B、第一组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组合二中则为aadd,B错误;
    C、第二组F1的基因型为Aadd,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第一组F2中,黄色的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aaDD∶aaDd∶aadd=1∶2∶2∶4∶1∶2∶1,共有7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3,D错误。
    故选A。
    8.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组合一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3:1
    杂交组合二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15:1
    杂交组合三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63:1
    A.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杂交组合二的母本宽叶有4种基因型
    C.杂交组合二的子一代宽叶测交,后代宽叶:窄叶=3:1
    D.窄叶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1都是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一,F2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4,说明符合一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二,F2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16,说明符合两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三,F2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64,说明符合三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性状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杂交组合二的子一代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则杂交组合二的母本宽叶基因是AABBcc、AAbbCC、aaBBCC,三种基因型,B错误;
    C、杂交组合二的子一代宽叶(AaBbcc、AabbCc、aaBbCc)与窄叶(aabbcc)进行测交,后代宽叶:窄叶=3:1,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宽叶是显性性状,窄叶是隐性性状,只要有显性基因就变现为宽叶,窄叶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D正确。
    故选B。
    9.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可形成3个四分体
    B.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分裂结束可以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B的生殖细胞
    C.⑤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若图④表示减数分裂,BC段某些细胞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
    A、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可形成3个四分体,A正确;
    B、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可知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此细胞分裂结束可以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体细胞,B错误;
    C、⑤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若图④表示减数分裂,BC段某些细胞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④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⑤合子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⑥合子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
    ①受精卵中(合子)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①正确;
    ②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丢失大部分细胞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因此受精卵(合子)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
    ④受精卵中的细胞核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而来,故其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④正确;
    ⑤合子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
    ⑥合子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全部来自母亲,故合子中的DNA少数来自父方,多数来自母方,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下列细胞中与其正常体细胞(如神经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核DNA数不同的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第二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由于经过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尚未分裂,核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后期的细胞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
    D、第二极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均为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B。
    12.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图、图乙为从该生物的某器官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①对应乙图中丙组细胞,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③正常情况下没有同源染色体
    C.甲图②或③都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甲图③对应乙图中乙组细胞,其分裂产生的第二极体不属于生殖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图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由于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②为初级卵母细胞,③为次级卵母细胞。乙图中甲组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染色体的数目(N),丙组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N)。
    【详解】
    A、甲图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对应乙图中丙组细胞,A正确;
    B、甲图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甲图②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中没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
    D、甲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对应乙图中乙组细胞,其分裂产生的第二极体不属于生殖细胞(卵细胞才是生殖细胞),D正确。
    故选C。
    13.下图为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①→③→⑤
    B.细胞②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细胞①、③、④、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①的名称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
    A、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⑤,A错误;
    B、细胞④细胞质均等分裂,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细胞②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细胞①、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细胞①的名称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D正确。
    故选D。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
    B.“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内容
    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D.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大肠杆菌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详解】
    A、“F1全为高茎,F2中高茎和矮茎分离比约为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测交实验结果是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实验验证”的内容,演绎推理”的内容是指测交实验的预测结果:测交后代高茎:矮茎=1:1,B错误;
    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即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C正确;
    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也无成形的细胞核,而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核遗传,D正确。
    故选CD。
    15.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A、a)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B、b)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基因型:豌豆都为AA,玉米为BB或Bb
    B.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基因型: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豌豆、玉米都是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若玉米所产的b花粉有50%不育、则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后,性状分离比为5:1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F1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详解】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AA)上所产生的F1的基因型都为AA;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自交又可进行杂交,显性性状的植株(BB)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A正确;
    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后代都为隐性个体aa;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自交又可进行杂交,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杂交后代为显性个体Bb,自交后代为隐性个体bb,B正确;
    C、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全为隐性个体,C错误;
    D、若玉米所产的b花粉有50%不育,则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产生的雄配子花粉为2/3B、1/3b,雌配子为1/2B、1/2b,隐性性状bb为1/3×1/2=1/6,显性性状为1-1/6=5/6,性状分离比为5:1,D正确;
    故选ABD。
    16.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F1,F1自交得F2,F2出现了5种类型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2会出现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
    C.两株纯合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答案】B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的性状是数量性状,F1自交得F2,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是1:4:6:4:1,是16种组合,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
    【详解】
    A、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则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 F1基因型为AaBb,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因此F2会出现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1AABB):4(2AABb、2AaBB):6(1AAbb、1aaBB、4AaBb):4(2Aabb、2aaBb):1(aabb),B正确;
    C、两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才能产生F1为AaBb,C正确;
    D、 F1基因型为AaBb,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后代中的显性基因数量最多2个,最少1个,因此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1AaBb、1Aabb+1aaBb、1aabb),D错误。
    故选BC。
    17.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6:2:3:1.由此所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B.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子代黄色卷尾鼠有3种基因型
    D.若子代: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4:2:2:1,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基因A纯合也致死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已知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得子代: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6:2:3:1,逐对分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纯合致死;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综合分析两种性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体色的基因A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A错误;
    B、综合分析两种性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子代黄色卷尾鼠有AaTT、AaTt2种基因型,C错误;

    D、若子代: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4:2:2:1,子代中黄色:鼠色=6:3=2:1,卷尾:正常尾=2:1,原因是基因A纯合致死,基因T也纯合致死,D正确。
    故选AC。
    18.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B段
    B.AB、EF、IM段存在同源染色体
    C.DE、JK、HI段染色体数目上升原因相同: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D.EF段、IJ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目也一定相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 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 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
    A、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AB段内,A正确;
    B、AB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EF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M段有丝分裂过程,其中EF段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DE、JK段染色体数目上升原因相同: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HI段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EF(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段、IJ(有丝分裂前、中期)段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目IJ段是EF的两倍,D错误。
    故选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9.如图为豌豆进行的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具有以下特征: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叫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去雄后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
    ①由此可以看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接着让子代白花顶生测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②选取基因型Aabb和AAbb红花腋生豌豆,Aabb:AAbb=2:1,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
    【答案】(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品种多、性状差别显著)
    (2)授粉     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遵循     白花顶生:白花腋生=2:1     红花腋生:白花腋生=5:1     2/3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研究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两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1)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且具有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此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2)
    上图为杂交实验的过程,操作①是对母本去雄,操作②是在适宜时期取皱粒豌豆的花粉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①去雄后的操作为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
    ①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顶生:腋生=3:1,说明红花和顶生是显性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让子代白花顶生测交(aaB-×aabb),即1/3aaBB×aabb、2/3aaBb×aabb,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顶生:白花腋生=2:1。③选取基因型Aabb和AAbb红花腋生豌豆,Aabb:AAbb=2:1,该种群自交:2/3Aabb自交后代为红花腋生豌豆2/3×3/4=1/2,白花腋生2/3×1/4=1/6;1/3AAbb自交后代为红花腋生豌豆1/3,故该种群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腋生:白花腋生=5:1。④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2/3×1/2+1/3=2/3。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知识,识记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操作过程中去雄、授粉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的遗传涉及4个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Cb、Cs、Cc、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和白色。为确定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四组实验,确定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其遗传方式遵循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实验四中豚鼠庚的基因型为______。
    (3)现有一只黑色雄性豚鼠。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与多只____________豚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黑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说明黑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CbCs;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则说明黑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CbCx。
    ④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说明黑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1)Cb>Cs>Cc>Cx     分离定律
    (2)4     CsCx
    (3)白色雌性     CbCb     黑色:银色=1:1     黑色:乳白色=1:1     CbCc
    【解析】
    【分析】
    由几组杂交实验可知4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Cb>Cs>Cc>Cx,依次推出甲(黑色):CbCx、乙(黑色):CbCx、丙(黑色):CbCs、丁(黑色):CxCx、戊(乳白色):CcCx、己(乳白色):CcCx、庚(银色):CsCx、辛(乳白色):CcCx。
    (1)
    豚鼠毛色中黑色与白色为相对性状,实验一的F1中黑色与白色的比例为3∶1,由此可知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其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根据实验二可知,黑色对银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三可知,乳白色对白色为显性;根据实验四可知,银色对乳白色为显性。4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Cb>Cs>Cc>Cx。
    (2)
    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其基因型可能有CbCb、CbCs、CbCc、CbCx4种。4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Cb>Cs>Cc>Cx,故可推测实验四中豚鼠庚的基因型为CsCx辛的基因型为CcCx。
    (3)
    ①现有一只黑色雄性豚鼠。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黑色其基因型CbCb、CbCs、CbCc、CbCx,应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白色雌性豚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分析: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基因型为CbCb; 若基因型为CbCs,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银色=1∶1;若基因型为CbCc,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乳白色=1∶1。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1.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与剑形,其中波状齿与锯齿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条形叶与剑形叶由两对等位基因(B、b,D、d)控制,全为隐性基因表现为剑形叶。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45:3:15:1。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波状齿与锯齿,____________为隐性。
    (2)控制条形叶与剑形叶基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锯齿剑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测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5)若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某同学猜测问题出在波状齿与锯齿这对性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基因型致死。
    【答案】(1)锯齿
    (2)遵循     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
    (3)AaBBDD     aabbdd
    (4)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1:3:1
    (5)AA
    【解析】
    【分析】
    题干分析“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45:3:15:1”,F2中波状齿:锯齿=(45+3):(15+1)=3:1,说明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条形叶:剑形叶=(45+15):(3+1)=15: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叶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是条形叶,全为隐性基因表现为剑形叶。
    (1)
    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45:3:15:1,波状齿:锯齿=3:1,可知波状齿为显性,锯齿为隐性。
    (2)
    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45:3:15:1,条形叶:剑形叶=15:1,这是9:3:3:1变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波状齿为显性,锯齿为隐性;条形叶为显性,剑形叶为隐性;亲本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锯齿剑形叶(aabbdd)植株杂交,后代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可知亲代的波状齿为Aa,又因后代没有剑形叶,推测条形叶为BBDD,故亲代基因型为AaBBDD×aabbdd。
    (4)
    让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测交,即AaBbDd×aabbdd,Aa×aa后代波状齿:锯齿=1:1。BbDd×bbdd后代条形叶:剑形叶=3:1,故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波状齿条形叶(1/2×3/4):波状齿剑形叶(1/2×1/4):锯齿条形叶(1/2×3/4):锯齿剑形叶(1/2×1/4)=3:1:3:1。
    (5)
    分析“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F2中波状齿:锯齿=(30+2):(15+1)=2:1,说明叶缘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波状齿为显性性状,波状齿的纯合子AA致死。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所得数据的推理能力,能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位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丙细胞位于图1中____________过程(填编号),也位图3____________过程(填编号)。
    (2)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1中____________过程(填编号);图2中____________细胞;图3中____________过程(填编号),
    (4)图3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__(填字母),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①
    (2)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颜色错误
    (3)②     丙     ①
    (4)A     C     受精作用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①表示染色体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2、分析图2: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分析图3: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二者属于次级精母细胞,④是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间、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1中的②过程,也位于图3的①过程。
    (2)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以及细胞质在分裂,可以判断图2中的甲细胞应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错误之处在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颜色错误。
    (3)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发生在图1中的②过程,图2中的丙细胞,图3中的①过程。
    (4)
    根据分析可知:图3中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A,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C,B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利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变化特点识图分析,准确判断各时期的图像。难点部分是图3的曲线判断,能够根据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准确判断曲线代表的个分裂时期的突破问题的关键。
    23.图1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3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图2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有____________。
    (2)图2中甲图属于图1细胞类型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图1细胞类型____________中。
    (3)图2中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2中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CD段,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3中的____________段。
    【答案】(1)甲、乙、丙     丙 、丁
    (2)a     b
    (3)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4)着丝粒分裂     丙、丁     EF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细胞,c表示体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e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2、分析图2:甲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是体细胞,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
    3、分析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1)
    据分析可知,图2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丙,图2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有丙 、丁。
    (2)
    图2中甲图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属于图1中的a类型,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属于图1细胞中的b类型。
    (3)
    图2中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故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4)
    图3中DE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目之比恢复为1。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的丙、丁有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甲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图3中的EF段。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pdf、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高二生物试题PDF版无答案pdf、卓越高二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