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25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25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25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kJ的热量,5ml硅含共价键数目为NA,52g,【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汝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1.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近年我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生命科学等领域大放异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祝融号”火星探测器上使用的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的特性
B. 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清华大学打造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主要材料与光导纤维不相同
D. “天问一号”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 《天工开物》中关于制青瓦有如下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浇水转锈,与造砖同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黏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 青砖中铁元素主要以氧化铁的形式存在
C. 烧制后自然冷却不能制成青瓦
D. 黏土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
3. 下列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 )
A. NH3→NO→NO2→HNO3
B. Si→SiO2→H2SiO3→Na2SiO3
C. S→SO2→SO3→H2SO4
D. Fe→FeCl2→Fe(OH)2→Fe(OH)3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结构简式(CH3)2CHCH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
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 乙烷分子的电子式:
5. 一定条件下31g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7.3kJ的热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B. 31g白磷的总能量比31g红磷的总能量高
C. 红磷比白磷稳定
D. 等质量的白磷和红磷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6.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新型氧化剂,主要用于棉纺、纸张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等,常用的制备亚氯酸钠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若反应①通过原电池来实现,则ClO2在正极生成
C. 反应②中的H2O2可用NaClO4代替
D. 反应②条件下,ClO2 的氧化性大于H2O2
7.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A
B. 0.5mol硅含共价键数目为NA
C. 常温下,56g的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D. 1mol氮气和3mol氢气在一定条件 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分子数小于2NA
8. 下列有关说法或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 12C、 13C、 14C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②H2S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③NaHSO4在熔融状态下不仅破坏了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
④沸点:H2O>H2Se>H2S
⑤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⑥酸性:HClO4>HBrO4>HIO4
⑦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A. 2 B. 3 C. 4 D. 5
9.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性:H2YO3”“0),则能量:白磷>红磷,所以红磷稳定,故C正确;
D.等质量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A.白磷与红磷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B.31g白磷(P4)变为31g红磷(P)时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白磷能量高;
C.能量越低越稳定;
D.等质量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低的物质稳定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白磷的能量高,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A.反应①为H2SO4+2NaClO3+SO2=2ClO2+2NaHSO4,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正确;
B.若反应①通过原电池来实现,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ClO2在正极生成,故B正确;
C.NaClO4不具有强还原性,不能代替反应②中的H2O2,故C错误;
D.反应②为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故D正确;
故选:C。
由流程可知,反应①为H2SO4+2NaClO3+SO2=2ClO2+2NaHSO4,反应②为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制备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18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8g20g/mol×10×NAmol−1=9NA,故A正确;
B.平均1mol硅含有2molSi−Si键,则0.5mol硅含共价键数目为NA,故B正确;
C.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常温下,56g的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3NA,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1mol氮气和3mol氢气在一定条件 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分子数小于2NA,故D正确;
故选:C。
A.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质子;
B.平均1mol硅含有2molSi−Si键;
C.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12C、 13C、 14C是碳的三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故①错误;
②H2S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②错误;
③共价键在熔融时不能被破坏,NaHSO4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只有离子键被破坏,故③错误;
④三者均为分子晶体,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熔沸点三者中最高;H2Se、H2S的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由于H2S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则熔沸点高于H2S,故沸点:H2O>H2Se>H2S,故④正确;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由于非金属性Cl>Br>I>S,则阴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故⑤错误;
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Br>I,则酸性:HClO4>HBrO4>HIO4,故⑥正确;
⑦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F>Cl>S,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故⑦正确;
故选:B。
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②H2S为共价化合物;
③共价键在熔融时不能被破坏;
④三者均为分子晶体,若分子间存在氢键,则熔沸点反常升高;若不存在氢键,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⑦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本题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以及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难度不大,应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9.【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H,Y为C,Z为O,W为Na,Q为S元素,
A.酸性:H2CO371.4%0.125mol⋅L−1⋅min−1 ①②④
【解析】解:(1)根据图象可知,在t1min后,CO浓度增大、CO2浓度减小,说明t1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因此,4min后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未到平衡,,
故答案为:>;
(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时CO2的浓度是0.7mol/L,4min时CO2浓度是0.2mol/L,所以0∼4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c△t=0.5mol/L4min=0.125mol/(L⋅min),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0.7mol−0.2mol0.7mol×100%≈71.4%,
故答案为:71.4%;0.125mol⋅L−1⋅min−1;
(3)①容器中CO2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由于固体的浓度视为不变,容器中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则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该反应不是纯气体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当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街状态,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1)根据图象可知,在t1min后,CO浓度增大、CO2浓度减小,说明t1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
(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时CO2的浓度是0.7mol/L,4min时CO2浓度是0.2mol/L,所以0∼4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c△t;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0.7mol−0.2mol0.7mol×100%;
(3)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变化的物理量不再变化。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3A(g)⇌B(g)+2C(g)50%0.04mol1
【解析】解:(1)根据图像可知,A的浓度减小0.09mol/L,则A是反应物;C的浓度增大0.06mol/L,则C是生成物;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系数比,A、C的系数比为3:2;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所以B是生成物,t1s后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为3A(g)⇌B(g)+2C(g),
故答案为:3A(g)⇌B(g)+2C(g);
(2)t1时C的体积分数为0.110.11+0.05+0.06×100%=50%,
故答案为:50%;
(3)反应起始A的物质的量为0.3mol,A的浓度为0.15mol/L,可知容器的体积为2L,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增大0.06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增大0.03mol/L,所以B的初始浓度为0.02mol/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0.04mol;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1倍,
故答案为:0.04mol;1。
(1)根据图像可知,A的浓度减小0.09mol/L,则A是反应物;C的浓度增大0.06mol/L,则C是生成物;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系数比,A、C的系数比为3:2;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所以B是生成物,t1s后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可逆;
(2)t1时C的体积分数为0.110.11+0.05+0.06×100%;
(3)反应起始A的物质的量为0.3mol,A的浓度为0.15mol/L,可知容器的体积为2L,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增大0.06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增大0.03mol/L,所以B的初始浓度为0.02mol/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0.04mol;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方程式的确定等,题目涉及的内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NH4HCO3 HNO3 排水 2CO2+2Na2O2=2Na2CO3+O2 3NO2+H2O=2HNO3+NO2OH−+HCO3−+NH4+−△NH3↑+2H2O+CO32−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NH4HCO3,G的化学式为 HNO3,
故答案为:NH4HCO3;HNO3;
(2)D为NO,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实验室收集气体NO的方法是排水法,
故答案为:排水;
(3)C→E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
(4)F与B生成G的反应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5)加热条件下X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HCO3−+NH4+ −△NH3↑+2H2O+CO32−,
故答案为:2OH−+HCO3−+NH4+ −△NH3↑+2H2O+CO32−。
常温下X是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C,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A,故X应为弱酸的铵盐,则气体A为NH3,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D,则C为CO2,E为O2,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D为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F为NO2,固态酸式盐X分解得到A、B、C,其中B为液体,则X是NH4HCO3,B为H2O,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G,G与Fe反应可以得到NO2,故G为HNO3。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的考查,注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
19.【答案】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NH3 3Mg+N2−△Mg3N2 H→G→F白色变蓝色 Cl2+2OH−=Cl−+ClO−+H2O2NH4ClO4−△N2↑+4H2O+Cl2↑+2O2↑
【解析】解:(1)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产物中有氧气生成,
故答案为: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完毕后,取D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加蒸馏水,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该气体化学式为NH3,说明D中有Mg3N2生成,则原来D中Mg和N2发生反应生成Mg3N2,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
故答案为:NH3;3Mg+N2−△Mg3N2;
(3)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KBr溶液和Cl2反应生成溴单质,溶液变为橙色,用KBr溶液检验Cl2,由于用KBr溶液检验Cl2干扰水的检验,所以先检验水、再检验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H→G→F;实验过程中H中的现象为白色变蓝色,
故答案为:H→G→F;白色变蓝色;
②F吸收氯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4)NH4ClO4解时产生了氧气、氮气、氯气、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Cl2↑+2O2↑,
故答案为:2NH4ClO4−△N2↑+4H2O+Cl2↑+2O2↑。
(1)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D中Mg和N2发生反应生成Mg3N2;
(3)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KBr溶液和Cl2反应生成溴单质,溶液变为橙色,由于用KBr溶液检验Cl2干扰水的检验,所以先检验水、再检验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实验过程中H中的现象为白色变蓝色;
②F吸收氯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
(4)NH4ClO4解时产生了氧气、氮气、氯气、水。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注意题干信息的理解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题目难度中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