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津东丽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展开东丽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每题2分,共16分)
1.D【A项:佣(yòng)金 前仆(pū)后继 B项:症(zhēng)结 坚韧不拔 C项:歧路 不更(gēng)事】
2.C
3.B【“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这里要抓“各方力量”“各显其能”,这说明后面应该列举各方力量各显其能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具体的语境,乙处后面内容是“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四川女孩李子柒的视频,……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胡异……”,这正是各方力量各显其能的表现,由此可知,“为了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应放在乙处。】
4.A【“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讲述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第一处语序不当,应该先“传播”,然后“交流”,应改为“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排除CD两项;第二处问题是搭配不当,“讲述……形象”不搭配,应该是“塑造……形象”,排除BD两项;第三处问题是语序不当,“有品质、有温度的更多好故事”应改为“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排除BC两项。】
5.B【“《聊斋志异》——明——蒲松龄”表述错误。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
6.A【B项,“盖”同“盍”;C项,“希”同“稀”;D项,“从”同“纵”】
7.C【A项,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B项,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D项,速:招致】
8.D【A项,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标志;B项,介词,在/介词,从;C项,介词,因,因此/连词,表目的;D项,均为介词,替,给】
二、(每题2分,共8分)
9.B【A项相同,“如果”;C项相同,“没有”;D项相同,“尚且”;B项不同,前句“虽然”;后句“即使”】
10.D【A项,“举措”,古义:举止;今义:举动措施。B项,“颜色”,古义:和颜悦色;今义:颜料。C项,“相遇”,古义:相互对待;今义:遇见彼此。】
11.D【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将描写别人的语句或者不是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排除掉。③为太宗劝臣子纳谏,排除;⑤为褚遂良之语,排除。】
12.C
三、(21分)
13.(8分)
(1)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全”1分,句意1分,共2分)
(2)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岂”“以”“纳”各1分,共3分)
(3)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符合我的心意,也不认为是他忤逆犯上。(“纵”“以为”“忤”各1分,共3分)
14.(7分)
(1)C(3分)【C项,“向往之情”是错误的。“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则是对陈后主因沉溺于享乐而导致亡国历史的感叹。】
(2)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表达了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④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5.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暴霜露 ②犹抱薪救火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 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四、(15分)
16.D(3分)【D项,“其中凝聚着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错误,应该是表现了六安爷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固守。】
17.(1)热爱土地,不怕苦累:天气炎热,眼睛看不清,依然去田里锄地;腰酸背痛、手脚僵硬也要坚持,并沉醉其间。(2)勤劳朴实,农田好手: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眼睛看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并种出了令村民惊讶的整齐匀称的垅苗。(3)温和而又固执:大家劝阻时,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每点2分,共6分)
18.写村里人对于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不理解与六安爷坚持锄地的行为形成对比,(1分)表现了六安爷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1分)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1分)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突出了小说的主旨。(1分)
19.第⑨段描写的禾苗生长的景象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1分)第⑭段描写的禾苗生长的景象突出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表达了对六安爷的赞美;(1分)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
五、(8分)
20.B【A项,“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套话;C项,“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D项,“承让”,承蒙相让,是比赛获胜方说的话。】(2分)
21.(6分)
①如: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每个人物0.5分,共2分)
②参考答案:我更喜欢林黛玉。理由:(1)外表美丽:林黛玉是一位非常标致的女子。如对她的描写: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2)才华横溢:元春省亲时,黛玉的才华得到了元春的肯定,而且黛玉经常在大观园中举办诗社活动,从而可见她的才华。(3)纯洁天真,活的真实:她待谁都是一颗真诚的心,比如香菱学诗时,黛玉仔细用心地教她。(一个理由2分,共4分。任意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六、(50分)
22.略(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立意:
(1)孝不能只喊在嘴上,更要切实行动起来,让父母获得真正的爱,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2)孝是一种美德,不应夹杂高调作秀的成分,不应有丝毫的虚伪的表现;
(3)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孝心,用“晒”的方式去感染更多的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译文】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只有君遇上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
贞观八年,太宗对侍臣说:“我每次闲居静坐,就自己从内心反省,常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符天意,下为百姓怨恨。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怀怨结于心。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普通奏事,情况尚且如此,更何况想直言规谏的,一定会畏惧触犯龙鳞。所以每有前来进谏的,纵然所奏之事不符合我的心意,也不认为是他忤逆犯上。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从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的有十多人。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褚遂良回答说:“从事精雕细琢会妨害农耕,编织五颜六色的彩带会妨碍妇女的正常事务。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金器还不满足,必然要用玉石来做。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说:“你讲得很对,我所做的事情,如有不当,不论是在刚开始,或者是将做完,都应当及时进谏。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有时臣下进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改正。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
2021天津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1天津和平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4页。
2021天津河东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天津河东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11页。
2021天津东丽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天津东丽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