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成套课时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学案,共9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1.内环境是由①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④ 淋巴液 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内环境含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⑤ 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4.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⑥ 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⑦ 循环系统 和⑧ 泌尿系统 等系统的直接参与,以及机体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的活动。机体细胞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5.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⑨ 相对稳定 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⑩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⑪ 机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素养整合提升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例1 (2021辽宁辽河油田二中高二月考)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 和Cl-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答案: D 解析:图甲中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A错误;淋巴管和血管之间在锁骨下静脉处直接相通,因此B淋巴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汇入C血浆,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C错误;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正确。素养形成1.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2.体液的四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对点训练1.(2021山东临沂高二期中)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与⑤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成分及含量完全相同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D.若②为肝细胞,则①处的血糖浓度一定高于⑤处答案: C 解析: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两者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A错误;④是组织液,而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⑤和④,C正确;若②是肝细胞,当血糖水平低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则①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⑤处,D错误。2.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②为红细胞。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的氧气浓度一定高于④处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 会引起③pH的变化C.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D.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CO3-/H2CO3 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答案: D 解析:若该组织为肺部组织,则②中的氧气浓度低于④处,A错误;②红细胞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为乳酸,会引起③血浆pH的变化,B错误;③表示血浆,⑤表示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较多,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C错误;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CO3-/H2CO3 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解题思路 题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②为红细胞,则①表示毛细血管,③表示血浆,④表示细胞内液,⑤表示组织液。二、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与人体健康(社会责任——关注人体健康) 例2 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则血浆渗透压下降,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的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素养形成 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分析(1)实质:组织液总量增加。(2)原因分析:渗透压的失衡,即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是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对点训练3.(2021辽宁朝阳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人花粉过敏时B的含量将会增多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C.在A、B、C三种液体中,A中CO2 浓度最高D.E表示排泄系统答案: C 解析:分析题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消化系统,E是排泄系统,F是呼吸系统。人体花粉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A血浆流向B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某人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A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B正确;人体中的CO2 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在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三种液体中,B组织液中CO2 浓度最高,C错误;E是排泄系统,包括泌尿系统、皮肤等,D正确。三、归纳对比法理解“物质转移途径和穿膜层数”(科学思维——理性思维) 例3 如图所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有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B.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C.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答案: B 解析:氧气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D正确;⑥为线粒体,是利用氧气的场所,所以是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B错误;氧气从红细胞出来经过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单细胞)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经过1层细胞膜,再进入线粒体穿过2层膜,共穿过6层膜,一层生物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C正确。素养形成1.图解2.归纳对点训练4.人体内,空气中的O2 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3层B.4层C.5层D.6层答案: C 解析:在人体内,空气中的O2 进入红细胞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 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 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 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 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 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5.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吸收,再经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13B.8C.7D.14答案: D 解析: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小肠绒毛上皮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氨基酸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2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经2层生物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出血浆经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经1层生物膜,至少为7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共14层磷脂分子,选D。6.用同位素标记血液的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经过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穿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参考图如下)( )A.4层B.8层C.0层或8层D.16层答案: C 解析: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依次穿过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壁、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而重新回到血液,最后经静脉流出。而这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穿过一层细胞即经过2层细胞膜,故共穿过8层膜。但并非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会从肾小球滤过,若是没有滤过的葡萄糖分子,则从入球小动脉流入后直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再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流出,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穿过任何膜结构,故选C。物质类别转移途径系统穿膜层数养料(如葡萄糖)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进出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组织细胞(1)=7层废物(如尿素)组织细胞→组织液(内环境)→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肾小管壁细胞(2)=7层O2肺泡→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1层;CO2 运输大都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CO2与O2 的转移途径相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1.内环境是由①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④ 淋巴液 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内环境含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⑤ 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4.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⑥ 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离不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⑦ 循环系统 和⑧ 泌尿系统 等系统的直接参与,以及机体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的活动。机体细胞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5.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⑨ 相对稳定 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⑩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⑪ 机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素养整合提升一、内环境相关图解识别(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例1 (2021辽宁辽河油田二中高二月考)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 和Cl-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答案: D 解析:图甲中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A错误;淋巴管和血管之间在锁骨下静脉处直接相通,因此B淋巴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汇入C血浆,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C错误;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正确。素养形成1.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2.体液的四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对点训练1.(2021山东临沂高二期中)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与⑤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成分及含量完全相同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⑤D.若②为肝细胞,则①处的血糖浓度一定高于⑤处答案: C 解析: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两者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A错误;④是组织液,而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⑤和④,C正确;若②是肝细胞,当血糖水平低时,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则①处血糖浓度可能低于⑤处,D错误。2.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②为红细胞。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的氧气浓度一定高于④处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 会引起③pH的变化C.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D.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CO3-/H2CO3 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答案: D 解析:若该组织为肺部组织,则②中的氧气浓度低于④处,A错误;②红细胞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为乳酸,会引起③血浆pH的变化,B错误;③表示血浆,⑤表示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较多,组织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少,C错误;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HCO3-/H2CO3 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解题思路 题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②为红细胞,则①表示毛细血管,③表示血浆,④表示细胞内液,⑤表示组织液。二、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与人体健康(社会责任——关注人体健康) 例2 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则血浆渗透压下降,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的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素养形成 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分析(1)实质:组织液总量增加。(2)原因分析:渗透压的失衡,即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是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对点训练3.(2021辽宁朝阳高二期中)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人花粉过敏时B的含量将会增多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C.在A、B、C三种液体中,A中CO2 浓度最高D.E表示排泄系统答案: C 解析:分析题图,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消化系统,E是排泄系统,F是呼吸系统。人体花粉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A血浆流向B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某人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A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B正确;人体中的CO2 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在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三种液体中,B组织液中CO2 浓度最高,C错误;E是排泄系统,包括泌尿系统、皮肤等,D正确。三、归纳对比法理解“物质转移途径和穿膜层数”(科学思维——理性思维) 例3 如图所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有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B.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C.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答案: B 解析:氧气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D正确;⑥为线粒体,是利用氧气的场所,所以是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B错误;氧气从红细胞出来经过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单细胞)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经过1层细胞膜,再进入线粒体穿过2层膜,共穿过6层膜,一层生物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C正确。素养形成1.图解2.归纳对点训练4.人体内,空气中的O2 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3层B.4层C.5层D.6层答案: C 解析:在人体内,空气中的O2 进入红细胞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必须要考虑到三点:一是O2 从外界环境进入肺泡中,经过呼吸道,并未穿过任何生物膜;二是O2 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O2 在穿过时先进细胞,再出细胞,共穿过2层细胞膜,同样,毛细血管壁也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的,O2 在进入毛细血管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三是O2 要与血红蛋白结合,还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综合上述三点,该过程至少要穿过5层膜。5.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吸收,再经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13B.8C.7D.14答案: D 解析: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小肠绒毛上皮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氨基酸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2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经2层生物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出血浆经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经1层生物膜,至少为7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共14层磷脂分子,选D。6.用同位素标记血液的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经过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穿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参考图如下)( )A.4层B.8层C.0层或8层D.16层答案: C 解析: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依次穿过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壁、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而重新回到血液,最后经静脉流出。而这些“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穿过一层细胞即经过2层细胞膜,故共穿过8层膜。但并非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会从肾小球滤过,若是没有滤过的葡萄糖分子,则从入球小动脉流入后直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再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流出,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穿过任何膜结构,故选C。物质类别转移途径系统穿膜层数养料(如葡萄糖)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进出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组织细胞(1)=7层废物(如尿素)组织细胞→组织液(内环境)→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肾小管壁细胞(2)=7层O2肺泡→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1层;CO2 运输大都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CO2与O2 的转移途径相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