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六)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裂点处常发育的地貌最可能是,裂点形成后若干年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 理 (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玉米的优势产区。2016年底,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0.026亿公顷和0.11亿公顷。2017年以来,东北三省推行生产者补贴政策(如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7~2020东北三省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单位:元/亩)年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豆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玉米201717313326416015912720183202537510519793201925530200512247820202383830098254661.与长江中下游相比,我国东北三省成为大豆、玉米优势产区的主要条件是( )A.复种指数高 B.水热组合好 C.人均耕地多 D.土壤较肥沃2.2017年以来,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东北玉米播种面积 B.提高大豆单位面积投入C.增加当地农户生产收入 D.改善东北三省种植结构【答案】1.C2.D【解析】1.注意这是一道比较题。与长江中下游相比,我国东北纬度较高,因此热量较少,复种指数低(一年一熟),A错误;两区域都属于季风气候区,水热组合差异小,B错误;东北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是我国商品粮基地,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受城市化提高而减小,C正确;东北地区有肥力高的黑土,而长江中下游耕作土壤也有肥沃的水稻土,故D错。故选C。2.由表可知,2017年以来东北三省大豆补贴力度总体大于玉米,鼓励大豆播种面积提高,有利于调整2016年两者播种面积差异较大的情况,D正确;以上补贴政策将不利于提高玉米播种面积,A错误;大豆播种面积提高,并不一定带来单位面积投入增加,B错误;从补贴总额来看,2020年两者相加不一定较2017年高,无法体现补贴政策是为增加农户收入而制定,C错误。故选D。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下图是按旬统计得到的阿姆河产流区(产生径流的区域),1951-2005年的降雨和降雪量以及融雪、融冰产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降雨产生的径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融雪产流期较长的最主原因是该产流区( )A.降雪量较大 B.相对高度大 C.气温回升慢 D.冰川数量多5.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是( )①蒸发加强 ②下渗增多 ③融冰减少 ④降雪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3.A4.B5.D【解析】3.读图可知,降雨量较多的时候为9旬到15旬,一旬为10天,因此也就是一年的开始的90天到150天左右,为3~5月,因此为春季,A正确,故选A。4.根据材料可知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流入咸海,产生径流区域的相对高度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积雪从低处到高处依次融化,持续时间长,B正确;降雪量较大,对融雪量持续时间影响不大,A错误;位于内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C错误;冰川数量与融雪无关,D错误;故选B。5.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蒸发加强,①正确;全球变暖对下渗影响不大,②错误;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多,因此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与融冰无关,③错误;全球变暖,气候变干,降雪量减少,融雪产流量减少,导致径流量减少,④正确;故选D。受构造活动,溯源侵蚀以及冰川、滑坡、崩塌、泥石流堵河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河流的部分河段会在原河床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河床,新形成的较陡峻河床和早期形成的平缓河床之间的交点即称为裂点。下图为裂点及其上下游附近新老河床纵坡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裂点处常发育的地貌最可能是( )A.河漫滩 B.U形谷 C.冲积扇 D.瀑布险滩7.裂点形成后若干年内( )A.甲河段下蚀作用加剧 B.甲河段侧蚀作用加剧C.乙河段下蚀作用加剧 D.乙河段侧蚀作用加剧【答案】6.D7.C【解析】6.据材料“新形成的较陡峻河床和早期形成的平缓河床之间的交点即称为裂点。”可知平缓河床为原来河道,较陡峻河床为新的河道。据图可知裂点处河道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侵蚀作用增强,易形成瀑布、急流险滩等,D正确;通常在平缓的河床上沉积作用显著,河漫滩较比较发育,A错;U形谷属于冰蚀地貌,B错;冲积扇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通常发育在河流出山口,而裂点处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变快,不易发生沉积,C错;故选D。7.根据材料“受构造活动,溯源侵蚀以及冰川、滑坡、崩塌、泥石流堵河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可知裂点一般发生于河流中上游山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据此可排除B、D两项;与老河床相比,裂点形成后,位于上游的甲河段落差变化不大,下蚀作用变化不大,A错;与老河床相比,裂点形成后乙河段新河床纵剖面坡度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加剧,C正确;故选C。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10°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答案】8.C【解析】8.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等。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与10月22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2月22日正午就刚好有阳光照射, 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2月22日到10月22日,即八个月,C正确,A、B、D错误。德国城市等级体系合理有序,小城镇依托协作的产业集群、便捷的区域交通、宜居的空间品质,在促进区域就业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小城镇可以被划分为网络型、依附型、独立型三类。下图为三种类型小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判断甲乙丙三种小城镇类型是( )A.独立型、依附型、网络型B.网络型、依附型、独立型C.依附型、网络型、独立型D.依附型、独立型、网络型10.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独立型小城镇( )A.就业机会更多 B.腹地范围更大C.人口流动性更强 D.经济实力更强11.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三类小城镇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 )A.依附型转化为网络型 B.依附型转化为独立型C.独立型转化为依附型 D.独立型转化为网络型【答案】9.C10.B11.D【解析】9.材料中提到的三种小城镇类型分别是:网络型、依附型、独立型。甲类型中,小城镇分布在大城市的腹地范围内,依附于大城市,应是依附型。乙类型中,小城镇有各自的腹地范围,且互补干扰,形成一个小城镇网络体系,应是网络型。丙类型中,单个小城镇范围腹地占据区域中,应是独立型。故选C。10.由图可知,独立型小城镇离中心大城市较远,处于乡村腹地,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腹地范围更大,B正确;独立型小城镇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A、C错误;由于远离大城市,独立型小城镇的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弱,D错误;故选B。11.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地处偏僻乡村的独立型小城镇逐渐融入交通线网的产业分工系统中,成为网络型小城镇,D正确;依附型小城镇与大城市距离较近,随着城镇化及交通的发展,可能成为大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A、B错误;独立型小城镇远离大城市,很难成为大城市边缘的依附型小城镇,C错误;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我国广西西北部百色市有一个常年被厚重的白雾所笼罩的天坑——白洞天坑(左图)。白洞天坑的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的地方达312米。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的植被,是人迹罕至的自然之地。材料二:在白洞天坑以东距离不到五百米的地方,还有一个会冒气的山洞。山洞就像人呼吸一样,冬季时呼气呼出的白气(水汽)直上云霄;夏季时吸气,靠近的物体可能被拽入洞中。冒气洞洞口很窄,洞口直径仅7~8米,但洞内十分宽敞,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奔腾流淌的地下暗河将它和白洞天坑相连(右图)。(1)分析白洞天坑常年被白雾笼罩的原因。(6分)(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简析冒气洞呼吸的过程。(8分)(3)分析白洞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植被的原因。(8分)【答案】(1)地下暗河流经,产生大量水汽;地形闭塞,雾气容易积聚;不易受其他气象因素影响,大气比较稳定。(2)白洞天坑洞口开阔,气温年变化比冒气洞大。夏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冒气洞洞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白洞天坑,导致冒气洞洞口吸气;冬季时,白洞天坑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坑内的气流顺着地下暗河流向冒气洞,再加上地下暗河补充大量水分,使得洞口呼出大量白气。(3)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生长多种植物;位于季风区,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的生长;天坑规模大,能生长更多的植物;天坑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少。【解析】(1)材料“奔腾流淌的地下暗河将它和白洞天坑相连”,可知地下暗河为白洞天坑提高充足的水汽;材料“白洞天坑的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的地方达312米”可知,整个天坑比较封闭,水汽容易在坑内聚集,且很少受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气比较稳定,天气变化较小。(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冒气洞呼吸的过程,关键是要找到同一水平方向的冷热源。材料中“奔腾流淌的地下暗河将它和白洞天坑相连”,说明白洞天坑和冒气洞是相连的。据材料可知冬季白洞天坑坑内气温较低,冒气洞内气温较高,导致白洞天坑坑内气压较高,冒气洞洞内气压较低,且白洞天坑和冒气洞地下相互连通,因此气流由白洞天坑通过地下通道流向冒气洞,再由冒气洞洞口上升至洞外,冒气洞与地下河相连,其洞内空气水汽含量高,最后冒气洞的暖湿气流上升至洞口遇冷凝结,形成“白烟”;夏季的形成过程与冬季时相反。(3)白洞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植被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分析,主要包括热量、水分、土壤。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充足,利于植物的生长;大量坍塌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土壤条件;天坑规模大,植物的生存空间大。人为原因主要是天坑周围为悬崖峭壁,人迹罕至,天坑底部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2021年,易地搬迁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剧中讲述的移民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宁夏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帮他们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移民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从大山走向平川。在政府的带领下,图中西吉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采用“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脱贫。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1)读图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位置的特点。(6分)(2)分析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的原因。(6分)(3)简析闽宁镇相比西吉县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4)说出西吉县的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6分)【答案】(1)深居内陆。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地处暖温带与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2)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资源短缺。(3)地形平坦开阔;热量条件较好;靠近黄河,水源相对丰富;土壤肥沃。(4)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多种经营;改善交通;保护环境。【解析】(1)地理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来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大致位于36°N-38°N、105°E-107°E之间;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黄河穿越,塑造了肥沃的宁夏平原;毗邻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是我国各种自然地理分界线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积温上:地处暖温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在干湿分区上:地处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形区上: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在三大自然分区上:地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交汇处等。(2)西海固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当地贫困导致的恶性循环,植被破坏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地势高,土层薄,土壤贫瘠,耕地资源短缺。(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闽宁镇地处宁夏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热量相对充足;土壤肥沃,靠近黄河,水源充足;而西吉位于山区,海拔高,地面崎岖,积温数值较小,热量相对缺乏。(4)西吉县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主要从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考虑。其他地方可以借鉴该地具体、较好的做法推而广之。总结概括该地发展马铃薯产业对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启示应该是: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促进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视生态保护;改善交通;加大科技投入等。(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第14~15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岛上保留着大片以石头厝为代表的海岛原始建筑,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这既是如今平潭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与接待设施,又是平潭民宿的发展基础,也是当地脱贫致富的资源保障。平潭民宿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潭东南部和东部。图为平潭区域图。说明平潭乡村民宿集聚发展的理由。【答案】该岛石头厝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地区,利于集聚发展;该地民宿发展的基础是石头厝,单体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接待任务;通过民宿集聚可以扩大接待量,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提高区域民宿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民宿集聚可以形成整个民宿集聚区在旅游市场的区域品牌效应,从而提高市场影响力;通过民宿的集聚还可以促进区域完整旅游产业链的打造,降低单个民宿的运营成本(方便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重复建设的成本);集聚方便游客近距离获得相关服务(旅游体验)。【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理由应从满足集聚的条件和集聚带来的有利影响入手分析。结合材料信息中岛上“以石头厝为代表的海岛原始建筑”可以得知,该地区是依托独特的建筑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价值,基于此发展了旅游业。由于原始建筑单体规模较小,因此无法满足庞大的接待任务;根据图片信息可以获取“石头厝主要集中在岛屿东部”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而为民宿集聚分布创造条件。此外,通过民宿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利用集聚效应的有利影响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通过民宿的集聚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通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的民宿集聚区可以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从而能够提高市场影响力。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指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污水和生活杂排水。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黑臭水体或使水体富营养化,滋生蚊蝇等害虫,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并且使水质恶化,危害饮用水安全,增加消化道疾病传播风险。因而重视与加强农村污水的治理十分必要。结合生活经验,为农村污水的治理献计献策。【答案】建设地下污水管网设施,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达标排放;重视科学技术,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提倡一水多用,减少污水排放。【解析】结合实际可知,农村地区整体上节水和环保意义较薄弱,因此首先要加强节水和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从根源上减少污水的产生,例如提倡一水多用,减少污水排放;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可以在农村建设地下污水管网设施,先将污水进行集中的收集再进一步处理,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体系;由材料“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知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危害较大,因此可以在农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进行及时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此要重视科学技术,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潍莱高铁建设,对莱西来说,下列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教师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错达日玛湖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错达日玛湖,推测该古村落,该矿区前期开采时最需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五)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该建筑的绿色屋顶,建设绿色屋顶产生的生态效益有,图示信息反映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