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18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18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18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年中国味。下列新春文化的主要材料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A.皮影戏-驴皮皮影
B.内画-水晶瓶
C.年画-木刻板
D.窗花-纸花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B.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B符合题意;C.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题意;D.纸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中国古代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地应用了各种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溶液可用于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黄钾铁矾[]易水解生成胶体
C.绿矾()易被氧化,应密封保存
D.胆矾()灼烧变白色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明矾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能溶解铜锈(碱式碳酸铜),A正确;B.黄钾铁矾[]能电离出Fe3+,易水解生成胶体,B正确;C.具有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绿矾应密封保存,C正确;D.结晶水合物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得肥皂
B.乙醇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被氧化成乙醛
C.含硅4%的硅钢具有很高的导磁率,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D.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含有Na+,一定不含K+
【答案】C
【解析】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通过皂化反应可制得肥皂,A错误;B.因为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极强,与乙醇反应时生成的乙醛立即被氧化成乙酸,B错误;C.含硅4%的硅钢具有很高的导磁率,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C正确;D.焰色试验的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含有Na+,但不能确定其中是否含有K+,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后才能确定,D错误;故选C。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刻蚀电路板:
B.实验室制氯气:
C.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AlO+CO2+3H2O=2Al(OH)3↓+CO
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溴蒸气:SO2+Br2+2H2O=4H++SO+2Br-
【答案】C
【解析】A.刻蚀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铜与铁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故C错误;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溴蒸气的反应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与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2Br-,故D正确;故选C。
5.为提纯下列物质,除杂药品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药品
分离方法
A
乙醇(乙酸)
CaO
蒸馏
B
KBr溶液(K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C
氯化铝溶液(氯化铁)
氨水
过滤
D
CO2(SO2)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向含有乙酸的乙醇中加入氧化钙,将乙酸转化为沸点高的乙酸钙,加热蒸馏可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故A正确;B.溴化钾溶液和碘化钾溶液都能与氯水反应,则不能用氯水、四氯化碳除去溴化钾溶液中混有的碘化钾,故B错误;C.氯化铝溶液和都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则不能用氨水除去氯化铝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铁,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则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A。
6.海洋中的珊瑚虫经如下反应形成石灰石外壳,进而形成珊瑚:Ca2++2⇌CaCO3+H2O+CO2。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会消耗海洋中的CO2。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干扰了珊瑚虫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CO2分子为直线形分子,其中C原子为sp杂化
B.共生藻类消耗CO2,有利于珊瑚的形成
C.海洋中CO2浓度升高,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D.温度升高会增大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抑制了珊瑚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CO2的结构式为O=C=O,是直线形分子,其中C原子为sp杂化,故A正确;B.由Ca2++2CaCO3+H2O+CO2可知,共生藻类消耗CO2,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珊瑚的形成,故B正确;C.由Ca2++2⇌CaCO3+H2O+CO2可知,海洋中CO2浓度升高,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珊瑚的形成,故C正确;D.升高温度,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促进珊瑚的形成,故D错误;故答案为D。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就是配位化合物
B.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Cu(NH3)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NH3中的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D.配位化合物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医学科学、催化反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答案】A
【解析】A.配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配位键,但含有配位键的不一定是配位化合物,如H3O+、NH,故A说法错误;B.NH中N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Cu(NH3)4]2+中Cu2+与NH3形成配位键,故B说法正确;C.[Cu(NH3)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NH3中的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故C说法正确;D.配位化合物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医学科学、催化反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A。
8.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举办,节俭办赛是理念之一。在场馆建设中用到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制得的。
下列有关该双环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双环烯酯分子的分子式为C14H18O2
B.1mol该双环烯酯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双环烯酯可以与NaHCO3和NaOH发生反应
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8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B
【解析】A.该双环烯酯的分子式为C14H20O2,故A错误;B.1mol该双环烯酯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可以和氢气加成,酯基中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反应,B正确;C.该双环烯酯中含有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不能与NaHCO3发生反应,C错误;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为,有9种不同环境的氢,一氯代物有9种,D错误;答案选B。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3倍,基态时Y原子核外s原子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Z与X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三) 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三)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 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苯胺如图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