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整册授课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新课,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4.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并学会欣赏关羽、张飞等配角的优秀品质,多角度地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掌握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难点:掌握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一段有名的佳话,电视剧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讲述这一故事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体会其感人之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2)《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进行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文中相关人物介绍。
(1)刘备
蜀汉昭烈帝,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公元221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2)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故事背景介绍。
建安十二年(207)冬至十三年(208)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课文就是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的。
4.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殆(dài) 拜谒(yè)
沔(miǎn) 纶巾(guān)
胄(zhòu) 鹤氅(chǎng)
箪食壶浆(dān)愧赧(nǎn)
存恤(xù) 顿开茅塞(sè)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胄: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存恤:爱惜,体恤。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想得到有才德的人,好像口渴急需喝水那样。比喻迫切希望求得贤才。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梳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步骤二: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写刘备?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确:兴复汉室,建功立业。
(3)刘备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受到他的诚心诚意,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呢?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拱立阶下、下拜等)、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先生”)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2.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性格特点: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
(2)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明确: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抗曹,图取中原。
(3)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4)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刘备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3.文中还写了张飞、关羽,对他二人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二人的反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言描写。张飞直爽、鲁莽、暴躁、不计后果,对刘备忠心。关羽稳重、顾全大局。二人的反对,反衬出刘备的有远见、有诚意以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这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就是刘备的这份感动千年的真诚!那么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说《三国演义》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五、拓展延伸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诵读本诗,进行赏析。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确: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附: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刘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礼贤下士侧面描写诸葛亮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雄才大略侧面描写
◇课后反思◇
《三顾茅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教学时,抓住“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让学生通过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这些句子,能表达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表格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导入,明确目标,走近作者,了解作品,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深层探究,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