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成套阶段检测含解析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神经调节阶段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神经调节阶段检测含解析,共14页。
阶段过关检测(二) 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C.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解析:选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A正确;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B正确;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C正确;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轴突和树突),神经纤维是通常套有髓鞘的轴突,神经末梢为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D错误。2.下列仅需要低级中枢参与,而不需要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是( )A.惊弓之鸟 B.望梅止渴C.针扎抬腿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解析:选C 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参与,A、B、D错误;针扎抬腿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中枢参与,C正确。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能正确表示突触后膜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的膜电位状况的是( )解析:选D 由题意“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可知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4.肠道内壁上排列着的一些特殊细胞,可以识别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酸碱度等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据此判断,这些细胞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 D.效应器解析:选A 肠道内壁上排列着的一些特殊细胞,可以识别食物中的化学成分、酸碱度等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据此判断,这些细胞属于感受器。5.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K+通透性C.增大Na+通透性 D.降低Na+通透性解析:选B 由图示分析可知,添加化合物后在电刺激的作用下,由静息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无法恢复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为K+大量外流,降低K+的通透性会阻止K+外流,促使动作电位的形成,抑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故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K+的通透性。6.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解析:选A 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兴奋不能传递,说明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A正确;。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B.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产生负电波C.跨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解析:选A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A错误;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产生负电波,B正确;跨步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属于复杂反射,C正确;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8.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使神经麻醉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然后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刺激皮肤,结果如表:刺激时间刺激部位现象麻醉较短时间趾尖皮肤无屈反射背部皮肤有搔扒反射麻醉几分钟后趾尖皮肤无屈反射背部皮肤无搔扒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麻醉较短时间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元无动作电位B.麻醉较短时间坐骨神经的传出神经元有动作电位C.麻醉几分钟后搔扒反射的传入神经元无动作电位D.麻醉几分钟后搔扒反射的传出神经元无动作电位解析:选C 据表分析可知,麻醉较短时间,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背部皮肤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元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故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元无动作电位,而传出神经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麻醉几分钟后,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背部皮肤没有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传入神经可能正常而传出神经被麻醉,故搔扒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可能会有动作电位产生而传出神经无动作电位。9.已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播且速度相同。在图甲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那么刺激b处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解析:选B 刺激图甲a处,电流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出现如乙图所示电位变化,若刺激点在图甲中的b点,则电位变化与图乙相同,但两电极间隔的时间变短,B项图示符合题意。10.如图表示一段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纵切面,①为轴突,②为髓鞘细胞(髓鞘细胞是一种绝缘细胞,它包裹着轴突,轴突膜被它包裹的地方无机盐离子难以通过)。髓鞘细胞间的空隙称为朗飞结。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②都是受到适宜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细胞B.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负外正C.当①某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K+从Ⅱ处流向Ⅰ处的同时从Ⅲ处流向②D.若相邻的两个Ⅰ间能形成局部电流,则朗飞结能加快①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解析:选D 根据题干可知,②为髓鞘细胞,包裹着轴突的地方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因此不能产生兴奋,A错误;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会形成动作电位,原理是钠离子内流,而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钾离子外流,C错误;郎飞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导的速度,D正确。11.在功能正常的粗大枪乌贼神经纤维的膜内连接一个灵敏电位计,在该神经纤维的某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指针出现如图偏转(偏转到最大角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部位离a处更近B.a处产生了负电波,b处产生了动作电位C.a处处于极化状态,b处处于反极化状态D.若在a的左侧给予适宜刺激,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而且偏转的幅度相同解析:选D 神经纤维的膜内连接一个灵敏电位计,当指针出现如图偏转时,只能确定刺激位点不在a和b的正中间,A错误;a处产生了动作电位,b处为静息电位,B错误;a处处于去极化或反极化状态,b处处于极化状态,C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中不会减弱,所以在a的左侧给予适宜刺激,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而且偏转的幅度相同,D正确。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与骨骼肌形成多个突触B.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以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D.神经元的轴突就是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神经解析:选A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与骨骼肌形成多个突触,A正确;神经递质受体应在胞体膜或树突膜表面,B错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由2个神经细胞来完成,C错误;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髓鞘和神经膜组成的。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结构为神经,D错误。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B.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减慢C.大脑对排尿反射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D.下丘脑存在调控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解析:选B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心跳减慢,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会使心跳加快,故A正确,B错误;排尿反射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下丘脑存在调控内脏活动较高级中枢,D正确。14.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罗卡区与韦尼克区均与语言能力有关B.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大脑皮层体觉区位于大脑左半球,运动区则相反D.聋哑人之间的手语交谈依靠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就能实现解析:选A 布罗卡区与韦尼克区均与语言能力有关,A正确;用电刺激病人中央后回的底部,可引起唇和舌电麻样感觉,B错误;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别有体觉区、运动区,C错误;聋哑人之间的手语交谈除依靠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外,还需要语言中枢才能实现,D错误。15.下列关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神经肌肉接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后膜的面积大于突触前膜的面积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C.神经肌肉接点的作用是进行细胞间神经冲动的传导D.突触前膜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解析:选A 神经肌肉接点构成突触,突触后膜的面积大于突触前膜的面积,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进入肌细胞,B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的作用是进行细胞间化学信号的传递,C错误;突触前膜可以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D错误。16.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的所有神经元的胞体都位于脊髓B.膝跳反射发生时,结构④上会产生负电波C.膝跳反射反生时,能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D.用适宜电流刺激A,电位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产生膝跳反射解析:选C 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位于脊髓,A错误;分析示意图,膝跳反射发生时,结构④受到抑制,不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膝跳反射反生时,能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检测到动作电位,C正确;用适宜电流刺激A,可以产生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17.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给皮肤a适宜刺激能引起肌细胞e收缩,反射弧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皮肤B.神经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参与构成反射中枢C.f处是突触,突触后膜的受体接受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后发生去极化D.肌膜受刺激后引起肌纤维收缩,继而引起肌膜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D 题干信息“给皮肤a适宜刺激能引起肌细胞e收缩”,说明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正确;由图示可以看出,神经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是神经中枢的组成部分,B正确;f处是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突触后膜的受体接受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后发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肌膜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继而引起肌纤维收缩,D错误。18.如图是一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甲为两极均接在膜外的电表,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电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降低标本外液的Na+浓度,则甲电表的偏转幅度会减小B.甲电表偏转幅度与M处的刺激强度呈正相关C.甲所测得的神经冲动可传至肌纤维内部D.静息时,甲所测得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解析:选A 若降低标本外液的Na+浓度,则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甲电表的偏转幅度会减小,A正确;动作电位形成后,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无关,B错误;甲所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表面的电位变化,C错误;静息时,甲所测得的电位是0电位,不是静息电位,D错误。19.一般来说,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其中多数神经元可能同时处于激活或失活状态,如图,我们将不同时间产生的信号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细胞兴奋的现象称为时间总和,不同输入信号同一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的变化称为空间总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次在较短的时间刺激A,可以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B.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没有电位的变化C.左图中的A、B、C三个突触小体可能来自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D.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是由多个突触形成的小电位共同决定的解析:选D 据图可知,要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需要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刺激的累加,A错误;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值变大,B错误;突触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突触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错误;由膜电位的峰值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是由多个突触形成的小电位共同决定的,D正确。20.研究人员用脊蛙(去除脑的蛙)为材料进行实验,用硫酸分别刺激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蛙的脑去除是为了避免反射中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处于反极化过程的神经元质膜,对Na+的通透性持续增大C.若用硫酸刺激已剥去皮肤的左后肢中趾,左、右后肢均不收缩D.该实验结果说明a神经中只含有传入神经纤维,b神经中只含有传出神经纤维解析:选C 将蛙的脑去除是为了避免大脑皮层对脊髓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即避免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错误;Na+内流导致神经元质膜出现反极化状态,反极化过程的神经元质膜对K+的通透性会增大,对Na+的通透性降低,B错误;由于皮肤则中含有感受器,没有皮肤则无感受器,若用硫酸刺激已剥去皮肤的左后肢中趾,无法产生神经冲动,则左、右后肢均不收缩,C正确;该实验中,用硫酸分别刺激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说明a神经和b神经中都既含传入神经元,也含传出神经元,D错误。21.如图表示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电位的影响,图1和图2中的离子通道分别允许Na+和Cl-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神经递质以扩散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B.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传入神经元释放图2类似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C.图1的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析:选C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A错误;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传入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而图2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图1的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C正确;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因此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22.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X通过胞吐释放小分子神经递质,可保证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B.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一定会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C.细胞Y上蛋白M的数量减少,有可能导致人患抑郁症D.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解析:选B 细胞X通过胞吐释放小分子神经递质,可保证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故神经递质作用于细胞Y之前细胞Y膜内不可能是正电位,B错误;细胞Y上蛋白M的数量减少,神经递质无法作用于蛋白M,有可能导致人患抑郁症,C正确;MAOID能够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其分解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增加,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D正确。23.破坏蛙脑保留脊髓,获得脊蛙,暴露该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如图为该脊蛙屈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和b为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就可引起屈反射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并不形成动作电位C.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就是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D.在该反射弧上某处进行1次刺激,可验证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D 实现反射需要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的刺激,因此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若是刺激强度不够,不会引起屈反射,A错误;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也会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元,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即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24.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d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膜蛋白的协助且不消耗能量C.神经递质能改变Na+通道的通透性,对K+通道无影响D.动作电位大小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选B K+的少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de段形成动作电位,此时Na+通过易化扩散方式大量内流,需要膜蛋白的协助且不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能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错误;动作电位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度无关,D错误。25.河豚毒素(TTX)为一种钠通道阻滞剂,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TTX对兴奋传递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动作电位峰值(mV)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Ⅰ未加TTX(对照)7575Ⅱ浸润在TTX中5 min后6565Ⅲ10 min后5025Ⅳ15 min后400A.枪乌贼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负电波沿着树突传送下去B.若微电极刺激强度增大,则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会变大C.根据Ⅱ、Ⅲ、Ⅳ组可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D.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可用来开发治疗肌肉松弛症的药物解析:选C 枪乌贼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负电波沿着轴突传送下去,A错误;一定刺激强度内,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则不再增加,B错误;由题意可知,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C正确;由题意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不可用来开发治疗肌肉松弛症的药物,D错误。二、非选择题26.神经细胞膜上的一些载体,在静息电位的维持、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首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B有关,它不断向细胞内运输K+,向细胞外运输Na+,这样就会产生浓度差,该过程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其次A一直处于开放状态,K+通过A不断流失到细胞外。K+能通过A,不能通过C,说明载体具有________性。(2)载体C只有在神经元相应部位受到刺激时,才会开放引起动作电位,此时Na+通过C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用“甲”“乙”和“→”表示)。(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细胞膜的这一功能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静息电位的维持依靠Na+K+泵,是主动转运;离子通道蛋白A在静息电位产生过程中一直开放,保证大量带正电荷的钾离子外流,并且具有特异性。(2)当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内流,即甲→乙,并通过载体蛋白C实现。(3)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是兴奋能够在多个细胞间传递的结构基础,从而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答案:(1)主动转运 特异(或专一) (2)甲→乙(3)信息交流 保证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使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27.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乙图中的B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_______膜。(2)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 (字母)点也可产生兴奋。(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及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a、c、d、e点也可产生兴奋。(3)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过程是一个耗能过程,与线粒体有关。答案:(1)感受器 d 树突 (2)神经中枢a、c、d、e (3)高尔基体 线粒体28.如图表示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电流表②在D处的测量电极插在膜内,其他测量电极均置于膜表面,C表示物质,E、F是刺激电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B=BD,则刺激B处,电流表②发生________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刺激F处,电流表②③偏转次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2)若将B处结扎(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电流表①偏转________次;电流表③向左偏转幅度最大时,G处Na+通道将________(填“开放”或“关闭”)。(3)若C为乙酰胆碱,当C与乙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将导致________内流。C除作用于神经细胞的受体外,通常还可以作用于________细胞的受体。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若AB=BD,则刺激B处,A、B处于同一神经元上,兴奋会先传导到A,B、D分别处于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上,兴奋会后传递到D处,故电流表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F处,兴奋只能在神经元乙上传导,只能经过电流表②的右电极,故电流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表③在神经元乙外表面,兴奋两次经过电流表③的左右两个电极,故其会发生两次偏转。(2)将B处结扎(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则神经元甲不会产生兴奋,电流表①不会偏转,且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神经元乙会产生兴奋,但兴奋只能在突触后神经元乙上传导,不会传递到神经元甲,故电流表①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③向左偏转幅度最大时,说明G处产生了动作电位且已经达到钠离子内流的最大值,故G处Na+通道将关闭。(3)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若C为乙酰胆碱,当C与乙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将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乙酰胆碱除作用于神经细胞的受体外,通常还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的受体。答案:(1)2 相反 1 2 (2)0 关闭 (3)Na+ 肌肉29.制备一个神经纤维—肌细胞标本,用于测试肌细胞的收缩特性。装置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A点,在B、C点中,哪一点能记录到瞬间发生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变化?________。肌细胞将有什么反应?______________。(2)停止刺激,肌细胞有什么反应?____________。(3)刺激C点,肌细胞有什么反应?____________。(4)以上实验证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B之间通过神经纤维连接,兴奋在它们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C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他们之间的传递相对慢些,故刺激A点,在B、C点中,B点能记录到瞬间发生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变化,肌细胞受到刺激会收缩。(2)肌细胞受到刺激会收缩,停止刺激,肌细胞舒张。(3)刺激C点,肌细胞直接受到刺激,会收缩。(4)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①神经冲动的传导,以电位变化的形式进行,这种冲动一直传导到肌细胞,引起肌细胞收缩;②肌细胞具有收缩的特性;③肌细胞必须受刺激才能收缩,刺激的形式可以是神经冲动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刺激。答案:(1)B 收缩 (2)舒张 (3)收缩 (4)①神经冲动的传导,以电位变化的形式进行,这种冲动一直传导到肌细胞,引起肌细胞收缩;②肌细胞具有收缩的特性;③肌细胞必须受刺激才能收缩,刺激的形式可以是神经冲动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刺激30.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将蛙的左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出现屈肌反射(屈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剥去蛙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验证刺激感受器与屈腿不同时发生,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原因。(要求与说明: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刺激感受器与屈腿不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图1装置测定蛙腓肠肌在某特定刺激时间下的阈强度,实验表明: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①请在图2坐标上画出肌肉的阈强度—作用时间曲线。②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选择性破坏肌膜凹入肌纤维内部的结构,再给肌肉阈强度刺激,表面肌膜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但肌肉不收缩,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肌肉收缩。解析:(1)将蛙的左后肢最长趾趾端浸入0.5%硫酸溶液中,出现屈肌反射,说明屈肌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剥去蛙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会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感受器缺失,不能产生反射。(2)①若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反射不是同时发生的,则实验思路:用0.5%硫酸溶液刺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用灵敏仪器测定刺激感受器开始到出现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的。②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要时间、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需要时间。(3)①根据实验结论绘制的肌肉的阈强度—作用时间曲线见答案。②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检测到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若选择性破坏肌膜凹入肌纤维内部的结构,再给肌肉阈强度刺激,表面肌膜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但肌肉不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必须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才能引起肌肉收缩。答案:(1)屈肌反射的反射弧完整 不会 剥去皮肤导致感受器缺失 (2)①将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用0.5%H2SO4溶液刺激一侧后肢的趾尖,测定刺激感受器开始到出现屈腿的时间 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需要时间、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要时间(3)①②不变 肌膜的动作电位必须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