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作业含解析 练习
展开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答案: D
解析: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胸腺激素,A正确;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正确;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C正确;脾、淋巴结、扁桃体只是免疫细胞集中的场所,不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
2.(2020山东烟台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需要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
B.淋巴细胞不仅分布于淋巴液中,也分布于血液中
C.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都分布于内环境中
D.免疫活性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需要吞噬细胞参与,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淋巴细胞分布于淋巴液、血液等处,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并分布于唾液、泪液等体外环境中;抗体可分布于乳汁等外分泌液中,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而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3.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
B.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D.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B
解析: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错误;体内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②⑤B.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正确;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正确;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错误;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正确;
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正确。
5.(2020山东临沂月考)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
答案: D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由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A、B、C三项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抗体与白喉杆菌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反应,D项属于特异性免疫。
6.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淋巴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7.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答案: D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以作为抗原性异物,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更易患恶性肿瘤,B正确;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若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
8.(2020辽宁沈阳期中)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增强肺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继续参与免疫反应,引起免疫反应风暴(免疫反应过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清除入侵的新冠病毒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参与
B.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组织液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细胞因子
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缓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反应风暴
答案: C
解析:机体清除入侵的新冠病毒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参与,A正确;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增强肺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患者肺部的组织液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不只有细胞因子,C错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缓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反应风暴,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正确用药不仅能消除或减轻病症,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作用;错误的用药方法,既不能发挥全部的药效,又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 (选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共同构成保卫人体的 防线。
(2)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受影响导致的。
答案:(1)不能 ; 免疫活性物质 ; 第二道
(2)免疫监视
解析:(1)药片中的溶菌酶属于蛋白质,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不能进入人体的内环境,故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不能起作用。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长期使用吗啡极易成瘾,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易患恶性肿瘤,这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受影响导致的。
素养提升练
一、选择题
1.长期雾霾(PM2.5尘埃颗粒)会导致人体肺部细胞死亡,肺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是( )
A.肺泡细胞吞噬大量尘埃颗粒导致肺泡细胞死亡
B.尘埃颗粒导致肺部吞噬细胞死亡进而造成肺部损伤
C.尘埃颗粒导致肺功能受损与肺泡细胞缺乏溶酶体有关
D.尘埃颗粒堵塞支气管使肺泡细胞缺氧而死亡
答案:B
解析:并非每种体细胞都有吞噬抗原的能力,肺部吞噬尘埃颗粒的是吞噬细胞而不是肺泡细胞,A错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尘埃颗粒的酶,尘埃颗粒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进而使细胞死亡、肺部损伤,B正确,D错误;尘埃颗粒导致肺功能受损与肺泡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尘埃颗粒的酶有关,C错误。
易错提醒 溶菌酶≠溶酶体≠溶酶体酶。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可在内环境或者外环境中起杀菌作用;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称为溶酶体酶。溶酶体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包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2020山东潍坊月考)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病毒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可知,树突状细胞有许多突起,其形成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树突状细胞通过其表面的TLR受体识别病毒,B正确;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有效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C错误;病毒作为外来异物,能被树突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相当于抗原,D正确。
3.新型冠状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由于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正常人不会患新型冠状肺炎
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答案: A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A正确;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虽然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但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突破这三道防线,使正常人患病,C错误;对于同一病原体,免疫系统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一般是前两道防线先起作用,突破这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才会起作用,D错误。
4(A).(2020北京东城检测)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A细胞是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因此A细胞是吞噬细胞,A错误;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C、D正确。
4(B).(不定项)(2020北京东城检测)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细胞是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C; D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因此A细胞是吞噬细胞,A错误;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C、D正确。
5(A).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D.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答案: D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由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
5(B).(不定项)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B细胞
D.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答案:C; D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可由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
6(A).(2020黑龙江鹤岗月考)PM2.5是粒径小于 (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B.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C.PM2.5引起吞噬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D.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答案: D
解析: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如皮肤、黏膜可阻挡空气中的部分PM2.5进入人体,A正确;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PM2.5能导致吞噬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因此溶酶体膜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而引起吞噬细胞死亡,C正确;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
6(B).(不定项)(2020黑龙江鹤岗月考)PM2.5是粒径小于 (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B.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C.PM2.5引起吞噬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D.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答案:A; B; C
解析: 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如皮肤、黏膜可阻挡空气中的部分PM2.5进入人体,A正确;
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B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PM2.5能导致吞噬细胞的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因此溶酶体膜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而引起吞噬细胞死亡,C正确;
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20山东青岛检测)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DC细胞与T细胞作用的模式图( 表示信号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DC细胞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 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 细胞类似。
(2)DC细胞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 。
(3)D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 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 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的免疫反应。
(4)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抵抗和抑制作用,使得免疫细胞不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科学家将肿瘤患者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细胞,并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再将这些DC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以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进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上述DC细胞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的优点是 。
答案:(1)胞吞 ; 巨噬
(2)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呈递抗原
(3)抗原信息 ; (特异性)受体
(4)免疫监视 ; 特异性强、副作用小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特异性免疫中与DC细胞功能相似的是巨噬细胞,可通过胞吞的方式将抗原吞入细胞内进行处理、呈递。
(2)DC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其长的突起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呈递抗原。
(3)D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4)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可特异性刺激相关淋巴细胞,使其识别肿瘤抗原,负责对其进行免疫监视。这种治疗特异性强,而且不会损伤正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