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成套课时检测含解析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O2浓度大于细胞内液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解析:选D 细胞的代谢需要稳定的温度、pH等,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 B正确;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因此内环境的O2浓度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并不只是血液成分稳定,因此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其他成分的平衡也可能被打破,人也可能会发生疾病,D错误。2.某同学在一次性饮用大量酸奶后,体内pH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究其原因是体内存在能够维持pH相对稳定的( )A.水 B.无机盐C.葡萄糖 D.核酸解析:选B 内环境稳态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是因为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正常人的pH为7.35~7.45之间,由于缓冲对H2CO3和NaHCO3的存在使得该同学大量饮用酸奶之后其pH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③C.② D.④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③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①为血浆,④为淋巴。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浆蛋白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②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4.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解析:选D 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5.肌肉细胞缺氧时产生的物质、pH的变化及需要的缓冲物质依次是( )A.CO2、迅速降低、NaHCO3B.CO2、基本不变、H2CO3C.乳酸、迅速降低、NaHCO3D.乳酸、基本不变、NaHCO3解析:选D 肌肉细胞缺氧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后,被NaHCO3和其他碱性物质中和,使pH基本不变。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有关B.内环境稳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C.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D.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解析:选C 内环境稳态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有关,A正确;内环境稳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B正确;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但由于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D正确。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叙述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D.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解析:选C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持续兴奋,导致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但是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变动,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体温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8.研究人员对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血糖、体温、酸碱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B.三项生理指标的调控不都与下丘脑直接相关C.训练开始后,运动员散热量会有所增加D.三项生理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恒定不变解析:选D HCO、HPO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A正确;渗透压和体温的调节与下丘脑直接相关,而酸碱度的调节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直接相关,血糖的调节主要与激素有关,也受神经调节,B正确;训练开始后,运动员散热量和产热量都会有所增加,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随着外界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内处于动态平衡,因此三项生理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9.抗洪战士经过连续多天的奋战,手掌、脚掌上都磨出了水疱,几天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疱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C.水疱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解析:选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正确;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量最高,B错误;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10.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仅清水组是对照组B.图示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无限大C.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血浆组弱D.图示三条曲线所示结果均是科学合理的解析:选C 根据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的能力最强。由此可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均起对照作用,A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B错误;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比血浆组弱,C正确;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变小,曲线应该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D错误。1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A错误;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需氧呼吸为主,C错误;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D错误。12.现在有些生产厂家在售卖饮用水时,称碱性水为“健康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机体后,内环境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B.血浆中的NaHCO3/NaH2PO4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C.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作用必须在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配合下进行D.肺排出CO2减少,体内CO2浓度升高会产生呼吸性酸中毒症状解析:选B 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机体后,在内环境中的缓冲对作用下,使其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血浆中的H2CO3和NaHCO3是一对缓冲对,Na2HPO4和NaH2PO4是一对缓冲对,B错误;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缓冲对释放出较多的氢离子,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结合形成碳酸和乳酸钠,碳酸又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终由肺排出,而乳酸钠随尿排出,缓解了血浆中酸的过多积累,因此,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作用必须在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配合下进行,C正确;肺排出二氧化碳减少,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症状的发生,D正确。13. 某研究小组为验证家兔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步骤甲组乙组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①?25 mL缓冲溶液25 mL血浆?25 mL缓冲溶液25 mL血浆②滴加5 mL的Na2CO3溶液?A.甲组作为对照组,作用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B.应测定三种实验材料的初始pH,以便与实验后的pH做比较C.步骤①应向1号试管中加入25 mL蒸馏水,步骤②乙组应加入5 mL NaOHD.本实验可证明家兔血浆中含有HCO、HPO等缓冲物质解析:选B 1号试管中加入25 mL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A错误;应测定三种实验材料的初始pH,以便与实验后的pH做比较,B正确;步骤①应向1号试管中加入25 mL蒸馏水,步骤②乙组应加入5 mL乳酸溶液,C错误;本实验可证明家兔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但不能证明具体成分,D错误。二、非选择题14.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对于人体来说,体温稳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钙主要来自________。哺乳动物血钙浓度过低时会出现________,血钙浓度过高时会出现肌无力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中的pH将略有降低。这是因为氧气不足,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都会影响pH值变化。(2)由于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一定变化,即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对于人体来说,体温稳定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4)血钙归根到底都是来自食物。哺乳动物血钙浓度过低时会出现抽搐,血钙浓度过高时会出现肌无力现象,上述现象说明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1)降低 氧气不足,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 (2)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3)神经—体液—免疫 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4)食物 抽搐 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15.人工肾能替代真正的肾脏起部分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特性)。(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________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3)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因此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两方面来预示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选择透过性 (2)血浆 蛋白质和无机盐 (3)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 (4)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同步测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浙科版 (2019)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