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2019)—海水的性质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第1页
    人教版(2019)—海水的性质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第2页
    人教版(2019)—海水的性质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3%,5℃,58km,共有桥墩864个,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 【分析】,【答案】D、A,【答案】A、B,【答案】D、D、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B.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D.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C.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D.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影响r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 洋流B. 气压C. 纬度D. 太阳辐射
    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能影响s,s能影响rB. t不能影响s,s能影响r
    C. 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D. 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的()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盐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密度、盐度、温度
    下列关于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5°S附近的海洋表层海水密度最小
    B. 5°N附近的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约为3.43%
    C. 60°N的海洋表层海水盐度低于60°S
    D. 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温度约为34.5℃
    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赤道以南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
    A. 36kg/m3B. 1 020kg/m3
    C. 22kg/m3D. 1 025kg/m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盐度、密度有关
    B. 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C. “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无关
    D. 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关系密切
    海水温差发电法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不同来进行发电。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下列地区最适合温差发电的是
    A. 10~20°NB. 20~30°NC. 20~30°S D. 60~70°N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海水的
    A. 盐度 密度 温度B. 温度 密度 盐度
    C. 密度 盐度 温度D. 密度 温度 盐度
    导致海水密度在高纬度地区分布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盐度高B. 盐度低C. 温度高D. 温度低
    引起海洋水温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与大气热量交换、与海底热量交换、水流内部热量交换和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一般而言,海水温度越高,次表层盐度越大,受重力和密度影响造成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侵入。下图是吕宋海峡及其周边海域2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回答下列题。
    影响吕宋海峡以东M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原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洋流 ③台风 ④海底地形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该月吕宋海峡表层海水流动特征是
    A. 海峡南部显著,自太平洋流入南海
    B. 海峡北部显著,自太平洋流入南海
    C. 海峡南部显著,自南海流入太平洋
    D. 海峡北部显著,自南海流入太平洋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大洋表层海水平均()
    A. 温度,盐度,密度B. 温度,密度,盐度
    C. 密度,温度,盐度D. 盐度,温度,密度
    读海水的温度、盐度与密度图(如图),完成题。
    上图中a、b、c 三条线分别表示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密度、盐度
    C. 盐度、密度、温度D. 密度、盐度、温度
    关于如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 乙海区——盐度较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 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 丁海区——盐度较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盐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密度、盐度、温度
    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A. 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B. 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 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D. 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温度、密度、盐度的示意图,回答下题。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低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
    A. 34.8 kg/m3B. 1027.5 kg/m3C. 1022.5 kg/m3D. 1022 kg/m3
    对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盐度与温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
    B.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C. 北半球高纬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D. 南半球的海水密度总是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如图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密度
    B. 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温度
    C. 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盐度
    D. ①海水盐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温度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
    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 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 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 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水温度B. 海水盐度C. 海水深度D. 海水运动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克数表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4.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A.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 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 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题。
    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A. 温度、盐度、密度B. 密度、盐度、温度
    C. 盐度、密度、温度D. 密度、温度、盐度
    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密度特征的成因是()
    A. 温度高、盐度低B. 温度高、盐度高
    C. 温度低、盐度低D. 温度低、盐度高
    与南纬附近海域相比,北纬附近的海水盐度偏低,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微弱B. 淡水注入多C. 降水量大D. 海域面积大
    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判断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盐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密度、盐度、温度
    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
    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纬度相同,水温一定相同
    ③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 ④纬度相同,水温大致相同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海洋表层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纬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
    A. 潮汐能B. 地球内能C. 波浪能D. 太阳辐射
    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河流入海淡水量
    ②降水量
    ③蒸发量
    ④冰雪融水量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我国沿海地区潮汐和波浪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是
    A. 可利用潮汐和波浪发电B. 减小海岸侵蚀程度
    C. 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D. 加快过境船只航行
    某海湾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统计发现积雪日数与海冰冰情密切相关,积雪日数多,海冰冰情严重。2011年该海湾跨海大桥竣工,大桥全长41.58km,共有桥墩864个。大桥建成之后,该海域海冰冰情及空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该区域等深线分布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年份图中四个地点初冰日期最早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该区域积雪日数多,冰情严重的原因是( )
    A. 大气保温作用强B. 雪落入海洋融化吸热
    C. 地面辐射强D. 冬季风强劲
    跨海大桥修建后,该海域海冰及空间分布的变化是( )
    A. 跨海大桥降温速度快,导致海域温度降低,冰情加重
    B. 跨海大桥阻挡冬季风。风力减弱,冰情减轻
    C. 跨海大桥阻挡水流及海冰运动,加剧南北差异,海冰北多南少
    D. 在冬季风影响下,海冰沿桥梁运动,海冰西多东少
    能使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增大的因素是( )
    A. 暖流B. 河流注入C. 降水D. 蒸发
    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距今大约560万年前,因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直布罗陀海峡发生构造抬升,曾阻断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下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题。
    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
    A. 水位高B. 密度低
    C. 表层海水盐度大D. 底层海水盐度小
    直布罗陀海峡海水的运动方向是()
    ①表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③底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②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④底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地中海与大西洋联系阻断后,地中海盐度的变化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能是()
    A. 盐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多B. 盐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C. 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D. 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多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 m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题。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 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 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 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 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水深超过10 m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 水深超过10 m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 水深15 m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 水深超过20 m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 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甲为搁浅冰山照片,图乙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___,指出冰山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海洋交通的现象,请根据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明原因。
    (3)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和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智利北部海域发生8.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如图为“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渔场集中分布海域的海底地形是______,因为这里______。
    (2)从洋流角度分析西北太平洋渔场与南半球大洋渔场成因上的差异______。
    (3)试比较图中A、B两海域海水性质的差异______。
    (4)智利地震最有可能引发的海洋灾害是______。防御此海洋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_____。
    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海区)”,回答问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________;②曲线表示________。
    (2)2019年10月15日下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邮轮码头起航,首航南极,开展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游轮码头起航,在到达南极洲的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海区盐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海域盐度比D海域盐度________,简述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答案】A、D、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海水性质相关知识。
    【解答】
    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A对。
    2.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海水性质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正确,ABC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海水性质相关知识。
    【解答】
    A.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
    B. 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B错误。
    ​​​​​​​C. 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C正确;
    D. 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D错误;
    4~5.【答案】D、A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r(密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主要由于气温降低,密度增大,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D正确;图中显示的变化规律与洋流、气压、经度等关系不大,ABC错。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一般情况下,海水温度高,蒸发大,从而影响盐度大小,海水盐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海水密度的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7.【答案】A、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密度、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由于赤道附近的热量较高,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一股由低伟向高纬逐渐递减,可知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③为盐度分布曲线;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可知①为密度分布曲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表层海水密度、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读图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接近3.43%,B正确,A错误;60°N的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高于60°S,C错误;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是5°N附近,其温度约为26℃,D错误。
    ​​​​​​​故选B。
    8~10.【答案】D、D、A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11~12.【答案】C、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
    【解答】
    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丙为温度;副热带地区因晴天多,气温高,盐度最大,大洋水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乙为盐度,海水密度和水温呈负相关,甲为密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
    【解答】
    由上题可知,甲为密度曲线,因热胀冷缩导致海水密度和水温呈负相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14.【答案】A、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吕宋海峡以东M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影响吕宋海峡以东M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材料“引起海洋水温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与大气热量交换、与海底热量交换、水流内部热量交换和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结合图中信息,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总体上是自南向北递减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吕宋海峡以东海域表层温度曲线向西北方向弯曲,主要受日本暖流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吕宋海峡表层海水流动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吕宋海峡表层海水流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材料“一般而言,海水温度越高,次表层盐度越大,受重力和密度影响造成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侵入”可知,太平洋表层水温高,次表层盐度大,次表层海水自太平洋流入南海,表层海水自南海流入太平洋,读图可知,吕宋海峡北部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海水流动最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
    15.【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的是盐度,所以③是盐度;一般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②是温度;一般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所以①是密度; C正确,ABD错误。
    16~17.【答案】A、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规律。
    【解答】
    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故c是盐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b是温度,则a是密度,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盐度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盐度的因素。
    【解答】
    ​​​​​​​据上题可知,图中a、b、c 三条线分别表示密度、温度、盐度,甲海区位于纬度60度附近,盐度较低,A错误;乙海区位于纬度20度附近的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较高,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盐度较低,该区域降水丰富,蒸发量也大,C错误;丁海区位于中纬度,盐度较低,该区域降水并不是最多的,D错误。
    18~19.【答案】B、A
    【解析】【试题解析】
    1. 略
    2. 略
    20~21.【答案】B、C
    【解析】【试题解析】
    1. 略
    2. 略
    22~23.【答案】A、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24~26.【答案】C、B、A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②从副热芾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①表示密度,故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盐度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误;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错误;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 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A正确,BCD错误。
    27~28.【答案】C、A
    【解析】1. 略
    2. 略
    29~31.【答案】B、A、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降低,所以c曲线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最高,海水表面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b表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曲线;赤道地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海水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a表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曲线,故B正确,A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密度特征的成因。
    【解答】
    在赤道附近,虽然水温较高,会使盐度高,但是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稀释作用强,所以盐度较低,由于盐度低、温度高,故海水密度最小,A正确,BC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海水性质相关知识。
    【解答】
    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34‰,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南纬60°附近海域。由于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河流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河流汇入淡水,所以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高于北纬60°附近的海域。B正确,ACD错误。
    3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熟记海水温度、盐度以及密度的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解答】
    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①曲线表示海水温度;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②曲线表示海水盐度;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所以③曲线表示海水密度。故B项正确。
    故选B。
    33.【答案】D
    【解析】略
    34~36.【答案】D、B、A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
    【解答】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的缘故。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温度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温度就低。故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解答】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降水量、蒸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入海淡水量、冰雪融水量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潮汐和波浪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解答】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但目前由于技术的原因,利用的不多,只有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A正确,潮汐和波浪会侵蚀海岸,海水养殖业一般在风平浪静的海域,海水的运动不利于海水的养殖,过境船只航行方向不一定与海水的运动方向一致,BCD错误。
    故选A。

    37~39.【答案】B、B、C
    【解析】1. 图中相对于丙、丁,甲、乙纬度较高,且深度较浅,冬季更容易结冰。同时,乙地位于大沽河口,淡水注入,盐度低,更易结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大气保温作用强,利于升温,冰情降低,A错误;积雪日数多,大量的雪直接降入海中,由于融雪吸热作用,会使海水温度明显下降,B正确;积雪多,反射作用强,地面增温弱,地面辐射弱,C错误;冬季风强劲与积雪日数多、冰情严重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 跨海大桥降温速度快,导致海域温度降低影响有限,对冰情影响小,A错误;大桥桥墩阻挡冬季风作用较小,B错误;跨海大桥修建之后,大量桥墩对海湾内水流运动起到阻挡作用,海水流动性减弱,更易结冰,且近岸水浅盐度低,更易结冰,同时桥墩阻挡海冰流动,使得海冰北多南少,C正确;桥梁是东西走向,应该形成南北差异,D错误。故选C。
    40.【答案】A
    【解析】河流注入、降水都可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可使海水盐度增大,但对温度影响不大。暖流使海水温度升高,同时使盐度增大,故A项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1~43.【答案】C、B、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地中海的气候较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的密度和盐度较大,海平面低于大西洋的海平面,地中海海域比较封闭,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于受陆地影响大,温度的变化较大,而不是温度较高,底层海水盐度也较大西洋大,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直布罗陀海峡海水的运动方向,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直布罗陀海峡海水的运动方向。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而毗邻的大西洋比地中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由水面高的海区流向水面低的海区)。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使地中海的海水减少,水面变低,由相邻大西洋的海水来补偿。B正确,AC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地中海盐度的变化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地中海盐度的变化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解答】
    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大西洋海水盐度较低,地中海与大西洋联系被阻断后,地中海海水不能得到大西洋海水的稀释作用,地中海海水盐度升高;同时大西洋的海洋生物不能进入地中海,生物多样性将会减少,C正确,ABD错误。

    44~46.【答案】C、B、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温度及盐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故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故B正确,AC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季节的表层海水温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解答】
    根据表层水温为17 ℃可大致判断此季节应为春末或晚秋,选项A表示隆冬,选项B表示初春,选项C表示仲夏,选项D表示晚秋,故D正确,ABC错误。
    47.【答案】(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或北冰洋冰山) 导致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纬度较高,海水易结冰;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易出现大雾;寒流挟带北冰洋冰山南下。
    (3)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4)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冰山的来源及对海水的影响、不利于海洋交通的现象及原因、中高纬水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全球变暖对冰山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和调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读图,纽芬兰岛靠近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或北冰洋冰山),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主要来自极地,冰山使附近海水水温、盐度降低。
    (2)不利于海洋交通的现象主要从结冰、大雾、浮冰等方面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纬度较高,海水易结冰;这里有寒暖流交汇,易出现大雾;寒流挟带北冰洋冰山南下。这些都不利于海洋交通。
    (3) 读图,等温线西岸向高值凸出,说明同纬度西低东高;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西岸受寒流的影响,东岸受暖流的影响;水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说明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主要受纬度的影响;西部等温线比东部密,说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也受洋流的影响。
    (4)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出现浮冰,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会增多。
    48.【答案】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殖旺盛,饵料丰富(或多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西北太平洋渔场主要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南半球大洋渔场大多形成于上升流处;A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均高于B海域;海啸;加强海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解析】解:(1)世界渔场集中分布海域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因为大陆架有丰富的饵料,而且生物光合作用强。
    (2)世界四大渔场中北半球三个主要为寒暖流交汇,南半球秘鲁渔场则为上升补偿流。
    (3)从纬度看,A处较B处纬度度低,水温高;B处因陆地上有大量淡水注入,且温度低,蒸发弱,盐度较A处低。
    (4)智利地震最有可能引发的海洋灾害是海啸。
    防御措施一般从监测预警、进行应急演练、采取修筑堤坝等工程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等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大陆架。
    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殖旺盛,饵料丰富(或多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2)西北太平洋渔场主要由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南半球大洋渔场大多形成于上升流处。
    (3)A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均高于B海域。
    (4)海啸。
    加强海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1)渔场集中分布在大陆架上。
    (2)洋流一般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
    (3)海水性质一般从温度、盐度等方面描述。
    (4)海底地震易引发海啸。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海洋渔场成因、海水性质差异、海洋灾害与防御。
    49.【答案】(1)海水盐度 海水温度
    (2)先升高后降低
    (3)最高 A海域位于副热带,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4)高 C、D海域都位于60°纬度附近,C海域位于南纬60°纬度附近,D海域位于北纬60°附近;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大,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小,因此,北纬60°附近海域的盐度比南纬60°附近海域的盐度低
    【解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的性质。
    (1)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曲线。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水温度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则相反,海水温度较低,所以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曲线。
    (2)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游轮码头起航,在到达南极洲的过程中,要经过赤道附近,故海水温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3)据图可知,A海域位于副热带,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A海区盐度最高。
    ​​​​​​​(4)D海区位于北纬60°附近,海洋面积比南半球C海区小,再加上陆地淡水河流的汇入,盐度较南半球C海区低。C、D海域都位于60°纬度附近,C海域位于南纬60°纬度附近,D海域位于北纬60°附近;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大,南纬60°附近河流径流汇入量小,因此,北纬60°附近海域的盐度比南纬60°附近海域的盐度低。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练习,共7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海的天然植被是,北京和伦敦的自然带同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答案】A、B, 【分析】,【答案】C、C、A,【答案】C、C、D,【答案】C、C,【答案】D、A,【答案】D、D、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当堂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