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元素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825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3 元 素第1课时 元 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氧原子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2O2) (H2O) (O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 元素原子区别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适应范围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应用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联系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相关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氮、钙。元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3.物质及其组成[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相关内容并进行归纳)[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3 元 素第1课时 元 素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3.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二、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结构上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优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优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