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1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2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3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4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5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6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7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 (共36张PPT),共36页。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第一单元一、文化常识1.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六艺:(1)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4.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对长辈、对平辈表示尊敬——称字;对晚辈、自谦——称名。称呼别人:(1)职业+名;(2)姓+官职+名;(3)字+名;(4)封地(氏)+名。5.《庄子》又称《南华经》,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6.皇道、帝道、王道、霸道。(1)庖丁、优孟、师旷(2)高太尉、参政鲁公(3)西乞术、白乙丙(4)屈原一、文化常识7.《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春秋》为本,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附注: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大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断代史)——《左传》左丘明国别体史书代表作——《战国策》西汉刘向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左丘明?西汉刘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范晔一、文化常识8.《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2.如会同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5.依乎天理6.因其固然 7.贰于楚也1.一两天2.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3.妻子和儿女4.中原地区5.天然结构(理:纹路,纹理,条理)6.本来的样子 7.从属二主,有二心二、文言知识——古今异义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9.沛公居山东时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将军战河北12.约为婚姻13.而听细说8.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者9.崤山以东 10.“入”;意外的变故11.黄河以北12.儿女亲家13.小人的谗言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则何以哉 (3)加之以师旅  (4)无以,则王乎?(5)挟太山以超北海(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介词,因为;“已”(止)/用(2)动词,做 (3)介词,因为(4)“已”(止)(无以:不得已)(5)表示承接,手段,“而”/不译(6)表示并列/递进,“又”/不译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如或知尔(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4)沛公起如厕(5)杀人如不能举,行人如恐不胜(6)人之困穷,甚如饥寒(7)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8)如……何(1)连词,如果(2)连词,或者 (3)连词,至于(4)动词,往,到……去(5)如同/“而”(而且)(6)介词,“于”(比)(7)动词,及,比得上(8)把……怎么办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3)非诸侯而何(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然而不王者(6)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1)连词,表修饰,不译(2)连词,表承接,不译 (3)连词,表并列,“又”/不译(4)连词,表因果,“才”(5)连词,表转折(然而:这样却)(6)连词,表递进,“并且”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秦王方还柱走  (4)方欲发使送武等(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1)纵横,方圆(2)礼义,道理 (3)正在(4)将要(5)当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遂与外人间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2)则与一生彘肩(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吾与点也(5)蹇叔之子与师(1)介词,跟、同连词,和(2)给予 (3)结交,交好(4)赞同(5)参与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异乎三子者之撰依乎天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技盖至此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相当于 “于”(比)相当于 “于”(在)相当于 “于”(跟)相当于 “于”(表条件)相当于 “于”(表对象)(2)疑问语气词,“呢” (3)形容词词尾,表强调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博闻强识(2)不求闻达于诸侯(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4)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5)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6)上来以闻(1)见闻,知识 (2)闻名 (3)听到(4)使……听到(5)听说,得知(6)上报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2)若是其甚与(3)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若入前为寿(6)徐公不若君之美也(7)仿佛若有光(1)这样的 (2)像 (3)至于(4)如果(5)你(6)比得上(7)好像,似乎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2)不识有诸?(3)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各位 (2)之乎 (3)之于①敬重,敬爱/以……为老人;爱护/以……为幼儿②③老人;幼儿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吾何爱一牛(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君子远庖厨(2)庖丁解牛(1)吝啬 (2)爱护 (3)爱好(1)厨房 (2)厨师 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吾力足以举百钧(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杀人如不能举(5)举世皆浊而我独清(6)莫令事不举(7)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8)西举巴蜀(1)举起 (2)拿,用(3)举行(4)尽,完(5)全,整个(6)完成,成功(7)推举,推荐(8)攻克;攻占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亦各言其志也已矣(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3)其若是,孰能御之?(4)其真无马邪?(5)其皆出于此乎?(6)吾其还也。(1)代词,自己的(2)代词,它 (3)连词,表假设,“假如”(4)副词,表反问,“难道”(5)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6)副词,表祈使(婉商),“还是”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2)臣之所好者道也(3)道芷阳间行(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6)伐无道,诛暴秦;闻道有先后;行道之人弗受;益慕圣贤之道(1)说,谈论(2)规律,法则 (3)取道,道经(4)风尚(5)方法(6)道德;道理;道路;学说,主张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族庖月更刀,折也(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3)族秦者秦也(4)士大夫之族(1)吾不能早用子(2)焉用亡郑以陪邻(3)用心一也(1)众,一般的(2)筋骨交错的地方 (3)灭族(4)类(1)任用(2)使用(采用) (3)因为,由于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妇女无所幸(2)故幸来告良(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1)卮酒安足辞(2)今者出,未辞也(3)大礼不辞小让(1)宠幸(2)幸亏 (3)帝王到某处(4)【敬】“希望”(1)推辞,拒绝(2)告辞,告别 (3)讲究,计较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哙拜谢(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乃令张良留谢(1)故遣将守关者(2)君安与项伯有故(3)扶苏以数谏故(1)感谢,道谢(2)道歉,认错 (3)告辞,告别(1)特意(2)旧交情 (3)缘故二、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沛公不胜杯杓(2)刑人如恐不胜(1)珍宝尽有之(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今者有小人之言(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禁得起,受得住(2)尽,完 (1)代词,代珍宝 (2)到、往(3)的(4)结构助词,取独二、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即日因留沛公与饮6.因击沛公于坐 7.蒙故业,因遗策1.接续2.依照 3.因为4.通过,凭借5.于是6.趁机 7.因袭,遵循二、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2.夜缒而出3.既东封郑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5.吾得兄事之6.头发上指7.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二、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如会同,端章甫2.越国以鄙远名词作动词(意动)二、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3.烛之武退秦师4.阙秦以利晋5.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二、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4.以无厚入有间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2.君之所知也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是乃仁术也5.是诚不能也6.是寡人之过也7.此天子气也8.此亡秦之续耳9.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判断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3.百姓之不见保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妆成每被秋娘妒7.戍卒叫,函谷举白璧一双,玉斗一双牛十二被动定语后置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树之以桑3.具告以事4.浴乎沂,风乎舞雩5.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6.得复见将军于此7.因击沛公于坐8.构怨于诸侯9.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3.长于臣状语后置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尔何如?2.沛公安在?3.客何为者?4.则何以哉?5.是以6.夜以继日7.臣未之闻也8.莫之能御也9.技经肯綮之未尝10.何厌之有11.唯马首是瞻12.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13.秦人不暇自哀14.府吏见丁宁15.会不相从许宾语前置二、文言知识——特殊句式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2.(烛之武)辞曰3.郑穆公使(人)视客馆4.若潜(发/出)师以来,国可得也主谓倒装省略孰与君少长?军中无以为乐/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若……何(若何)/奈……何(为之奈何?)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三、中华文明之光1.社会理想与生存姿态(1)自我判断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孔子庄子(2)为政之道2.士人的精神烛之武——《左传》重“礼”司马迁四、思辨性阅读1.人各有志/过程与目标项羽与刘邦强兵、富国、文明与幸福2.思想的局限性不合时宜有差别的爱/重“士”轻“民”“佛系”:回避矛盾;不要强行妄为。3.多角度观测历史礼与利个人矛盾与军事大局(不想与不能)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